案例4:镜头与空间分隔
概念设计
贡芳图,李雨欣,戴宏朔,崔怡文
Example 4: The Lens And Spaces Segmentation
Conceptual Design
Gong Fangtu, Li Yuxin, Dai Hongshuo, Cui Yiwen
本方案以Miss Sloane的电影镜头为出发点,引出镜头逐帧放映的规律和特点,来模拟镜头轨迹和事件轨迹的变化。设计者对真实场地——胡同中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进行分析,并利用Processing软件进行模拟,得出胡同中的自行车、椅子、胡同角落、垃圾桶、城市绿化带、晾衣绳等物体的空间单体。最后,利用静态连线组合的方式形成建筑形体。
设计逻辑 Design Logic
Fig. 1
Fig. 2-1
Fig. 2-2
Fig. 1 Process 1 Shot
|镜头|
本案例的灵感来源于一次观影,设计者关注到事件的发生、场景与镜头设置之间的关系。比如,在2~3个演员对话的场景中,至少需要设置3个角度进行拍摄。若想把事件清晰地表达出来,通常需要运用长镜头与蒙太奇。设计者以Miss Sloane为例,将镜头设置的方法及范围的变化,通过对电影中几个场景的画面分析,将其绘制成镜头轨迹。设计者在Processing 软件中模拟镜头轨迹及事件轨迹的变化,发现了一些微妙的联系,继而展开在实际空间中的调研内容。
Fig. 2 Process 2 Diagram
|图解|
设计者选取胡同作为实际空间的基地,将记载的故事片段分成10种类型,然后将这10种类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胡同空间没有被事件“隔开”,所有事件都发生在胡同内(Fig. 2-1)。第二类是胡同空间的连贯性,被故事的发生率隔断,镜头分开了胡同原有的空间形态,这种类型通常发生在胡同的角落位置(Fig. 2-2)。
Fig. 2-3
Fig. 3-1
Fig. 3-2
Fig. 3-3
Fig. 3 Process 3 Rule
|规则|
设计者用Processing软件对胡同进行分析,如果所选对象被拍摄成胡同故事的一部分,那么提取出镜头的故事范围。通过收集故事范围,收集对象的中心坐标,使物体的范围、时间点和要叠加的中心坐标形成一个动态粒子原型。在动态粒子的基础上,总结出动态粒子的形状,并放弃中心坐标。然后选择一些外围坐标来创建形状,并选择多个点覆盖中心区域,形成中心聚合形状。最后根据中心划分的每一个坐标及位置,形成动态粒子的形状。
Fig. 4 Process 4 Type
|类型|
设计者将形体划分为6种动态粒子,将单体模型导出到下一步的组合中。以椅子的动态粒子为例,设计者在Rhino软件中对body的形状做了若干尝试,并对其单体进行叠加尝试。在叠加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形式更加丰富、有趣。
Fig. 4-1
Fig. 4-2
Fig. 4-3
Fig. 5-1
Fig. 5-2
Fig. 5 Process 5 Constitute
|组构|
设计者在静态连线群中随机选取一种,并在Rhino软件中尝试静态连线的样式。通过对比其与body的形状组合时的空间形式,设计者最终选择了第一种静态连线,发现其形状更加灵活。设计者进一步将单体通过这种连接方式进行组合,将4个单体组合成单体空间,箭头方向为空间的进入方向,每一个空间拥有一个宽敞的平台。4个空间的交集形成了一个汇集空间。设计者在Processing软件中导出模型,将body的形状与静态连线的形状结合,形成最终的模型。在最终形成的模型装置中,包含6种空间类型,分别为不同种类的生物提供空间,包括人类、大型鸟类、小型鸟类、啮齿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人为的设计与大自然的力量构成了生态观测站的生物链条,在这个链条中,每一种生物都可以观测其他生物的生存方式,并与其他生物发生故事,构成一个故事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