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解码:从战略设计图到经营施工图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数以万计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与我过去服务过的世界500强公司不同,这些企业在预算管理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根本就不做预算。因为它们发现做预算也做不准,仿佛没什么用。不做预算的结果是什么呢?经营企业就像盲人摸象,经营到半途,突然发现这里钱不够,那里人不够,最后老板被迫化身救火队长。所以,如果没有预算体系,轻则导致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很低,重则会带来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第二种企业做的就是伪预算。一谈到预算,很多企业的老板就会赶紧将财务经理叫过来,要求他在一个月之内做好预算。财务经理接到任务,首先会问清楚老板要求达成的目标,再根据上年度的数据加加减减,最后就“凑”出当年的预算。其实,这根本就不叫预算,最多只能算是预测。然而,在现实经营当中,我看到了很多企业错把预测当预算,认认真真走过场,耗时耗力却毫无价值。
·第三种企业对于预算的理解往前走了一步。这些企业的老板知道预算靠财务部门根本就搞不定,会要求各个部门一起参与。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行政、人事、财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编制收入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税金预算等,最终由财务部门编制一套利润表预算。只要第二年收入和利润达成了预算目标,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企业如果真的这么做,那么很可能得到的是纸面富贵和白条利润,根本没有现金流。因为这仅仅是局部预算——如果企业对资产预算和现金流预算不闻不问,那么它只能算是一种低维度的局部预算。
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企业貌似都定了经营目标,但问题是它们有大目标,却没有能力做好路径规划和目标分解。这就导致它们的目标只能算是宏伟的愿景,却无法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员工身上。尽管有的企业给各部门和员工都定了指标,却没有经过逻辑的验证,根本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最终,这些企业经营就如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实质上,预算管理相当于企业的卫星导航系统。你的战略目标就是你的目的地。假设你今天要从上海开车回老家,当你把终点输入导航系统以后,两点之间最优的路线图就出来了。有了路线图,导航就可以实时为你引路以及评估风险。如果你在途中不慎走错了路,导航系统还会提醒你已经偏离路线,及时为你纠偏,甚至重新为你规划路线,以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然而,在现实经营当中,很多企业从一把手开始,就不知道怎么开车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提前做规划,那么刚刚把车开出门口,你就不知道该往左转还是往右转。正因为你不知道方向,所以你经常开错路,而这又会影响你的情绪。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车毁人亡。事实上,这就是今天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它们浪费了很多资源,却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策。事实证明,如果一家企业没有科学的预算系统,就如同没有精确的导航系统,管理层行事就如同盲人摸象,忙乱无章、处处救火。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前先有准备,就不会辞穷理屈;行事前先有计划,就不会发生错误或后悔的事。同样,经营企业若不提前筹划、反复测算,等到事情发生时再想办法应对,就已经迟了。“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所谓“善阵者不战”,讲的就是布局占先,不能等仗打到关键的时候才想起布局的事。
真正的预算应该是对战略和计划的数字解码,将达标的路线图提前规划出来。事实上,战略规划只是战略设计图,它相当于勾勒出了大轮廓的未来蓝图。但是,战略规划如何真正落地和实现呢?企业还必须通过全面预算系统,将其中每个小步骤都细化为经营施工图。所谓经营施工图,就是将战略目标进行数据解码和分解落地,将公司的预算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身上,真正做到上下对齐、力往一处使。
这样一来,各个岗位就明确自己的绩效目标了。接下来以终为始,业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也出来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知道了自己做的事情与其他业务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各部门通过预算编制,前置了经营管理的评价标准:做什么能够得到奖励,做什么会受到惩罚,一目了然。
举个具体的例子,假设一家企业的三年战略是连续3年实现股东投资回报率20%。那么,要实现20%的股东投资回报率目标,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应该分别承担什么经营指标?企业应该如何为每个岗位配置资源?具体来说,企业应该选择经营什么产品才能达成目标?对于每款产品,企业需要投入多少人、多少钱?对于每位客户,企业应该做到多少利润率?这些客户能否给账期?如果可以,那么它们给多久的账期?……如果没有详细的数字验证,那么所谓的战略和计划只是一个粗糙的没有经过论证的空想计划。
从我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观察来看,很多企业甚至只做工作计划,不做预算,只计划明年做什么、卖什么产品、占多少市场。最后你会发现,很多计划中的数字其实是假的,根本经不起现实的推敲。实质上,只有做预算才能真正把业务搞清楚。
那么,预算和计划有什么区别呢?
·计划是定性的,而预算是定量的。计划是指未来一年要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大部分只是一些方向性的事情,比如明年销售额要达到多少,需要研发多少款产品;而预算则是定量的,它要对计划进行落地。例如,我们明年的销售额要达到10亿元,就必须销售10万件产品,那么这10万件商品需要投入多少成本?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资源?需要采购多少原材料?……所以,计划是一种方向和动作,而这些方向和动作所产生的对资源的需求预算,都要仔细核算出来。
·计划是以文字为主的,预算则是以数字的方式呈现的。计划主要是描述第二年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因此,计划多以文字为主,通常是对工作任务过程及结果的文字描述。而预算要核算出实现这个计划,公司各个环节需要投入的资源,以及与计划相关的各类数据,要把所有的工作计划都推演成财务数字。它可以清楚地告诉你:你做这个动作,需要公司投入多少现金和人员,该动作又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现金流入。例如,销售部门要实现1亿元的销售额,需要开发多少大客户?每个客户的客单价是多少?每个客户能享受的账期是多久?应收账款应控制在多少比例?这些都必须核算成数据,它不是文字描述可以解决的。如果一家公司只有文字式的计划,而没有数字化的预算,那么它很可能会发现按照既定的方向走,公司的资源是不够的,甚至还会导致公司的现金流断裂,使公司陷于危险之中。
·计划是一个开放系统,预算是一个封闭系统。假设公司明年计划要研发20种新产品,那么它只是开放性地说明了公司做事的基本方向,指向最终要达成的结果。但是,预算是一个封闭系统:预算要根据这个目标,围绕经营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因此,预算思考的逻辑是:研发这20种新产品,需要购买多少原材料?需要开发多少供应商?需要准备多少现金?需要招聘多少员工?需要支付给研发人员多少工资?这个过程要耗费多少水电气?折旧成本是多少?……
总而言之,计划思考的仅仅是一个动作,而预算思考的是这个动作带来的投入和产出的整个过程,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计划与预算的差异可概括为指标内容、实施结果、表达方式、逻辑结构等方面,如表1-3所示。
对照这四点区别,我们不妨自我诊断一下:我们所在的企业到底做的是计划还是预算呢?
表1-3 计划与预算的差异
一言以蔽之,计划像语文,而预算是典型的数学。语文是笼统的,而数学是确定性的、可拆分的。因此,计划只是战略设计图,而预算是对计划进行数字的验证,通过数字的拆解将具体的经营施工图画出来。针对每一款产品,盈亏平衡点在哪里?各项成本投入是什么?最终带来的回报是什么?预算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位客户,找到客户的盈亏平衡点,并计算出其未来需要的投入及产出。针对每一个区域,盈亏平衡点在哪里?具体要投入哪些成本?最后的收入和利润是多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多少?存货的周转天数是多少?金融杠杆有多少?……总之,预算要对计划进行多个维度的分解,分解到月、区域、产品、层级、部门、员工等。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针对未来一年要实现的工作计划,核算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资源投入以及可能带来的产出,进而画出详细的经营施工图,这也是检验战略可行性的办法。对照这些详细的施工数据,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就知道自己应该对哪些数据负责任。这些数据,就是企业未来经营的标尺,更是衡量各个管理干部经营能力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