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资产负债表项目解析
任务目标
1.熟悉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
2.理解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含义。
知识要点
一、资产类主要项目解析
(一)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反映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情况,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企业持有货币资金的目的主要是经营的需要、预防的需要和投机的需要。
货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也是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主体。一个企业的货币资金越多,说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财务适应能力越强,持有过少的货币资金,不但不能满足上述需要,还会降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但货币资金并不是多多益善,货币资金是企业变现能力最强的非营利性资产,货币资金持有量过多,反而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与浪费,意味着企业资金运作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持有过多货币资金,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对货币资金的分析集中在其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关系上。过多或过少的货币资金,都会对增加股东财富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对货币资金进行分析时,还要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业务规模,不同行业,其合理的货币资金比重会有较大的差异,企业规模越大,业务收支越频繁,持有的货币资金就越多。
货币资金本身存在着机会成本,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求,确定一个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以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余缺,避免货币资金过多或者过少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在公开证券市场中购买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中,该项目反映了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余额。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暂时存放闲置资金,以替代较大量的非盈利的现金余额,并从中获取一定的证券投资收益。
该项资产的变现能力非常强,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用于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避免资金闲置而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但它与货币资金不同,比较而言,该资产的风险要大于货币资金,尤其是在证券资本市场不完善时期。因此,企业持有该类资产时应当注意防范风险。
(三) 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记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形式。应收票据体现的是一种债权,是欠款方对其债务到期偿还的承诺。该项资产的变现能力仅次于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与一般的应收款项相比,流动性和安全性更强,更容易在市场上流通转让,供货方比较容易接受。票据的法律约束力和兑付力强于一般的商业信用,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其信用程度更高,风险更小,因此被企业广泛使用。但其毕竟是一种商业信用,依然存在着风险,因此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票据要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列示。
(四)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如应收的价款、增值税款以及代垫的运杂费等。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一般有:销售的增加引起应收账款的增加;顾客有意拖延付款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采用赊销的销售政策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其中,第一个原因造成的应收账款是正常的,通常企业会很快收到款项;第二个原因造成的应收账款要通过加强收账措施以及对客户的信用管理来减少;第三个、第四个原因则体现了企业主动的营销策略。
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促销会增加应收账款的数量,这种应收账款在一年内应该能够收回,所以一般归属于流动资产。但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企业可能因为信用危机导致应收账款长期被占压而迟迟收不回来,甚至造成损失。企业应收账款的结余越多,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就越大。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期末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坏账准备,按照商业信用金额扣除所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净额列示。
商业竞争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增强竞争力,不得不采用赊销即发放信用的方式去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很多企业会故意拖欠账款,从而加重企业应收账款的累积。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密切注意应收款项的变化,及时调整销售信用政策,防患于未然,维持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正常情况下,销售增加会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的存量和经营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一个企业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而销售以及现金变化不大,则企业的营销政策就可能已出现问题,或者有虚构收入操纵利润之嫌。所以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企业有一部分资金被客户占用,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是有成本的。赊销实际上就是将企业产品转化为现金的时间跨度拉长,企业资金周转放慢,经营成本加大。由于时间跨度拉长,发生坏账的概率增大,企业不能收回账款的风险也就加大,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企业管理者唯有事先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方能确保把失误和风险降至最低,这就要求对客户的信用有一定的把握。所以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销售部门向客户发放信用的唯一依据,客户信用差的,企业就不应对其进行赊销。
(五) 预付款项
预付款项是指企业按照供货合同的规定而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不同于应收账款,预付款项与企业采购业务密切相关。
预付款项是企业在实际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之前按协议预付的款项,体现的是一种普通的商业信用。对企业来说,预付款项使企业资金被无偿占用,所以,企业的预付款项应越少越好。
(六) 应收利息
应收利息是指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七) 应收股利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应收股利的风险一般较小。
(八)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仅仅是暂付款,一般数额较小、期限较短。但其他应收款也存在坏账损失风险,需要计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扣除相应的坏账准备的净额予以列示。很多企业虚假列报财务报表时,往往利用其他应收款做文章,如虚增营业收入或者设置账外“小金库”。其他应收款金额如果过大,多属不正常现象,需要警惕企业变相的资金拆借行为或利用该项目虚增收入以及转移销售收入,此时应当深入了解相应资金的安全性。
(九) 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以及委托代销商品等。
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特征在于,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出售。企业存货过多会增加存货成本,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也会给人造成“积压滞销”之感;而存货过少可能会对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从生产经营的需要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存货的经济批量和批次,确定最优的存货数量。目前,一部分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是一种理念,并不是说库存一定要控制到零,而是最合理的低量。
此外,由于存货数量大、品种多、易损耗,所以在分析该项目时,不仅要控制库存数量,更要关注库存结构及质量,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合理流动。
(十)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反映企业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的金额。包括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和一年内可收回的长期应收款。
(十一) 其他流动资产
其他流动资产是指除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流动资产。
(十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反映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资产。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例如,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如果企业没有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三类金融资产,则应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十三)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可见,被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项目应满足苛刻的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指企业的债券投资。
(十四)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实施兼并,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控制或兼并,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或产品销售渠道。因此,利用长期股权投资来实施战略发展,能够较快地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快速扩大企业的规模。第二,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实现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多元化经营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一些情况下,多元化经营会使企业陷入极大的风险中。第三,复杂的对外长期投资可能为某些盈余操纵行为提供空间。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形成关联方关系,其间的许多交易有背离公允性的可能,如上市公司可以将产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关联企业,从而提高当期收益。
鉴于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经营结果、财务状况影响的复杂性,进行分析时,既要注意投资规模的变化,又要结合其他报表,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判断投资质量的高低,从而分析企业经营策略是否需要调整,是否存在过度投资、投资质量过低、影响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或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是否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长期股权投资涉及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且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分析十分必要。
(十五)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而持有的房地产。其范围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等。投资性房地产属于企业实物性投资,受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规划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
(十六)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通过对该项目及相关的工程物资、在建工程项目连续几年数字的观察和对比,可以得出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以及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固定资产未来的盈利潜力。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规模大小的标志,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源泉。但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中逐渐被消耗,周期较长,因此,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越多,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则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就越差。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应与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报表使用者需要结合附注信息予以分析,在必要时可以还原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以便考核企业的经营实力,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运营情况,对其使用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水平予以全面而公允的评价。
(十七)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正在进行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而发生的支出。
在资产负债表上,在建工程意味着企业正在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影响到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如果该项目金额巨大,对于企业长、短期的财务状况都会有较大影响,报表使用者需要结合企业所在行业发展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对企业“大兴土木”的合理性和前景予以进一步观察。
(十八) 工程物资
工程物资是指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成本,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
(十九)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是一个过渡科目,在全部的清理工作未完成之前,记录因为清理而发生的各项收入和损失,收入记入贷方,损失记入借方。最后用借方合计数减贷方合计数,正数为损失,负数为盈利。
(二十)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通过对该项目及相关的开发支出项目连续几年数字的观察和对比,可以对该企业无形资产的规模以及开发情况有进一步了解。
在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项目按照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相关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列示。与固定资产类似,无形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长期经济利益的资产。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对于部分企业而言会越来越大,并构成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二十一) 开发支出
开发支出是指用来表示正处于开发过程,而且估计能够开发成功并具有一定价值,因此能够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预示着企业的科技进步前景。
(二十二) 商誉
商誉是指企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所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入账后不要求摊销,而是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资产负债表上按照扣除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后的净额列示。
(二十三)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反映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因此,报表使用者对于较大金额的长期待摊费用应予以重视,观察企业是否将一些费用递延到后期处理,以达到粉饰现时报表或者有意识地平滑收益和管理盈余的目的。
(二十四)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反映企业由于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导致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二十五) 其他非流动资产
其他非流动资产是指除资产负债表上所列非流动资产项目以外的、其他周转期超过一年的长期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在非流动资产中不应单独列项反映的部分资产。
二、负债类主要项目解析
(一)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 (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企业借短期借款的目的一般是弥补日常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不足。如果资金数量太大且安排不当,或者目的发生改变,容易造成企业短期的偿债压力,就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债权人或投资者可以结合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具体分析,以降低风险。
(二) 交易性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是指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负债,比如应付短期债券。作为交易双方来说,甲方的金融债权就是乙方的金融负债,由于融资方需要支付利息,因此就形成了金融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负债,企业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承担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近期内出售或回购;金融负债是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管理的金融工具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三) 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反映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向供应商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付票据项目反映的是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面额。
应付票据是购买企业在正常商业活动中向供应商承诺在将来特定时日、支付一笔固定货款的票据。与应付账款相比,应付票据由于提出了付款的无条件承诺,因而更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所以,当供应商对购买企业的资信程度不太了解或交易的金额较大时,为了降低风险往往会要求购买企业出具商业票据。相对于应付账款而言,应付票据可变现能力更强,更容易为客户所接受。
(四)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反映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支付的款项。这是买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它表明购买企业无偿占用了其他企业的资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付账款的发生是正常的,但如果超过信用期的应付账款的数额太大且时间过长,则表明企业的信用观念较差,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五) 预收款项
预收款项反映企业在实际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之前,按合同或协议的规定预先收取的货款,体现的是一种商业信用和资金的无偿占用。企业大量而稳定的预收款项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后续期内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对于以后期间的利润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可能展示出该企业商品或劳务供应的紧俏性和优越感,对投资而言是一项利好消息。
(六)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反映企业按照规定应当向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职工薪酬的内容除了工资和福利费之外,还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一些非货币性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
(七) 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反映的是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并缴纳的各种税费。应交税费具体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等20多项税费。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在税款尚未缴纳之前暂时留在企业,形成一项负债。如果该项目的金额过多而且连续多期,说明该企业有拖欠国家税款的现象,有可能存在虚列收入做假账问题,应引起投资者高度重视。
(八) 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是指金融企业根据存款或债券金额及其存续期限和规定的利率,按期计提应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利息。应付利息应按已计提但尚未支付的金额入账。应付利息包括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九) 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随着企业向投资者实际支付利润,该项负债即消失。
(十)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反映企业应付或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等。其他应付款属于企业暂时占用的其他单位的资金,金额一般不会太大,如果金额过多,应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十一)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反映企业各种非流动负债在一年之内到期的金额,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应付债券。
(十二)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务。
长期借款作为我国传统的企业长期资金融通方式,相对于发行股票和债券而言,具有融资成本低、筹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大等优点。企业通过长期借款可以在有利的经营环境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为股东和企业谋取价值最大化。同时,由于长期借款的期限比较长,未来企业项目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利息压力较大,故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和财务风险,甚至引发较大的危机,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举借长期借款应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扩大,俗话说得好,企业不能“靠借钱过日子”。
(十三) 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反映企业根据国家的规定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券。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付债券反映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本金及其应计利息。对于公司债券的发行,国家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格。由于债券的融资成本较低,企业发行债券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故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本结构。
(十四) 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偿还期超过一年的应付款项。一般包括应付融资租赁款项、分期付款购买货物款等。
(十五) 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通常是指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专项应付款实际上是国家对于企业的一种政策扶持和变相补贴。
(十六) 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反映企业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各项预计负债。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十七)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三、所有者权益类主要项目解析
(一) 实收资本 (或股本)
实收资本 (或股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实收资本 (或股本)反映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金数额。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开办企业必须依法筹集最低限度的资本金即注册资本。实收资本 (或股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资本形成的来源和基石。分析时应注重其资本结构的构成变化。
(二)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
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金部分的资本。
由于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只能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股本。每年上市公司的转增股本就属于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因此,资本公积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盈余公积可以转增资本,也可以弥补亏损。盈余公积的数量越多,反映企业资本积累能力越强,企业未来面对风险和弥补亏损能力越强。
(四) 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分配的结存利润。它是企业实现的利润扣除缴纳的所得税、分发利润 (或股利)和提取公积金后的余额,是留作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者尚未分配的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如果该项目金额出现负数,则表示企业有尚未弥补的亏损。企业留存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盈利和积累能力越强,企业未来应对风险和发展的能力就越强。
实训活动
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看待企业货币资金的持有量?
活动2:分组讨论,企业为何会出现应收账款?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