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4 饱和土的一维固结理论

无黏性土地基由于土的透水性强、压缩性低,因而在荷载下的变形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而黏性土地基、特别是饱和黏性土地基,变形可延续较长时间。饱和土体的压缩变形过程,即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全过程称为土的固结。对于建造在这一类地基上的建筑物,设计时除了需计算基础的最终沉降外,还需知道固结过程中任意时间的变形,以消除后期变形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4.4.1 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

1.有效应力原理

土体中承受荷载的任意截面都可被分为颗粒截面和孔隙截面两部分,如图4.21(a)所示。通过颗粒接触点传递的应力被称为土中有效应力,是控制土体变形和强度变化的应力,通过孔隙传递的应力被称为土中孔隙压力,包括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当土体饱和时,就只有孔隙水压力,分静水压力和超静水压力。土中某点的有效应力与孔隙压力之和被称为总应力,对于饱和土体,总应力就是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图4.21 土中总应力与有效应力

(a)土中水平截面;(b)土中非水平截面

为了研究饱和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可以截取一个如图4.21(b)所示的截面b-b,与如图4.21(a)所示的a-a截面不同,该截面通过颗粒接触点和面形成一个未截断颗粒的非水平面,假设横截面面积为A×1,总应力σ为附加应力,超静水压力为u。设作用于颗粒接触面i上的力为Fi,相应的接触面积为ai,则各Fi的竖向分量Fiv之和等于横截面积上有效应力合力,即∑Fiv=σ′A,由此可列出横截面上的力平衡方程为

式中:∑ai为颗粒接触面积,当将其忽略时[∑ai通常不大于(2%~3%)A],上式可表示为

式(4.36)即为著名的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揭示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σ恒等于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2.土中水渗流对有效应力的影响

图4.22表示一土层剖面,当土层中的地下水处于静止、向下渗流、向上渗流时土体中ABC点的总应力σ、孔隙水压力u、有效应力σ′的分布。结果显示渗流不影响土中总应力,但渗流时产生的渗流力将改变土中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土中水向下渗流时,渗流力与土自重应力方向一致,有效应力增加,孔隙水压力减小。土中水向上渗流时,土中有效应力减小,孔隙水压力增加。

图4.22 土中水渗流对有效应力的影响

(a)静水条件下σuσ′分布;(b) 渗流向下时σuσ′分布;(c)渗流向上时σuσ′分布

3.渗透固结对有效应力的影响

饱和土的压缩主要是由于土体在外荷作用下孔隙水被排出、孔隙体积减小所致,而在同等荷载条件下,孔隙水排出速度主要是取决土的渗透性和土层厚度,这种与自由水的渗透速度有关的饱和土固结过程被称为渗透固结。

图4.23为太沙基(1923)建立的模拟饱和土体中某点渗透固结过程的弹簧模型。模型的容器中盛满水,水面设置一个带有排水孔的活塞,下端用一个弹簧支承。在该模型中,弹簧模拟土颗粒骨架,容器内的水模拟土中自由水。p为总应力,此处等于外荷载,up在土孔隙水中所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σ′为土骨架所传递的压力,即有效应力。

加荷瞬时t=0时[图4.23(a)],容器中的水来不及排出,不考虑水的压缩性时弹簧此时不受力,全部外荷由孔隙水承担,测压管中水柱上升度高为h,有u=γwh=pσ′=0。

图4.23 饱和土渗透固结模型

(a)加荷瞬间;(b)排水过程中任一时刻;(c)固结完成

t>0时[图4.23(b)],孔隙水在p作用下开始排出,活塞下降,弹簧受到压缩,此时σ′>0,测压管中水柱下降,u=γwh<p。随着容器中水的不断排出,u不断减小,σ′不断增大。

t→∞时[图4.23(c)],水从孔隙中被充分排出、弹簧变形达到稳定,活塞不再下降,此时弹簧应力与总应力p平衡,即总应力p全部由土骨架承担,u=0, σ′=p,土的渗透固结完成。

上述模拟表明,饱和土的渗透固结实质是孔隙水压力向有效应力转化的过程,即土体中任一时刻的有效应力σ′都可通过孔隙水压u和总应力p来描述:

式中:p为压缩应力,对于正常固结土,即为土中附加应力σz,对于欠固结土,还需包括自重应力。

在渗透固结过程中,随着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增长,土的体积也就逐渐减小,强度随之提高。

4.4.2 饱和土的一维固结理论

如图4.24所示,在可压缩层厚度为H的饱和土层表面施加无限均布竖向荷载p,在土中产生的附加应力σz=p沿深度均匀分布,土层只在外荷作用方向产生渗流和变形,属于一维渗透固结情况,与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条件相似。

1.基本假定

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1)土层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完全饱和的。

(2)土粒和孔隙水都是不可压缩的。

(3)土中水的渗流和土的压缩只沿竖向发生。

(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中,土的渗透系数k和压缩系数a保持不变。

(6)外荷是一次瞬时施加,且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

图4.24 一维渗透固结过程

(a)土层;(b)微元体

2.微分方程及其解析解

从压缩土层中深度z处取1×1×dz的微元体 [图4.24(b)],已知土粒体积Vs=孔隙体积,这里e1为微元体固结前的初始孔隙比。根据土的压缩性条件,土粒体积Vs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

z方向的渗透系数为k,水力梯度为i,透水面下z深度处的超静水头为h,微元土体截面积为A,则根据达西定律,加荷dt时间内z方向流入和流出微元体的单位渗流量分别为

根据水流连续性原理,微元体在dt时间的渗水量变化(渗出)为

微元体孔隙体积Vv=Vw的变化量(减少)为

在dt时间内,微元体中孔隙体积的变化等于同一时间内从微元体中流出的水量,亦即

由式(4.38)和式(4.39),有

整理得

根据侧限条件下土的压缩系数定义a=-de/dp=-de/dσ′,有

式中:σ′为有效应力。

将式(4.41)代入式(4.40),得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σ′=σz-uu=γwh,有,代入式(4.42),得

式中:cv为土的固结系数,与土的压缩系数成反比,与渗透系数成正比,m2/年或cm2/年;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式(4.43)即为饱和土的渗透固结微分方程,可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得它的特解。

如对图4.24所示的一维固结情况,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

t=0和0≤zH时,u=u0=σz

0<t<∞和z=0时,u=0

0<t<∞和z=H时,=0

t→∞和0≤zH时,u=0

采用分离变量法可求得满足上述条件的解如下:

式中:Tv为时间因数,与固结系数成正比;uzt为深度z处在时间t时刻的孔隙水压力;σz为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m为正奇整数1,3,5,…;e为自然对数底数;H为固结土层的最长排水距离,当土层为单面排水时,H等于土层厚度,当土层为上下双面排水时,H为土层厚度的一半;t为固结时间。

3.地基固结度

地基中某点的固结度Uzt是指该点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如式(4.47a)所示,也可表示为地基中某点在任一时刻t的固结沉降量sct与最终固结沉降量sc之比,如式(4.47b)所示。

式中:u0uzt分别为地基中某点初始孔隙水压力和t时刻的孔隙水压力;sctsc分别为t时刻地基中某点的固结沉降和地基最终固结沉降。

应提及的是式(4.47a)为固结度的应力表达式,式(4.47b)为固结度的应变表达式,由于土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两式的计算结果不一定相同。

对于实际工程来说,重点关注的不是某点的固结度Uzt而是地基的平均固结度Ut,即t时刻土骨架所承担的有效应力与总附加应力的比值,可表示成应力面积比,对于如图4.24所示的土层,有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式(4.48)表明,地基的固结度就是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向有效应力转化的完成程度。

将式(4.45)求得的孔隙水压力代入式(4.48),经积分可求得地基固结度为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由于式(4.49)中级数收敛很快,故当Tv值较大时(如Tv≥0.16),可只取第一项(精确度可满足工程要求),此时上式被简化为

式(4.50)即为地基固结度基本表达式,表明固结度仅与时间因素Tv有关。当土性指标kea和土层厚度H已知,土层排水条件和地基所受附加应力确定时, Ut仅是时间的函数,据此可绘出Ut-t关系曲线。

根据式(4.50),在压缩应力分布及排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土质相同(即cv相同)而排水距离不同的土层,要达到相同的固结度,其时间因素Tv应相等,即

式(4.51)表明,对于同一土层情况,若将单面排水改为双面排水,达到相同固结度所需历时可减少到原来的1/4。

4.各种情况下地基固结度的求解

对于如图4.24所示的一维固结问题的单面排水地基,起始孔隙水压力分布可被归纳成下述3类(对于正常固结土,即为附加应力分布),如图4.25所示。

图4.25(a)所示分布适用于地基土在其自重作用下已固结完成,基底面积很大而压缩土层又较薄的情况。

图4.25(b)所示分布适用于土层在其自重作用下未固结,土的自重压力等于附加应力的情况。

图4.25(c)所示分布适用于地基土在其自重作用下已固结完成,基底面积较小,压缩土层较厚,外荷在压缩土层的底面引起的附加应力已接近于零的情况。

图4.25 3种简单分布的起始孔隙水压力图

图4.26 两种梯形分布的起始孔隙水压力图

将分布a分别和分布b、c叠加,即可获得如图4.26所示的梯形分布,分别对应欠固结土和正常固结土基底面积和压缩层都有限的情况,图中代表土层顶、底面的起始孔隙水压力,对于正常固结土即为附加应力。

如图4.25和图4.26所示均为单面排水情况,若土层为双面排水,则均按图4.25中的分布a计算,但最大排水距离应取土层厚度的一半。

式(4.50)表明Ut随地基所受附加应力和排水条件不同而不同,为便于应用,可按式(4.50)将如图4.25和图4.26所示的各种起始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地基固结度的解绘制成如图4.27所示的Ut-Tv关系曲线,称为一维渗透固结理论曲线。

图4.27 地基平均固结度Ut与时间因素Tv关系曲线

图4.27中曲线(1)用于计算图4.25中分布a和所有双面排水情况,曲线(2)用于计算图4.25中分布b情况,曲线(3)用于计算图4.25中分布c情况。

对于图4.26中梯形分布的情况,只能基于图4.27曲线采用叠加原理近似求解。设梯形分布附加应力(即起始孔隙水压力)在排水面和不排水面处分别为σ′zσ″z,若σ′z<σ″z[图4.26(a)],则根据固结度定义式(4.47b)和的沉降计算式(4.13),有

代入上式,有

式中Ut1Ut2分别采用曲线(1)和曲线(2)求解。

同理,当时 [图4.26 (b)],可采用曲线 (1)和曲线 (3)求解,相应的叠加公式为

综上,求解地基在任意时刻的沉降量的步骤如下:

(1)根据土中应力计算方法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沿深度分布。

(2)根据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地基最终固结沉降sc

(3)根据土性指标计算土层竖向固结系数cv和竖向固结时间因素Tv

(4)根据Tv和一维渗透固结理论曲线确定相应的地基平均固结度Ut

(5)根据计算地基固结过程中某一时刻t的沉降量sct

【例4.3】 某饱和黏土层厚度H=10m,单面排水,在大面积荷载p作用下附加应力分布如图4.28所示。已知黏土层的初始孔隙比e1=1.1,压缩系数a1-2=0.3MPa-1,渗透系数k=5.5×10-7cm/s。试求:(1)土层最终沉降量sc;(2)加荷一年后土层的平均固结度Ut和相应的沉降量sct;(3)若将黏土层的下部设置为透水层,则达同一固结度所需历时t

图4.28 [例4.3]图

解:

(1)最终沉降量sc

(2)加荷1年后土层的平均固结度Ut和沉降量sct

附加应力分布符合如图4.26(b)所示图式,可采用式(4.53)求解地基平均固结度。由Tv=1.21查图4.27,得Ut1=0.93,Ut3=0.97

(3)将黏土层下部改为透水层时。此时地基为双面排水,同样达到Ut=0.94所需的历时t仅为单面排水时的1/4,即t=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