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应力历史对压缩性的影响
土的固结试验成果证明土的再压缩曲线比初始压缩曲线要平缓得多,这表明试样经历的应力历史对压缩性有显著影响。
4.2.1 先期固结压力
1.先期固结压力
土的应力历史可以通过先期固结压力pc(preconsolidation pressure)来描述,即土在历史上曾受到过的最大有效应力。在沉积土应力历史研究中,先期固结压力的确定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卡萨格兰德(Cassagrande,1936) 经验作图法。
图4.7 先期固结压力的确定
如图4.7所示。
(1)通过室内高压固结试验获得e-lgp曲线,从曲线上找出曲率半径最小的一点A,过A点做水平线A1和切线A2。
(2)作∠1A2的角平分线A3,与e-lgp曲线中直线段的延长线相交于B点。
(3)过B点作垂线和横坐标相交,即得先期固结压力pc。
应注意的是,Cassagrande方法中A点的位置确定有较多的影响因素,pc的值对试样质量、试验的准确性和e-lgp曲线的绘图比例等都有较高要求。
另外,先期固结压力的确定还应结合场地条件、地貌形成历史等加以综合判断。
2.沉积土(层)分类
定义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有有效应力p1之比为超固结比OCR(over consolidation ratio)
注意式中pc与p1均为有效应力。
当OCR=1时,土(层)为正常固结状态(normally consolidated,N.C.);当OCR>1时,土(层)为超固结状态(over consolidated,O.C.)。OCR值越大,表明该土(层)所受到的超固结作用越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缩性越小。
图4.8为天然沉积土层不同应力历史的示意。对于A类土层,在地面下任一深度h处,土的现有固结应力就是有效应力p1=γ′h,且与历史上所经受的最大有效应力相等,即p1=pc,OCR=1(实际工程中考虑到取土、制样、试验仪器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将OCR=1.0~1.2的土都视为正常固结土);对于B类土层,在h深度处,现有有效应力p1=γ′h,但先期固结压力pc=γ′hc,p1<pc,OCR>1。
另外还有一类在自重作用下尚未完全固结的土。仍以p1=γ′h表示这类土的固结应力,与前述正常固结土不同的是这个固结应力尚未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p′1,即还有超孔隙水应力没有消散。为与上述正常固结土相区别,工程中通常将其称之为欠固结土,它的先期固结压力pc等于现有有效应力p′1但小于固结应力p1。
图4.8 沉积土层按先期固结压力分类
(a)正常固结土;(b)超固结土
4.2.2 原位压缩曲线和原位再压缩曲线
原位压缩曲线亦称现场原始压缩曲线。图4.4、图4.5、图4.6所展示的压缩曲线都是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获得,由于取样中不可避免的扰动和土样取出后应力释放等原因,室内试验获得的压缩曲线并不能完全代表原位压缩曲线。
原位压缩曲线可通过修正室内高压固结试验的e-lgp曲线得出。
(1)正常固结土。如图4.9所示,假定取样过程中试样不发生体积变化,试样的初始孔隙比e0就是原位孔隙比,则根据e0和pc值,在e-lgp坐标中定出b点,此即现场压缩的起点。然后在纵坐标上0.42e0点(试验证明这是不受土体扰动影响的点)处作一水平线交室内压缩曲线于c点,直线bc即为原位压缩曲线,曲线的斜率为原位压缩指数。
图4.9 正常固结土的原位压缩曲线
图4.10 超固结土的原位压缩和再压缩曲线
(2)超固结土。如图4.10所示,以纵、横坐标分别为初始孔隙比e0和现场自重压力p1作b1点,然后过b1点作一斜率等于室内回弹曲线与再压缩曲线平均斜率的直线交pc于b2点(即b2点横坐标为pc),b1b2即为原位再压曲线,曲线的斜率为原位回弹指数Ce。然后从室内压缩曲线上找到e=0.42e0的点c,连接b2c,所得直线即为原位压缩曲线,曲线的斜率为原位压缩指数Cc。
(3)欠固结土。欠固结土由于在自重作用下的压缩尚未稳定,可近似按正常固结土的方法求得原始压缩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