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成就与发展

一、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洪水作斗争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例如,从春秋时期开始,在黄河下游沿岸修建的堤防,后经历代整修加固,至今已形成近1600km的黄河大堤,为江河治理、堤坝建设与养护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从公元前485年开始兴建到1293年全线通航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km,纵贯我国南北,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公元前256年,在四川省灌县建成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图1-2),灌溉面积达1000万亩,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图1-2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先后建成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长江三峡水电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已建成供水。根据201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资料,全国整修、新建各类江河堤防、海塘总长度为41.4万km(约为需修建堤防长度的1/3),其中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为27.5万km;水库9.8万座(10万m3以上),总库容9323亿m3;灌溉面积10.02亿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9.22亿亩,园林草地等非耕地灌溉面积0.80亿亩,30万亩以上灌区达456处;水电站4.68万座,装机容量3.33亿kW,为世界第一位,分别占水能理论蕴藏量6.94亿kW、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万kW的48.0%和61.4%;水闸26.8万座(过闸流量1m3/s以上),其中过闸流量5m3/s以上的水闸9.7万座;泵站42.4万座,其中装机流量1m3/s及以上的泵站8.9万座;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887.46万处,总受益人口达8.12亿人;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为99.16万km2,约为土壤侵蚀总面积的1/3。

二、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当前,大江大河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些重点薄弱环节,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一些城市排涝能力严重不足,主要易涝地区农田排涝能力和沿海地区防御风暴潮能力偏低,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突出;小型水库和大中型水闸病险问题还比较突出。在今后10~15年内,将基本建成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面完成水库、水闸等重要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任务,重要海堤、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和防风暴潮标准,基本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重点低洼地区排涝能力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2.加强水资源保障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85%左右,城市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基本建立抗旱减灾体系,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干旱易发区、粮食主产区抗旱能力显著提高。

3.加大节水设施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力度

通过节水工程设施建设,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m3以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城市的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

4.提高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水平

力争每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万km2,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5.健全水法规体系,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流域综合管理成为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基本模式,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水利”工程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