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工程项目的决策、管理规划与目标系统
2.1.1 工程项目决策
所谓工程项目决策,通常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构思到立项、定义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寻找并且确立项目目标、定义项目,再对项目加以详细的经济技术论证,是建立使整个项目具有可靠、坚实、科学基础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决策阶段。
1.工程项目决策的具体过程
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的首要前提是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的来源,而工程项目多数来源于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或满足潜在的发展需求,如城市房屋拆迁重建项目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道路桥隧项目是为了满足交通和运输的需求,科研项目是为了满足潜在的发展需求等。这就决定了如果要对某个项目进行决策,那么必须要求决策者对项目有识别的能力,从而充分了解项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项目识别首先要做社会调查研究,了解项目对人民生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有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影响是利还是弊,然后通过分析思考来决定项目的实施与否。
2.工程项目决策经历的阶段
(1)机会研究和初选阶段。
机会研究通常又可分为一般机会研究和具体项目机会研究两种,机会研究是一种粗略的研究,经机会研究没有希望的项目将被淘汰。机会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及国际贸易情况,通过调查、预测和分析研究,选择建设项目,识别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提出工程项目投资方向的建议,因此项目的机会研究是对投资机会有无前途的鉴别。
经过机会研究后确定的项目就进入了初选阶段,在这个阶段,对项目要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分析其是否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决定项目中的哪些关键环节需要作进一步的辅助研究。最后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描绘出工程项目的概貌,二是较精确地估算出经济指标,从而做出经济效益评价。所以,这一阶段又可称为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2)可行性研究阶段。
这个阶段又称为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最终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工程项目决策的关键阶段。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经济和财务上的依据,以便做出项目投建与否的最终选择和决定。可行性研究的工作一般是在项目经初选立项后,由项目投资者或建设单位聘请资质合格的专业设计院或工程投资咨询公司完成。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市场研究及拟建规模确定,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状况调查,厂址和建厂方案选择,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选择,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情况的评估,企业组织机构、劳动人员及人员培训的确定,项目实施进度的编排,投资估算的编制及资金筹措,最后通过对项目的经济评价得出可行性结论和建议等。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项目选址报告、地质勘查报告、水资源及资源调查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等。在整个可行性研究阶段,始终体现着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目标——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可能性这三者的和谐统一。
(3)评估与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评估与投资决策的一般过程为:由上级主管单位组织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评估,主审单位在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方面先提出咨询意见,在广泛论证听取各方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提出补充说明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审查评估结论,决定项目是否通过。
2.1.2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
工程项目规划管理是通过编制并执行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实现的,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1.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定义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对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综合、完整、全面的总体计划,包含目标、程序、任务的分配、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其主要内容涵盖了项目管理目标的研究与细化、项目的范围管理与结构分解,项目管理实施组织策略与工作程序的制定、项目管理组织与任务的分配、项目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及所需资源的安排等各个方面。
2.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
(1)要分析总目标、研究总任务范围。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为保证总任务范围内实现项目管理总目标而做的各种安排,因此必须详细地分析项目总目标,研究总任务范围,并与相关参建各方就总目标和总范围达成一致意见。
(2)要符合环境条件、反映项目管理各方的实际情况。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为保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大量的环境调查,并在规划中对调查结果加以应用;②按工程项目的规模要求、复杂程度,以及进度、质量、费用等目标限制,制定规划以反映项目本身的工程特点;③规划中反映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各方(包括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及分包商等)的实际情况。
(3)要具有系统化、集成化和弹性化的特点。
1)系统化的特点是指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必须包括项目管理的各种要素,必须对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出详细而周密的安排,形成一个多维的系统,且保证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备性,应全方位、全阶段、全面考虑项目管理的各个工作内容,包括目标分解、项目范围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交付运行及其他相关工作的总体安排等。
2)集成化的特点是指项目管理规划体系应反映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之间的接口以及规划编制完成后的相关工作之间的系统联系,主要包括:①流程关系,即各个相关计划的先后次序和工作过程关系,以及各相关计划之间的信息流程关系;②协调关系,即计划相关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关系。
3)弹性化的特点是指由于项目管理的干扰因素多,管理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按实际调整,因此在编制时要预留调整空间。需要调整的情况有:①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包括因市场、环境变化和气候的影响,使原目标和规划内容不相符。②参建各方的因素,包括投资者情况变化或产生新的要求;因设计考虑不周,出现错误或矛盾,造成设计变更;由于承包商工程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返工等。③其他方面的干扰,如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等。
(4)要进行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中必须包括相应的风险分析的内容,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影响因素做出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
3.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工程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总目标的研究与分解。
通过工程项目总目标的研究和分解,确定适合工程项目特点和要求的目标系统,并确定阶段性的项目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规划的指导思想,形成项目执行的总的指导方针。
(2)工程项目环境分析。
通过工程项目的环境调查与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环境信息,并确定项目管理规划的环境因素和制约条件,收集类似环境的工程项目的总结和反馈信息,尽量运用到工程中。
(3)工程项目范围的确定与项目结构分解。
根据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分析和确定工程项目的范围,并对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工作进行结构分解,形成项目分解结构。
(4)制定工程项目实施方针和组织策略。
即确定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总的指导思想和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总体安排,包括如何实施该项目,业主、承包商及其他的项目参建方如何管理项目、需要完成哪些管理工作,以及各方准备投入的管理力量和技术设备等。
(5)工程项目实施总计划。
主要确定工程项目总体的实施顺序、组织部署、技术方案、安全和质量的保证措施、现场总平面布置方案等,并安排工程项目总体的时间和各阶段里程碑事件的时间安排等。
(6)工程项目组织设计。
主要包括确定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对项目活动的发包策划、招标和合同策划、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等内容。
2.1.3 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
1.工程项目目标系统的确立
在工程项目决策立项后,项目的目标系统也随之确立,包括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等目标,其中对参建各方而言,工程项目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的控制工作都将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管理内容。
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应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的目标体系。片面地、过分地强调某一个目标常常以牺牲或损害另一些目标为代价,会造成项目的缺陷,故在进行项目目标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三大目标之间及其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平衡。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保证目标系统之间结构关系的均衡性、合理性,项目管理的过程即是从系统的角度对项目基本目标之间的冲突进行调解的过程。
2.工程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
工程项目目标系统中各目标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对立关系。
以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为例,工程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三个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比较直观,如图2.1所示。
图2.1 三大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
1)三大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三大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如果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和质量要求较高,那么就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花费较长的建设时间,即强调质量目标,就需要降低费用目标和进度目标。
b.如果要加快进度,缩短工期,那么就要相应地增加费用,或者质量要求适当下降,即强调进度目标,就需要降低费用目标或者降低质量目标。
c.如果要降低费用,那么势必要考虑降低功能和质量要求,或者造成工程难以在正常工期内完成,即强调费用目标,势必会导致质量目标或进度目标的降低。
以上分析表明,这种对立关系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因此,不能奢望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同时达到“最优”;同时,也不能将三大目标分别孤立地进行分析和论证,更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目标而忽略对其他两个目标的不利影响,而必须将三大目标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进行协调和平衡,力求实现整个目标系统最优。
2)三大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就其他目标而言,如安全目标,也与三大目标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进度、质量目标与安全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工程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施工工期较长,建设单位总是希望其投入的资金能尽快产生效益,从而对工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长时间的加班加点,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人员和设备的疲劳及施工安全条件无法保证,导致质量或安全事故发生。
b.费用、质量目标与安全目标之间的对立关系。如果安全资金不到位或随意压价等,使施工单位不可能将过多资金投入到安全设施中,加上部分分包单位缺乏岗位培训,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差,则一旦出现因安全或质量问题产生的工伤事故,就不仅会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延长投入的资金产生效益的时间。
(2)统一关系。
1)三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工程项目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如图2.2所示,1区是三大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的情况,过于理想,过于苛刻;2区、3区、4区则属于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实际工作中“令人满意”的范围,而这四个区域都属于目标统一的关系范畴。
图2.2 三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三大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费用目标与进度目标的统一(图2.2中的2区)。如果适当增加投资费用,为加快进度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就可以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从而缩短工期,使整个工程项目提前投入使用,尽早发挥投资效益;而同时,如果提早产生的投资效益超过因为加快进度所增加的费用额度,则加快进度从经济角度来说就是可行的。
b.质量目标与费用目标的统一(图2.2中的3区)。如果提高功能和质量要求,虽然会造成一次性投资费用的提高和工期的增加,但可能降低工程投入使用后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从全寿命周期费用角度分析则节约了费用。
c.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的统一(图2.2中的4区)。严格控制质量还能起到保证进度的作用。如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返工处理,虽然需要耗费时间,但可能只影响局部工作的进度,不影响整个工程的总工期;或虽然影响整个工程的总工期,但是比不及时返工而酿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影响要小,也要比留下工程质量隐患到使用阶段才发现,而不得不停止使用进行修理所造成的损失小。
2)三大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统一关系。工程项目的其他目标也与三大目标之间存在着统一的关系,以安全目标为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安全目标与质量目标的统一。质量包含安全工作质量,安全概念也包含着质量,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而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出发。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作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人、物、环境等都处于危险状态,则项目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安全是项目实施的客观要求,项目有了安全作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地进行。
b.安全目标与进度目标的统一。速度应以安全作保障,安全就是速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追求安全加速度,尽量避免安全减速度。当速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暂时减缓速度,保证安全。
c.安全目标与费用目标的统一。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会改善作业条件,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安全与效益是完全一致的,安全促进了效益的增长。当然,在安全管理中的投入应适当,既要保证安全,又要经济合理,做到安全与效益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