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水务志(1991-201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综述

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部偏东,海河北岸,地处市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介于北纬39°00′~39°14′、东经117°13′~117°29′之间,全境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25千米。截至2010年年底,行政区辖8街1乡,109个自然村,总人口34.69万人,总面积478.8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110.33公顷。2008年,东丽区有225平方千米面积规划纳入滨海新区,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津滨综合发展轴的核心,区域位置优越。区内已驻有天津无缝钢管公司、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等15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十几家金融机构,空客A320、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项目也纷纷落户,以华明示范镇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东丽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东丽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内降水不均。境内地势大致平坦,西略高于东,南稍低于北。土壤由河流沉积与海积物交错而成,以重壤质为主。

东丽区境内河道纵横,海河、金钟河、新开河、永定新河4条一级河道穿越境内,东减河、西减河、东河、西河、月西河、新地河6条二级河道纵贯南北,另外,北塘排水河、外环河和排咸河流经境内。区内交通发达,南部海河连贯天津市区和塘沽新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京山铁路、北环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滨轻轨横贯全区,与津塘、津汉、杨北、外环线以及区级、镇村公路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滨海国际机场坐落于区中心地带,形成水、陆、空交通枢纽。境内地热资源丰富,地热面积33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70.6%,特别是东丽湖地区,地处“山岭子地热田”,地热面积达200平方千米,已开发利用到农业、建筑、取暖、旅游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东丽区昔为古渤海之滨,俗称“退海之地”。新中国成立前,旱涝灾害交替出现,尤以水灾为频。新中国成立后至1991年,东丽区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开挖、疏浚大小河道,维修配套水利设施,开荒种地,发展灌溉事业;实施河水清浊分流,咸淡分家,兴建排灌泵站,形成了较完整的灌排体系;抗旱打井,深挖渠道,排咸淋减,抗旱除涝标准进一步提高;修建水库,增加自备水源,建设稳产高产田,水利建设由重建轻管转为建管并重,管理体制由单纯管理转为经营管理,开始步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重轨道。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东丽区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丽区水利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向城市水利、大都市水利发展,向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事业服务转变,依法治水、科学治水,使水利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走出了一条新时期的水利发展之路。

1991—2010年,东丽区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2001年,主要以实施综合治理、继续完善配套为重点,提高行洪排涝标准,改善抗旱灌溉条件。新中国成立后至1990年,虽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东丽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排灌体系,但防御水旱灾害的标准还偏低。为提高灌排标准,1991年后,东丽区逐年加大水利投入,按照旱涝兼治、排蓄结合、以蓄代排、综合治理的原则,掀起了以清挖河渠、中低产田集中连片治理、修建蓄水工程、提高灌排能力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做到与农业结构调整、第二轮家庭承包责任制、绿化植树、重点工程建设、水产养殖“五个相结合”,明确要“抓好配套、抓好管理、抓好效益”。1992年,军粮城镇对周家洼子中低产田进行了改造,使该地区排水能力由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标准,粮食产量由亩产2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由此掀起了东丽区中低产田改造的序幕。1991—2001年期间投资4500余万元,疏浚二级河道37.11千米,新建坑塘、蓄水池98座,清淤疏浚干支渠2228条,增加蓄水能力600万立方米,修复完善配套建筑物1294座,累计恢复、改善灌排面积约34973公顷,排水灌溉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行洪河道也得到进一步治理,防洪标准有了较大提高,保障了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91—1997年完成了海河干流(以下简称海河)泄洪能力400立方米每秒的治理,1998年又进行了泄洪能力800立方米每秒治理,截至2000年东丽区界内海河全部治理完毕,共投资6869万元。为提高区内除涝能力,1999—2001年投资1676万元对袁家河泵站进行了重建,重建后排灌能力达20立方米每秒,成为全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海河治理工程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东丽区的抗洪排涝能力。另外,对北部行洪河道进行了除险加固,1991—2001年投资约550万元实施了金钟河、永定新河复堤加固,消除了北部局部地区的防洪隐患。

第二阶段:2002—2010年,主要为转变观念,高标准实施工程建设,高水平做好管理工作,实现水务(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东丽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此阶段东丽区从战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这篇大文章,确立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以防汛除涝为中心,以排水工程建设为主线,以生态景观、水系沟通、维护保洁、基础建设为重点”的治水思路,实现了由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转变,由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资源水利转变,由单纯防汛抗旱向提高水利突发事件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转变,由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向重视节约、配置与保护转变,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向多元化筹资转变,由水利管理向水务管理的“六个转变”。2002—2010年投资5.68亿元进行水环境治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实施排水工程建设,从而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全区水利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东丽区按照“建设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津滨新城区”的目标要求和天津市改善水环境,实现河湖水系连通,水绕城转,城在水中的规划目标,加大河道水环境治理力度。2002年,实施了外环河连通工程,在河道全线贯通的基础上,2003—2004年又在天津市率先对外环河进行景观化治理,使外环河成为东丽区第一条景观河道。2007年,区政府投资4045.73万元实施了路河节点改造工程,对津塘公路两侧西河、中河、东河、东减河、三号桥、四号桥小河200米及西河南段2.3千米进行了高标准护砌,并进行绿化美化,加装护栏,安装路灯,实现了“堤防稳固、岸坡整洁、堤岸绿化、灯亮景美”的新河道景观。同时对二级河道两侧违章建筑物、河道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清除。为巩固治理成果,颁发了《东丽区二级河道长效管理办法》,筹建了50人的保洁养护队伍,使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极大地改善了水环境面貌。

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更注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3年时间彻底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东丽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这一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共投入资金1291.21万元,打人畜饮水解困井60眼,凿井总深度25064米,解决了84个村的15.85万人吃水难的问题。2003年,投资883.45万元建除氟水站48个,农村居民不仅喝上水,而且喝上高质量的净化水,使全区人民彻底摆脱了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历史。2002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和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等视察东丽区人畜饮水解困及除氟改水工程,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着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东丽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更好地为驻区大企业做好服务,切实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东丽区水务(水利)局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手段,本着“水企共建、互利共赢”的原则,借势发展,加大了防汛排水工程建设力度。2005年,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委员会、天津钢铁集团共出资投资7000余万元,实施了袁家河改线工程和天钢排水工程,保证了空港加工区和天钢集团汛期排水和正常的生产需要;2007—2008年,筹资2916.81万元实施了西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解决了新立街、东丽开发区、么六桥等地区的排水问题;2009—2010年,筹资6136万元实施了袁家河第二泵站建设,解决了空港物流加工区、华明家园、军粮城产业园等地区的排水出路。各项排水工程的建设,既解决了大企业的排水问题,又破解了东丽区水利建设资金瓶颈的问题,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东丽区水务(水利)局在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强化水利管理工作。加强泵站、河道、水库、闸涵等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规范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凿井审批、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新打井数量,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实施节水工程建设,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营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节水型社会建设达到新水平。加强水行政执法管理,重点查处私自打井、拖欠水资源费、违法建设、违章冲车超计划用水等水事违法行为,对全区二级河道违章建筑物进行了专项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广泛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将法律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使水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水事违法案件逐年下降,保障了防汛行洪安全,保护了有限的水资源,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东丽区在水利工作中注重水利科技,开展科技试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普及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治水科技含量。1992年,水利科技人员采用浅层灌溉节水技术,在么六桥乡东大窑稻田进行试验,获得成功并积极推广,截至1999年,推广节水种稻面积达5666.67公顷,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90年代后期,配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植农业种植园区建设,配套了管道、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截至2010年,共铺设大口径低压输水管道72.31千米,配套喷、滴灌和微灌设备827台套,起到省水、省电、省时、省工和增效的作用,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2009年,东丽区政府投资398万元,建设了东丽区防汛指挥中心,实现了视频会商和信息实时查询显示,全面提升了东丽区防洪除涝抢险的指挥、监测能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东丽区水务(水利)局不断转变职能,2001年成立东丽区节水办,办公地点设在区水利局,赋予水利局新的职能。2007年,完成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建立了以流域、河系为管理单元的水管体系,实现了流域水资源、水工程、水环境的一体化统一管理,落实了基本经费、工程维护费。2010年,成立东丽区水务局,实现了从水利到水务的成功转型。

经过20年的建设,东丽区水务(水利)局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也还存在着排水能力不足、水环境恶化现状需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东丽区水务改革的不断深化,按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东丽人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就出更加宏伟壮丽的水务建设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