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地基附加应力是指由新增加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对一般天然土层来说,土的自重应力引起的压缩变形在地质历史上早已完成,不会再引起地基沉降。因此,引起地基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附加应力。目前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弹性理论推导的。

2.3.1 竖向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竖向集中力P作用于半空间表面(图2.12)在半空间内任一点Mx,y,z)引起的应力和位移解,由法国的布辛奈斯克(J.Boussinesq)根据弹性理论求得。共有6个应力分量和3个位移分量,其中竖向应力表达式为

利用图2.12中的几何关系,式 (2.9)可改写为

式中 α——集中力作用下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可由表2.1查得。

利用式(2.10)可求出地基中任意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值。如将地基划分为许多网格,并求出各网格点上的 σz 值,可绘出图2.13所示的土中附加应力分布曲线。从图2.13中可见,集中荷载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σz在地基中的分布存在以下规律。

图2.12 集中力作用土中M点的应力

图2.13 σz的分布

表2.1 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竖向附加应力系数α

1.在集中力P作用线上

P作用线上, r=0的荷载轴线上,当z=0时,σz→∞。随着深z增大,σz逐渐减小。

2.在r >0的竖直线上

r>0的竖直线上,当z=0时,σz=0;随着z的增加,σz从零逐渐增大,至一定深度后又随着z的增加逐渐变小。

3.在z为常数的平面上

z为常数的平面上,σz在集中力P作用线上最大,随着r增加而逐渐变小。随着深度z增加,这一分布趋势保持不变,但σzr增加而降低的速率变缓。

若在空间将σz相同的点连接成曲面,可以得到图2.14所示的等值线,其空间曲面形状如泡状,所以也称为应力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建立起土中应力分布的概念:即集中力P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在地基中向下、向四周无限扩散,并在扩散的过程中应力逐渐降低。此即应力扩散的概念,与杆件中应力的传递完全不同。

当地基表面作用几个集中力时,可分别算出各集中力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图2.15中的a曲线、b曲线),然后根据弹性体应力叠加原理求出附加应力的总和,如图2.15中c线所示。

图2.14 σz的等值线

图2.15 两个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σz的叠加

2.3.2 竖向均布矩形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

1.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在地基表面有一短边为b、长边为l的矩形面积,其上作用均布矩形荷载P(图2.16),须求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图2.16 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设坐标原点O在荷载角点处,在矩形面积内取一微面积dxdy,距离原点Oxy,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以集中力dF=Pdxdy代替,则在角点下任意深度z处的O点,由该集中力引起的竖向附加应力dσz,可由式(2.11)计算得出,即

将式(2.11)沿整个矩形荷载面A进行积分可得均布矩形荷载P在角点下O的附加应力为

为计算方便,可将式(2.12)简写为

式中 αc——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附加应力系数,简称角点附加应力系数,可按l/bz/b查表2.2 (注意:b为荷载面的短边边长)。

表2.2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c

续表

2.均布矩形荷载任意点下的附加应力

对于均布矩形荷载下的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可利用式(2.13)以角点法求得。图2.17中列出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4种情况(在图2.17中O点以下任意深度z处)。计算时,通过O点把荷载面分成若干个矩形面积,这样,O点就必然是划分出的各个矩形的公共角点,然后再按式(2.13)计算每个矩形角点下同一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并求其代数和。4种情况的算式分别如下。

图2.17 以角点法计算在均布矩形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a)荷载面边缘;(b)荷载面内;(c)荷载面边缘外侧;(d)荷载面角点外侧

(1)O点在荷载面边缘,有

式中 αcⅠαcⅡ——分别表示相应于面积Ⅰ和Ⅱ的角点应力系数。

必须指出,查表2.2 时所取用边长l应为任一矩形荷载面的长度,而b则为宽度,以下各种情况相同。

(2)O点在荷载面内,有

如果O点位于荷载面中心,则αcⅠ=αcⅡ=αcⅢ=αcⅣ,得σz=4αcⅠp0,此即利用角点法求均布的矩形荷载面中心点下 σz的解。

(3)O点在荷载面边缘外侧,此时荷载面abcd可看成是由Ⅰ(OGBF)与Ⅱ(OHAF)之差和Ⅲ(OECG)与Ⅳ(OEDH)之差合成的,所以

(4)O点在荷载面角点外侧,把荷载面看成由Ⅰ(OHCE)、Ⅱ(OHBF)、Ⅲ(OGDE)、Ⅳ(OGAF)代数和合成的,所以

【例2.4】 已知某中心受压柱下基础底面尺寸为2.5m×3m,基底压力pk为147kPa,基础埋深d=1.5m,试用角点法求基础中心O点下不同深度的地基附加应力和边外O′点在z=3m深处的附加应力。

【解】 (1)计算基底附加压力,有

(2)计算O点下的σz

通过O将基础分为4个相等的矩形。求小矩形OADE的应力系数αcⅠ

z=3m、4m、5m、6m过程略,见表2.3,附加应力分布如图2.18所示。

表2.3 σz计算表

图2.18 [例2.4]附图(单位:m)

(3)计算O′点下的σz应力系数。

通过O′点作矩形O′adfO′bcf,其应力系数分别用αcⅠαcⅡ表示。

【例2.5】 如图2.19所示,荷载面积2m×1m,p0=100kPa,求AEOFG各点下z=1m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并利用计算结果说明附加应力的扩散规律。

【解】 (1)A点下的应力。

A点是矩形ABCD的角点,=2,n==1,由表2.2查得KcA=0.1999,故A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2)E点下的应力。

图2.19 [例2.5]附图(单位:m)

E点将矩形荷载面积分为两个相等小矩形EADIEBCI。任一小矩形m=1、n=1,由表2.2查得KcE=0.1752,故E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3)O点下的应力。

O点将矩形荷载面积分为4个相等小矩形。任一小矩形m=1/0.5=2,n=1/0.5=2,由表2.2查得KcO=0.1202,故O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4)F点下的应力。

F点做矩形FGAJFJDHFKCHFGBK。设矩形FGAJFJDH的角点应力系数为KcⅠ;矩形FGBKFKCH的角点应力系数为KcⅡ

F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5)G 点下的应力。

G点做矩形GADHGBCH,分别求出它们的角点应力系数为KcⅠKcⅡ

G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将计算结果绘制成图2.20(a);将点O和点F下不同深度的σz求出,并绘制成图2.20(b),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2.3.3 竖向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计算

当宽度为b的条形基础上作用均布荷载p0时,取宽度b的中点作为坐标原点(图2.21),地基内任意点Mxz)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式中 αsz——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由表2.4查取。

图2.20 [例2.5]计算结果(单位:m)

图2.21 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内某点附加应力

表2.4 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αsz

2.3.4 有规则荷载分布和荷载面积下附加应力计算

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物的基础是形状有规则的,分布荷载是均匀的。因此,就可以直接应用布西奈斯克的解进行积分,求得地基中任意一点的附加应力。根据分布荷载的面积可分成空间课题和平面课题两类。对于这两类课题,已知有积分的结果并制成表格使用。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空间课题:矩形均布荷载角点下土中任意点竖向附加应力σz;矩形三角形荷载角点下土中某竖向附加应力σz;圆形均布荷载中心点下土中某点竖向附加应力σz

平面课题:条行均布荷载下竖向应力σz,水平向应力σx和剪应力τxz

在空间课题和平面课题中,荷载分布强度p0(kN/m2)表示,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都是用一个相应的应力系数与荷载分布强度p0相乘。应力系数都是荷载形状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点的相应坐标位置的函数。因此,事先可以假定各种荷载形状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点的相应位置,把应力系数值计算出来,并制成表格,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