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楚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楚文王任用申俘彭仲爽为令尹

大彭国与豕韦国的后人恨死了商王朝,所以他们的后人逃离原来的故居后,四散于华夏各地,其中有一支在房陵(今湖北房县)建立了彭国,一支豕韦国的后人则建立了韦国。

彭国和韦国都参加了武王伐纣的起义,各自成为当时武王麾下八百诸侯之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尤其是韦国,伐纣胜利后,再次追随周武王平定了宣方国,即今天的山西垣曲县一带。

到了大周王朝建立后,周天子封韦国于河南滑县东南,迁封彭国于河南原阳县。

到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彭仲爽时,彭国已经不存在了。

但由于史料的有限,彭国到底是被哪个国家所灭的,一时难以考证。

也许本就是楚国灭的,所以楚国俘虏了彭国公族大夫彭仲爽,因为有史料记载彭仲爽首先亮相于历史时,其身份是俘虏。

但史料更是言之凿凿记录了“彭仲爽,申俘也”,也就是说彭仲爽是申国的俘虏。那可能就是楚国打败了申国,俘虏了彭仲爽。

也有一种可能,是申国灭了彭国,彭仲爽成了申国的俘虏。

有些乱,但笔者认为也许彭仲爽当时是申国的俘虏!我们的故事,是依这个思路讲的。

彭国被封在河南原阳县后,那便是南阳盆地,与同在南阳盆地的申国相邻。

但这两个国家却不和了,具体原因不知道。不和了便要打架,但此时的申国的实力要比彭国强大很多,打了几架后,申国灭了彭国。

在申国灭彭国战争中,可以想象的是,指挥彭国军民抵抗申国作战的是彭国贵族子弟。但可惜,彭国最终还是被申国灭了。

于是,彭国公族宗亲有的逃亡,更多的则成了俘虏。

在春秋江湖,往往一国灭了另一国后,为防止其旧贵族势力在原地作乱,往往会将他们迁往他处。

所以,彭氏贵族子弟都被迁到了申国。在申国,便形成了一个彭氏家族。

彭氏家族有不少牛人,其中有一个便是彭仲爽。彭仲爽虽然现在是申国人,但他的骨子里却对申国是很反对的,因为申国灭了大彭国,所以想方设法报仇。

申国人也看出彭氏家族的异心,所以史料记载,不少彭氏族人被流放。其中包括彭氏家族宗主彭仲爽。

流放是自商周以来的一种刑罚,就是将罪犯放逐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进行惩罚,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后来不断完善,到秦汉时代逐渐形成体制。南北朝后期以及隋唐之际笞、杖、徒、流、死五刑制正式形成,流放是比仅次于死刑的一种严厉刑罚,一直影响到清末。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发动了对申之战。这是楚武王的遗愿,楚国一直想占领南阳盆地,使之成为楚国进军中原的跳板,但一直没有成功。

英明的楚文王在斗伯比、斗廉、屈重等人的辅佐下,继续贯彻既定的灭申战略方针。

但一味的强攻硬打让楚国付出的代价太大,楚文王必须要有新的战术。

楚文王在申国的谍报系统紧急运转了起来,其中一条消息令楚文王很感兴趣:申国国内,有一个反对派,那便是彭氏家族。

令楚文王更感兴趣的,彭氏家族影响力较大的两个人彭仲爽和他的儿子彭宇,目前被申国流放在边境。

楚文王心念一动:如果能够借助彭氏力量,攻取申国岂不是事半功倍?

于是,在一场小规模的突袭战中,楚军攻破了申国的某个边境城镇后迅速撤军,没有过多的烧杀抢掠,楚军有目的地俘虏了一批正在服劳役的申国罪犯。

这里面,当然必须有彭仲爽。

楚文王亲自设宴款待了彭仲爽父子,使父子俩十分感动。得知楚国已经与申国撕破脸准备打架,两人表示愿为楚国效力。

史料称“彭仲爽,申俘也”,估计就是这样来的。

受命后,彭仲爽父子便通过在申国的彭氏家族的关系,准确、及时地为楚文王获取各种情报,这样,在申国的彭氏家族便成了楚国安插在申国一把锋利的尖刀。

只要楚军大举攻伐申国,这把尖刀便可以立即发挥作用。

当楚巴联军借道邓国大举进攻申国时,正面战场上楚巴联军是突然自邓国出现发动的奇袭,敌后战场上又是彭氏家族率众的叛乱。

就这样,内外交困中的申国很快被灭了。

在这场灭申之战中,彭仲爽父子都立了大功。楚文王很高兴,直接任命彭仲爽为楚国令尹。

当时楚国的令尹是斗祈。楚国第一任令尹斗伯比为楚国作出了杰出贡献,担任令尹七年后,于公元前699年辞职,以后便不再见于史料了,也许去世了。

楚武王一直未再任命令尹,直到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伐随征途中得病,自知不行了,便临时任命了大夫斗祈为令尹。

所以,这位斗祈令尹是临时任命的。

但楚武王是英明的,他任命的这位斗祈令尹,在楚武王病死时,严令楚军按原计划率楚军东进,逼进随都后还建造营垒,迫使随人求和,与随侯订盟于汉水之滨。

待楚回师渡过汉水,斗祈才正式发讣告。从此,冷兵器时代便出现了一个屡试不爽每试必胜的计策:秘不发丧。

这应该是斗祈发明的,后来秦始皇在南巡途中得病去世,秦二世、赵高和李斯便采用了这一条。

后来的诸葛亮六出祈山病死五丈原时,为顺利撤军,死前定下了秘不发丧的计策,给后世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洪秀全、张作霖等大佬死后,都曾有过秘不发丧,全都顺利达到了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一个死者为大,对过世的人给予了最大的尊重和方便,所以,丧礼是很讲究的。

但非常时期,一些大人物的死,极有可能会给对手可乘之机。通过秘不发丧,可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作好应对准备。

斗祈作为楚国令尹,在最高领导去世之际,为稳定军心麻痹敌人,通过秘不发丧,最终取得战略目的。斗祈,了不起啊。

斗祈更了不起的,便是让贤。他这个令尹是临时的,他也知道自己才能不济,所以当楚文王彭仲爽为楚国灭申立下大功时,斗祈便提出让贤。

应该说,彭仲爽能够当上令尹,除了斗祈的高风亮节外,还可以看出彭仲爽虽然并非楚国公族子弟甚至并非楚国人氏,但他的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已经令楚国上下心服口服了。

楚文王之所以敢于在把申国灭后,便任命申国的俘虏彭仲爽为令尹,那是因为彭仲爽其实并非是楚国的俘虏,而是申国的俘虏,彭仲爽是楚文王所救的。

毕竟,令尹一职对整个楚国来讲,那是位极高权极大的。这样的人选,不允许有任何的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