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楚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历来钱彭是一家

双方正激战中,楚文王率大军赶到,挽回了颓势,将养甥等率领的邓军杀败。

楚文王乘胜欲追击,斗廉劝道:“大王,眼下我军连续作战,士卒疲惫,急需休整。邓国暗算之仇,随时可报,不如及时退军回国。”

楚文王一听有理,再说,楚国刚吃了一个申国,还未消化呢,如果此时花大力气将邓国收拾了,楚国一时还腾不出手来去消化两个大国呢。

楚军退后,邓侯又悔又怕。经此一役,邓军再蒙受重大损失,战力短期内难以恢复。

“一旦楚王兴兵前来,哪个还敢挡?”邓侯忧心冲冲。

不过,他担心了几年终于不再担心了,到了公元前578年,楚文王再度率军伐邓,灭了邓国。

当然,有史料记载的是楚文王向邓国借道伐申,邓侯不听臣下之劝,丧失了趁机杀楚文王的机会。

结果,文王伐申回来后,顺路伐了邓,后来又干脆灭了邓。

只是,史料的记载,往往是非常精炼的,甚至是非常简单的,这为喜欢写故事的人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楚国的崛起之路,是一部血腥的杀戮吞并之路,楚国又不习惯中原的所谓那些礼义教规,对楚国来说,富国强兵的政策无论怎么野蛮都不为过。

有史料称楚国是这样强大起来的:“兼人之国,修其国廓,处其廊庙,听其钟鼓,利其资财,妻其子女。”。

楚武王如此,楚文王也是如此。

所以,史料说他不顾甥舅之情不顾受惠之义,借了邓国的道后回来又灭了邓国,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反过来想想,邓国难道便真的那么有把握,能够在楚国借道之时杀了楚文王?

楚文王堂堂一个千乘之国大老板,会屈尊亲自带着几个卫兵去见邓侯?然后傻呼呼地伸出脖子让邓国人试刀?难道真因为邓侯是舅舅,所以自己便要讲点人伦道理了?

按常理来讲,楚文王顶多派出一个使者,对邓侯讲:咱大楚军队要路过你们邓国,请你们让出条道来。

邓侯敢不听?

邓国曾已惨败于楚,在楚国的眼里,想要邓国死,那本已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极有可能是邓国没办法借道给楚国,然后,待楚申之战后收一个渔翁之利!并非是邓国丧失了什么机会。

但史料却偏偏记载的是邓侯未听臣下劝谏,结果借道给楚国,楚国得胜后回师搞定了邓国。

唐代还有一位叫胡曾的诗人胡曾还作了诗讽刺邓侯:“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根深百世安。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

到底是怎么样,无所谓,反正一句话:楚国此时灭了申国,又灭了邓国。

突然想起一个成语来:假道伐虢。是指晋献公借了虞国的道,伐灭了虢国,再回来灭了虞国。

貌似楚文王是得到了晋献公的启发。当然不是的!

因为楚文王的假道伐申是在公元前688年的事,比晋献公的假道伐虢早了整整30年!只是晋献公的假道伐虢的故事更精彩,而且留下了成语典故。

楚文王就这样收拾了申国和邓国,并分别在这两地设县。我们在讲楚武王的时候讲过,楚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现县治的国家。

关于楚国的县治,我们等会再讲一讲。但现在,我们还得讲讲楚文王在这一次灭申之战时所使用的一位牛人--彭仲爽。

申国,可谓是周王朝在南阳盆地一个最大的姬姓诸侯,我们就这样三言两语便将申国给说死了,难道这个申国真的那么不济?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楚文王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灭了申国,与申国一个大家族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这个大家族便是彭氏家族,而彭仲爽那是当时彭氏家族族长。

彭仲爽,男,生卒年不详,本为申国人,但却是彭国后裔。据史料记载,夏朝时有大彭国(今江苏徐州铜山境内),其开国国君叫彭祖。

是不是很熟悉?

对,就是那位据传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也是彭姓的鼻祖。

彭祖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彭祖率众来到彭城后,治理洪水,修筑城墙,掘井取水,发展生产。

他还有两项伟大的发明:

一是发明了烹调之术,从而把人类炊食由熟食推向味食。

二是发明了导引之术,这更不得了,就是后世俗称的气功,通过对呼吸吐纳的掌控导引,驱除体内的阴湿之气。

正是因为彭祖对华夏文明以及整个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彭祖后来便成了中华神仙传说中的一位,位列仙班,以长寿之神名享古今,成为中国人高寿的代名词。

不过,彭祖却没有真的活了八百年,而是大彭国活了八百年。

彭国是一个伟大的方国,彭祖本来便是黄帝后裔,以姬为姓,在尧帝时期,彭祖被封到徐州彭城成立大彭国。

当时彭城一带其实是属于东夷,尧帝之所以要在那里封个大彭国,主要就是为了保卫华夏,从而大彭国成了华夏的东方屏障。

到了夏朝时,大彭国的一支被当时的夏王少康封于豕韦,新成立一个豕韦国。大彭国与豕韦国在夏朝时便已经成为东方强国。

到了商朝时,大彭国与豕韦国在强大的商王朝面前,遭遇多次打击(豕韦国甚至一度被灭)后,选择归顺商王朝,并一直受到商王朝重视,成为商王朝的东方屏障。

在商王朝时期,大彭国与豕韦国征讨并降伏了东夷部落邳、妩等,为殷商在东方拓展领土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这两个国家都太强大了,所谓功高震主,再加上又有些尾大不掉,最终与商王朝起了矛盾。

特别是随着商王朝日益腐败混乱,大彭国和豕韦国便宣布脱离商王的管辖,不再纳贡称臣。

你们搞独立?那可不行。

到了商王武丁时,武丁加大了对大彭国和豕韦国的打击力度,并最终灭了大彭国与豕韦国。

大彭国被灭后,其后代以国为姓,成为彭姓的渊源。而豕韦国被灭后,其后代也以国为姓,为韦姓的来源。

在大周王朝时期,彭氏的一个子孙在周王朝中担任掌管钱粮的官员,后来以“钱”为姓,成为彭姓分支,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大家都说“历来钱彭是一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