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楚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楚国欲伐申国

公元前690年,雄才武略的楚武王在第三次征伐随国的途中得病而亡,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出征途中身亡的楚王。

太子熊赀继位,成为楚国历史上第二任楚王,史称楚文王。

楚文王,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与邓曼夫人之子,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677年在位。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到楚文王继位时,至少已是人到中年了。

应该说,楚文王继承了父亲楚武王一笔丰厚的遗产:一个走向强盛的大国、一批忠诚担当的臣子、一支久经实战的军队、一套富国强军的体制、一个明确无误的战略方向。

楚文王同志,你的血管里,流着楚武王的血,那是一管尚武强国、豪气冲天的血,你就简单点,举你先人的旗,走你先人的路,让历史去说吧。

于是,楚文王虽然谥号为文,但他的十四年楚王使命,仍旧是雄心壮志,四处征战,拓缰并土,建立了楚国赫赫霸业基础,勘称楚国历史上一代明君。

那,这个时候,春秋江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西北邻居秦国,正是秦武公时代,忙着扫除西戎。

北方强邻晋国,还在继续着内乱,不过现在已经到了曲沃小宗即将战胜公室大宗之时了。

晋国公族小宗的曲沃武公后来彻底击败了大宗,开创了晋国史上小宗替代大宗执掌晋国的先例,结束了长达67年晋国内乱,宣布自己为晋侯,史称晋武公。

春秋初霸郑国已经彻底陷入内乱了,郑庄公去世后,几个强悍的儿子互相开撕,郑国已经不可能太平了。

中原传统老牌大国宋国更不行,宋殇公在位十年打了十一次仗,把国家都打得元气大伤,更要命的是,宋国内乱,将宋殇公居然也干掉了。

齐国的齐僖公薨后,立即陷入内乱,继位的齐襄公死于齐国内乱,然后是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两兄弟争位。

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据说鲁国国君鲁桓公的夫人文姜居然与兄长齐国国君齐襄公私通,鲁桓公最后居然不明不白死于齐国。

一句话,此时的中原各传统大国强国,都在不断内乱之中,国君经常被杀被害,大家都在忙着自己家里的事。

至于周天子,现在已经到了周庄王时代了。此时的周王室在春秋江湖上说的话,基本没人听了。但有时还是有点用的,只是对有需要的大诸侯来讲有用而已。

这正是南方楚国继续崛起的大好时机,楚文王,努力啊。

要努力,得有帮手。楚文王时代,他有哪些牛人在帮他做事呢?

亲兄弟熊善,字子元,不过这是一个没多大用的家伙;斗氏家族的令尹斗祈、大将斗廉、斗般、斗丹等人;自申地引进的人才大夫葆申,曾经当过自己的老师,后来担任令尹。

基本上,手头就这些人可用。

楚文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个巨人便是楚武王。楚武王为楚国的强盛定下的发展和扩张战略,可以管很多年的。

楚文王,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战略实施,那他便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如迁都。

楚武王后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郢都,但他因在伐随之战中得病身亡,最终没有完成正式将都城迁至郢都的大业。

文王即位后,承父遗志,将楚国都城自丹阳迁至郢城,正式命名为郢都,完成了父王的遗愿。

从此,郢都一直在楚国人民的心中。郢都在,就有楚国在,就有楚国的精神在。一直到后来,楚国因各种原因迁都,都将新都叫郢都。

这种国都情结,应该说是从楚国早期两位楚王开始的,那便是楚武王和楚文王。

楚武王征战一生,留下的遗憾之一便是未能灭了申国。

我们已讲过,这个申国,是周天子派来监视楚国的诸侯国中最大的异姓国,姜姓,处在汉水以北的南阳盆地,战略位势对于楚国今后的全面控制汉水流域、东进中原战略是相当有利。

楚武王即位不久便与邓国结成姻亲关系,通过邓国举兵北上,攻伐申国。

但申国势力强大,且获得了中原诸侯的援助,楚武王最后是败退回楚。至此,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

楚文王当然记得这份历史怨仇,完成迁都大业后,他立即整装军队,率兵伐申。

讲楚武王时我们便讲过,这个申国不是引犬戎入侵西周的那个申国,那个是西申国,已经被秦国灭了。

这个申国则是周宣王时在南阳盆地北缘另外封的一个申国,史称南申国。

对楚国来讲,申国和随国均为楚国进军中原的跳板。楚国自楚武王时便定下了进军中原的战略构想,那就必须要降服或者干脆吃掉这两个国家。

但对于楚国来讲,直接进攻申国,必须绕道桐柏山,由鄂西入申,那便形成远征,给申国以足够的时间求援以及加强城防。

邓国正处于楚国与申国之间,如果能够借道邓国,那便能够实现兵贵神速。

楚文王认为,邓国是他的嫡母邓曼夫人的祖国。楚邓以前虽曾有过纠纷,但如果单单是借条路的话,那应该是合情合理,邓国不会不借。

于是,楚文王派人去邓国,向邓国借路。

这里,我们还要讲讲借路的那点事。

当时的春秋江湖,诸侯国林立,但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子民。所以老百姓从这国到那国,不需要什么护照之类的证件,可以自由流动。

但国与国之间便不一样了,无论是代表国家出使搞外交关系,还是行军作战,如果想要通过另外一个国家,必须事先得到同意。

这便是借道,如果不办理这个借道手续,军队也好,外交人员也好,就会被视为不讲礼义。

后果就是非但对方不会把路借给你通过,你派出去的使者可能会被逮捕甚至杀头。

如后来楚国在楚庄王时,派使者赴齐国出使,必须要经过宋国。

但由于没有事先对宋国讲,本就仇恨楚国的宋国居然以此为借口,将楚国使者给杀了,最后导致楚庄王举兵讨伐宋国。

又如宋卫联军伐郑后撤退,经过戴国,预先没有向戴国借道,戴国硬是不给通过,导致宋卫联军攻打戴国。结果一时没攻下,反而被郑国人从后面偷袭导致大败。

楚国欲伐申国,必须向邓国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