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经济
2.1 学习目标
本讲通过考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经济”一词的含义,介绍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和区别。通过对本讲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1)古代汉语中“经济”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含义以及何时传到了日本;
(2)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原则;
(3)现代汉语中“经济”一词的一般含义有哪些?特定含义是什么?
(4)资本主义的含义。
2.2 内容概要
(1)古代汉语“经济”一词,是“经世济民”的缩写,最早可能出现在四世纪初的西晋,流行于唐代,沿用至晚清。它的一般含义是:组织社会、救济民众;或者说,组织社会生产,解决百姓生计。它的特定含义是:按照儒家伦常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去组织社会生产,解决百姓生计。古代汉语“经济”一词,估计在唐代带着中国的儒家意识形态传去了日本,并成为日本汉字,读着keizai。
(2)现代汉语“经济”一词,源于19世纪日本学者借用古代汉语“经济”一词翻译英文的economy。现代汉语“经济”的一般含义有三个:①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统称,简称经济活动;②指组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活动的规则,简称经济制度;③指节俭、节约。它的特定含义是指资本主义,或称自由企业制度。
3.资本主义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所有者而非政府控制和推动一个国家的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经济系统。图2-1概括了资本主义的三个层面。其中,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理念看,资本主义强调“对于个人自由的尊重”和“对于公益的重视”;从经济制度看,资本主义强调“三个原则”:私有财产制、契约自由原则和自我负责的原则;从经济活动(或经济运行)看,资本主义表现为企业、家庭和政府三个部门,通过市场交换活动相互作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私有财产(私人产品)和公共财产(公共产品),而所有这些经济活动,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国民生活。
图2-1 自由经济中财产的供给途径
2.3 重要概念
(1)古代汉语“经济”。其是“经世济民”的缩写,它的一般含义是指组织社会,救济民众;它的特定含义是指按照儒家伦常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去组织社会生产,解决百姓生计。
(2)现代汉语“经济”。其一般含义有三个:①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统称,简称经济活动;②指组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活动的规则,简称经济制度;③指节俭、节约。它的特定含义是指资本主义或称自由企业制度。
(3)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所有者而非政府控制和推动一个国家的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经济系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其中,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理念看,资本主义强调“对于个人自由的尊重”和“对于公利的重视”;从经济制度看,资本主义强调“三个原则”:私有财产制、契约自由原则和自我负责的原则;从经济活动(或经济运行)看,资本主义表现为企业、家庭和政府三个部门,通过市场交换活动相互作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私有财产(私人产品)和公有财产(公共产品),而所有这些经济活动,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国民生活。
2.4 习题演练
单选题
1. 《周礼·天官·大宰》:“经世济民”中“经”的含义是( )。
A.经营
B.组织
C.阡陌
D.路径
2.在现代汉语中经济一词的含义有( )。
A.经济活动
B.经济制度
C.节约、节俭
D.以上各项都包括
3.资本主义私人部门遵循的原则是( )。
A.私有财产制
B.契约自由原则
C.自我负责的原则
D.以上各项都是
4. “经济实惠”一词中“经济”的含义是( )。
A.经济活动
B.经济制度
C.节约、节俭
D.组织社会生产,解决百姓生计
简答题
1.古汉语“经济”一词的一般含义和特定含义是什么?
2.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一文中刻画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原则是什么?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一书中又是如何刻画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原则的呢?
3.现代汉语“经济”一词的一般含义和特定含义是什么?
4.资本主义的含义以及资本主义的三个层面是什么?
应用题
请阅读《杂学成就左宗棠》一文并回答问题。
杂学成就左宗棠①
徐志频
1832年到1843年,左宗棠21岁到32岁,他从湘阴到湘潭倒插门12年,除了居家过日子,他到底还做了些什么?
12年的寄居生活,左宗棠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应湖南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去醴陵县(现为“醴陵市”)的渌江书院主持教学;二是埋头潜心研究科学种田方法,作《广区田图说》;三是继续研究舆地学,自己在家里绘制中国地图。
教书的事情,读书人多会做。但是,研究科学种田与自绘地图,就让人感到意外了。
左宗棠研究种田时,不轻信迷信,只相信实践。他认真又细心,细致到亲自计算每亩田的总穗数,怀疑前人“稀禾结大谷”的说法,施行密植。为此,他还与帮他做事的长工姜志美吵起来,逼着姜志美改掉老规矩,按自己的新办法来做。后来,他总结种田的经验,写了本《朴存阁农书》。
他自绘地图的方式也很特别:先制作一张皇舆图,纵横各为九尺。图上画成方格,假定每格纵横各为一百里,并用五种颜色来区分各地主产的农作物。根据这张总图,他又制作了各省分图,将各省分为府县,并进行一一说明。古为重险地现为散地、从前是边陲现在变成腹地的疆域沿革,这些变化,他都逐一注明。由此,他再上溯至明、元、宋、唐各朝代的地图,对待地图绘制工作严谨而专业。左宗棠夫妻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不分昼夜地努力,全新的“皇舆图”终于画成。
他画地图时,夫人周诒端就在边上端茶、摇扇、磨墨;他画好初稿,夫人就帮助他影绘、誊清。左宗棠后来给二哥左宗植写信,生动地再现当时场景:“日来已着手画稿,每一稿成,则弟妇为影绘之。遇有未审,则共取架上书翻查之,十得八九,其助我殊不浅也。”
一个落榜举人,放着四书五经不读,八股不作,却研究种田,已违背传统做法。左宗棠研究农业与地理,在当时看来,都是无用之学。他当时花费大量时间,耗费心血来研究这些东西,不但看不到前景,也找不到任何出路。
但是,有用与无用,会相互转化。
左宗棠后来在陕西、甘肃、新疆带兵打仗,所有的军粮供给都能在当地解决,这些学问都是他年轻时闲居在农村时种田摸索出来的。而他对当时中国新疆版图、地理等情况了如指掌,又得益于他早年在家里自绘地图。他的地图一旦派上用场,连俄罗斯人也只能望其项背。他这些学问需要数十年的积累,不是靠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可以得来的。
无心插柳柳成荫。左宗棠这种非功利的读书方法,助力了他日后的成功。
左宗棠自己怎么看这种治学方法?1865年,身为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给大儿子的信中说:“古人经济学问,都在萧闲寂寞中练习出来。积之既久,一旦事权到手,随时举而措之,有一二桩大节目事办得妥当,便足名世。”
请针对画线部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请你解释文中的“经济”和“经济学问”的含义。
(2)请你用左宗棠的经历,说明“无用知识有大用”。
(3)为什么“古人经济学问,都是在萧闲寂寞中练习出来的”?
① 徐志频.杂学成就左宗棠 [J].读者,2015(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