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易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章 天长地久

题解〕人们安于本命,也要有所追求。追求要追求长久,无私才能长久。王侯要长久就要无私,就要向圣人学习,无私才能成其私。老子在本章提出了无私可以长久的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有私到无私,从为己到为人,说明了人性的进步。无私可以改变社会和人,为己会自私,为人可以提高人的境界和生存的价值。私是人的本性和权利,无私是道德和天地的要求。有私而能做到无私,私才会长久。“无私而成其私”,这个私是无私的基础,在私与无私的循环中,最终会走向无私。这体现了一种利他价值,也体现了个人奋斗的真正目的。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长远,地悠久。天地之所以能长远且悠久,是因为天地并不生育自己的后代,天地无私,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因此圣人置身于众人之后却能处在众人的前面,不考虑自身却成全了自己。难道不正是因为他没有私心吗?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事业。

解析〕“玄牝”生养了天地万物,有生就有死。天地为什么会长久存在?老子认为,天地无私才能长久。无私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甚至是一种神性,被老子所推崇。老子认为,无私是天地的要求,也是道德的一种属性,应当成为人的追求目标,所以圣人无私。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的长久存在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天地的伟大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到的。属于自己的为私,天地不生育自己的后代是天地无私,无私才能长久。《周易》也提倡无私。《周易》的无私源自乾坤,乾创造万物,坤承载万物,却没有占有,而是通过天地给万物带来福祉。这是一种无私,这种无私给万物带来兴盛,也给乾坤和天地带来长久。小畜卦君子信奉乾坤之道,才会无私地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老子和《周易》都赞成无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以无私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与天地的无私不同,私性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权利,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动力。但私性中冷酷、无情的一面,会阻碍社会的进步。老子和《周易》都认为虽然私性是人的权利,但无私是人的一种责任,是道德的体现,是一种仁爱的行为。老子认为,天地无私才有万物的繁荣昌盛,圣人无私才能担负起爱民治国的重任,才能成就圣人的事业;《周易》认为,君子无私才可以成为贤人,贤人才可以成为邦国的栋梁。老子的无私来自道,君子的无私来自对乾坤的信仰。《周易》复卦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认为天地之心是要生万物养万物,没有让万物绝对自私。万物应将私转变为无私,符合天地之心,然后才有万物的繁荣昌盛。小畜卦的君子具有“天地之心”,才会倾尽家产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道德经》和《周易》鼓励无私,是儒家崇尚无私的源头。无私就要承担责任。小畜卦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九五是说,君子有诚信,将自己的命运与民众和朋友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自己富后要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象传说,君子有诚信,将自己的命运与民众和朋友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知道自己富家离不开民众和朋友的帮助,君子感悟到乾坤之道,所以不会独富,富家之后要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但《周易》也认识到绝对无私不现实。小畜卦君子要倾尽家产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妻子为保住家产要谋害自己的丈夫。所以无私的想法和做法应如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是说以朴素的想法前往,会没有过错。君子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的想法朴素,会没有过错。老子认为,《周易》小畜卦君子的无私并不能长久,君子的无私造成家庭矛盾,会失去家庭和财产;这种绝对的无私虽然很理想,但不现实。圣人是以无私而成其私,所有会长久。老子是在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无私。私与无私都要合于道,没有绝对的私和绝对的无私。绝对的私是一种罪恶,绝对的无私会丧失无私的意义。没有私就没有现存秩序,社会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没有无私也就没有了仁义道德,没有了高尚的追求,现存的一切将毫无意义。“守之中”就是在私中做到无私,在无私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如此可以解决私与无私的矛盾,也就解决了《周易》小畜卦君子与妻子的矛盾。

《周易》认为私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君王也有私心,与一般人相比,君王要控制住自己的私心才能成大事。《周易》屯卦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是说君王如果将功名利禄等好处囤积起来,私相授受,小事预测会吉祥,大事预测会有凶险。老子认为,王侯有私心,就难以成为圣人;王侯为圣人,会没有私心。

《周易》兑卦彖辞说,君王“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道德经》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兑卦彖辞是说,凡事君王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带头去做,民众就会忘记劳苦;遇到困难,君王能以乐观的精神与困难做斗争,民众就会舍生忘死。《道德经》是说,圣人将自身的利益放在民众利益之后,反而能处在民众的前面;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道德经》和《周易》都重视王侯自身行为对民众的影响,都认为圣人和君王无私,正确面对利益和生死,才能达到爱民治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