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观察:从养育到治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理论框架

婴幼儿观察的理论框架以精神分析中的客体关系理论为主,所学习的理论来自婴儿观察的创始人埃丝特·比克、她的第二位分析师克莱茵和比昂,还有与克莱茵关系紧密的独立派代表人物唐纳德·W.温尼科特(Donald.W.Winnicott)(Shuttleworth,2009)。后来,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研究和斯特恩(Stem)、毕比、托尼克(Tronick)等人在婴儿研究领域的发现大大丰富了有关母婴的理论,因此,理论讨论也纳入了这些元素。

我们借鉴前人的理论,尝试思考一些有关婴儿心理和情绪发展的主题,包括:

1.婴儿从子宫出来后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2.从出生起,婴儿到底会面对什么?婴儿又是如何应对的?

3.照料者和养育环境是如何影响婴儿的心理和情绪发展的?

4.婴儿是如何分辨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

5.婴儿是如何认识自己、他人,以及应对于我、你、她/他之间的关系?

6.婴儿是如何从完全依赖慢慢走向独立自主,最终可以离开家上学的?

这些问题不仅在每个人的婴幼儿期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贯穿人一生的主题。

观察性学习的目的不仅限于以婴幼儿作为客体来观察其发展与变化,其目的也在于帮助观察员观察和思考自己的主体体验,通过这个途径来理解所观察的人物和现象,包括观察员与他们的关系、观察员自己,以及观察员与学习小组的关系,甚至还包括观察员在自己的工作情境中,与环境和人物的关系,等等。在这些方面,有关理论同样可以作为参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