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观察:从养育到治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设置

“理论讨论”是观察性学习中的一个板块,参加者需要预先阅读理论材料,然后在每次的“理论讨论”中参与讨论。

观察性学习中的婴儿观察、幼儿观察与工作讨论的学习范式都是从体验中学习,而理论部分却有所不同,学员需要掌握前辈们传承下来的知识,它是一个关于理论的学习,因此,理论部分容易被预期为以老师讲课的方式进行。其实,这部分被称为“理论讨论”,是以大家一起讨论的方式进行,学员的任务是预先阅读与思考有关材料,老师的任务则是促进思考和答疑,希望参与者经过阅读和思考,自己讲述出来,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避免鹦鹉学舌般的黏着式认同(adhesive identification)(Waddell,2005)。诚然,这种在英美等国所采用的培训范式,可能会使比较熟悉“老师讲、学员听”的学习范式的中国学员产生不少焦虑。另一个产生焦虑的原因是它所涉及的各种相关理论很复杂,有些概念甚至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争议性,而理论家们的意见也有不一致的地方。面对错综复杂的理论体系,理论讨论只能说是学习理论的开始,而即便是以讨论的方式学习理论,这些知识仍然是在认知层面的,并没有深入学习者的骨髓,需要学员,甚至也包括老师,在观察性学习项目中以及以后的日子里反复地阅读、思考,并在经验中体会。

婴幼儿观察培训的目的不是验证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了解前人在一些问题上的思考,多掌握一些工具来理解现象。但理论不是真理,不能替代学习者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真诚的体验、觉察与反思而获得的知识,正如在临床工作中,咨询师不能用理论替代观察、倾听、体验与思考来了解当前的来访者,也不能用术语与来访者沟通一样。假如观察员/咨询师为了缓解由未知与不确定引起的焦虑,希望从理论的已知来获得确定感,可能会牺牲掉从未知中发现新知识的机会,当然,这个过程是充满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