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采集
新浪微博作为国内用户使用最广泛、最典型的社交媒体之一[20],相比其他新媒体平台具有更好的开放性与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公众网络话语实践的主要场域。因此,本研究以新浪微博评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选定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以“历史虚无主义”为关键词,使用新浪微博进行高级搜索,类型选择为“热门”,选择评论量高于300且主题较为集中的微博共计7条,分别涉及“‘国家队’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张灵甫被美化为抗日名将”“电视剧《巴清传》严重背离史实”“电影《建军大业》不符合历史人物形象”“历史教科书将‘五胡乱华’改为‘五胡入华’是否虚无历史”五个话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7条热门微博评论可读性的筛选,最终得到1934条微博评论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微博评论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话语分析。先对微博评论样本编码统计,进行内容分析,作为进一步开展话语分析的量化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微博评论文本对微博用户认知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话语分析。按照恩特曼的研究,话语等的框架主要有四种:界定问题、因果解释、道德评价和处理建议。本文借鉴恩特曼提出的四个维度,考察微博用户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与态度,具体分析他们是如何理解历史虚无主义,如何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因果解释、道德评价,以及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治理提出了哪些对策。
(三)分析单位与类目建构
根据样本具体内容,结合进一步话语分析所要考察的界定问题、因果解释、道德评价和处理建议四个维度,设定样本考察的分析单位为账号类别、评论主题、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风险感知三类。
1.账号类别
即微博评论用户的账号主体类别。根据账号主页显示的账号归属信息,将账号类别分为四类:①传统媒体账号、②政府及事业单位账号、③企业账号、④个人账号。
2.评论主题
通过细读微博评论文本,本研究将评论主题归纳为以下七类进行编码:①举报(在评论中举报历史虚无主义现象)、②归因(在评论中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因果解释)、③拆穿(在评论中对历史虚无主义现象进行揭穿)、④段子、⑤抒发情感、⑥辩护(在评论中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合理性做辩护)、⑦其他。
同时,根据微博评论内容,将归因对象再次分为七类:①政府、②主流媒体、③自媒体/网络平台、④意见领袖、⑤普通用户、⑥影视文学、⑦其他。
3.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风险感知
借鉴李克特量表对调查者认知的评分设置,通过样本内容并归纳,将微博评论用户对历史虚无主义风险程度感知划分为五类:①危害巨大、②有危害、③危害不确定、④没有危害、⑤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