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义价格指数编制与货币政策应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准确测度通货膨胀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维持物价稳定的基本前提。当前中国用于测度通货膨胀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衡量总体通胀水平方面存在偏差,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易导致货币当局对通胀形势作出误判,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甚至威胁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修正现有通货膨胀衡量指标,更加准确地测度总体通胀水平,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金融快速发展以及中国长期存在“资产短缺”的重大现实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与一般消费品价格水平相对平稳长时期并存、虚拟经济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水平运行明显背离的典型性事实,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发生了本质变化。基于此,本书将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的视角由传统针对CPI自身的修正转换到通货膨胀指标的重新选择。具体地,本书综合中国现有的主要价格指数、运用先进的计量方法编制了广义价格指数,以之作为衡量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新指标,并对这一新指数在货币政策实施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验证了该通胀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度总体通胀水平,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本书主要从广义价格指数编制的必要性、具体过程以及广义价格指数的货币政策应用价值三方面逐步展开。第一,本书对现行通货膨胀测度核心指标CPI进行剖析,解构其编制过程,讨论CPI测度总体通货膨胀所存在的偏差,分析针对CPI自身的修正为何难以实质性解决CPI测度通胀所存在的偏差,并对以CPI为主要通胀指标的传统货币政策框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编制广义价格指数的必要性。第二,对广义价格指数的已有编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出可供借鉴之处,为本书编制广义价格指数奠定方法论基础。进一步地,运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贝叶斯动态因子模型,采用中国的多种价格指数,编制中国的广义价格指数。第三,结合广义价格指数自身特征,深入探讨了中国广义价格指数在货币政策应用中的具体价值:(1)在通货膨胀预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2)在实现“稳物价”与“平周期”协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3)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书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针对CPI自身的修正难以真正解决CPI在通胀测度方面的缺陷,编制反映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总体价格水平的广义价格指数具有必要性。第二,广义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在动态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时点的水平值、研究期内的波动性及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衡量三个方面。第三,以广义价格指数为通胀指标,可以优化通货膨胀预测效果。将广义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纳入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DMA)来实施通胀预测,能够优化通胀预测效果。第四,将广义价格指数纳入货币政策操作过程有助于中央银行实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动态平衡。货币政策操作采纳广义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衡量指标,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呈现出较高的协同性,长期以来困扰货币当局的“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第五,货币政策操作采纳广义价格指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仍需坚持数量导向。采用广义价格指数作为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新指标,对价格变动与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货币量变动对广义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而广义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对货币量变动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敏感性。货币量指标与广义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稳定可靠的联系,货币政策操作的数量导向仍需坚守。

在本书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中国央行应该编制广义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稳定物价”与“熨平周期”的货币政策操作应该采纳广义价格指数,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过程中,货币量指标仍需坚守。

关键词:广义价格指数;动态因子指数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