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神州
奇迹,是这样诞生的
——中国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纪实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原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登上有49层的深圳国贸大厦顶楼。旋转餐厅的玻璃窗外一步一景,映入眼帘的是从罗湖到蛇口连绵几十里的高楼大厦。基辛格兴高采烈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深圳是中国人民能力和贡献的有力证明。”
高速发展的奇迹在海南、珠海、汕头、厦门同样震撼人心。特区不仅以其辉煌的成就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也向世人昭示: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孕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创造物质文明奇迹的同时,特区人民同样创造了精神文明的奇迹,支撑特区经济巨人的是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特区精神”。
特区的蓝天放飞了无数理想的小鸟 “特区精神”塑造了特区人
在海南经济特区,罗牛山是个家喻户晓的企业,这家企业占有整个海口市副食品市场60%的份额。身材魁梧、爽快坦诚的总经理吴伟雄是特区发展的见证人,当年年仅32岁的他已经是湖北省的名人,是全省农业行业学习的榜样。但是特区的创建给了他新的召唤,他怀抱着编织中国最大“菜篮子”的梦想,先到深圳又到海南,在相对落后的环境中追求拼搏,10年间,企业产值翻了100倍,利润年均递增18%。壮实的吴伟雄充满活力,他喜欢游泳,今年7月28日,他用5小时横渡了琼州海峡。他对记者说:“特区为一切有志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不要想你做过些什么,要去追求更新的目标。”
见到歌词作家蒋开儒时,很难相信他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就是歌颂邓小平《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不会有人想到,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个怀着梦想独闯深圳的老人。他与特区一样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谈起往事,他不禁泪流满面——90年代初从黑龙江省穆棱市文联主席岗位退下来后,蒋开儒抱着发挥余热的想法来到深圳,他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快在一个演出公司谋到差事。
公司给他的微薄工资和三人同居一室的居住条件,令这个昔日的文联主席难以接受,但他挺了下来。然而有一件事还是深深刺激了他。有一天公司分饮料,刚来的他却没份儿,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认为可以在生活上低要求,可以打杂,但是却不能被人另眼相看。这一夜,他辗转难眠,但是最后他豁然开朗:这就是深圳,当你还没有为企业做出成绩,你就无权向企业索取,特区不相信眼泪,特区也不管你昨天的地位与身份。
蒋开儒告诉记者,尽管至今他还是住在这间房子里,可就是在这里,他创作了《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传遍海内外的著名歌曲。他说:“特区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不是在深圳火热的生活中,我是无法把握住时代的主题的,我是在特区向着事业的顶峰一步一步攀登的。”
华为,是一个传奇,短短的10年间,它令世界顶端的国际通信行业同行刮目相看,有谁能想到这个拥有近千名研究生博士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导者当年竟是一个30岁的毛头小伙?也许我们可以从华为的口号里探究到什么。公司名称:华为——振兴中华、大有作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告诫员工:你想当专家吗?从工人干起,前途在你手里。公司要求:不前进,就免职。口号:“是英雄,就请站出来。”
像蒋开儒、吴伟雄这样的人和他们所做的事,在特区不胜枚举。特区改革开放的大潮,激发出他们奋起的精神,凭着这股精神,特区在中国改革史上率先实现了一个个突破——
深圳敲响了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锤;建立了全国首家股票市场;率先建立了人才流动机制;珠海率先实行土地管理五统一;率先在全国建起花园城市;海南开辟了我国第一个外商连片开发区;率先实行道路收费改革;率先实行企业法人登记制度……
特区人以前所未有的闯劲和苦干实干的精神,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东方奇迹:从1980年到1999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1.2%,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保持了24.3%的高速度。海南大踏步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在几年间走完几十年的路,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1.67亿元,比建特区前增加398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0.1亿元,比建省前35年的总投资还多。
“特区精神”丰碑永存 精神文明建设在嬗变中净化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广为流传——80年代,一个老红军在深圳参观之后,心情格外沉重,双眼流出伤心的泪水,他说:“流血革命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里曾经是大陆逃港人数最多的地方。到1979年底,宝安县逃港人数多达6万余人,有的村人几乎全跑光了。特区创建之初,人们的精神世界落后、贫乏,长期低水平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旧风俗、旧习惯和旧的思想方式,在国门豁然打开后造成的道德标准混乱、生活目标与追求迷惘,使得特区一度被人们视为文化的沙漠、感情的荒原。
20年后的今天,当记者踏上特区的土地,展现在面前的却是崭新的精神风貌。
深圳街头,每天都能看到市民争相无偿献血的感人场景。盛夏的一天上午,福田区华联商城门前,一些市民围在“流动采血车”的周围。尽管采血车上的人已经坐满,报名处还在排队。一张年轻的面孔无奈地退出人群,他叫曹奇杰,来自湖南娄底。这个自称是“深圳百万打工仔中最平凡一个”的小伙子说:“今天A型血已经采满,我只有等下次了。”记者看到他手中拿着的《无偿献血记录卡》,上面清楚地记载着他是第五次献血。他告诉记者:“能够帮助人,我感到很快乐。”从1993年至今,深圳已经有12.5万名市民无偿献血,全市已于一年前实现了临床医疗用血100%来自无偿捐献的目标。
罗湖桥头曾是中外新闻媒体瞩目的地方,记者置身在往返深港的人流之中,这个过去逃港集中的地方,如今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中国香港人来往于深港两地,他们有些回到深圳工作,有些干脆回到深圳居住,并且越来越多。
在海南省三亚市最偏僻的乡镇雅亮乡,记者看到昔日黎族同胞低矮的草棚已经被整齐标准的砖房所取代,在社会的帮助下,几百户黎族同胞彻底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走出了深山。矗立在雅亮乡的一块“恩情碑”,记录下了所有黎族同胞的思念与感激。据了解,在海南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贫困人口10年减少了200万。
特区在以它的速度、效率推动生产力车轮的同时,更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冲击并净化着特区人的灵魂。2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随着国家和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特区人明显意识到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展开,民族的精神状态将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
在特区20年的历程中,人民群众以其洒下的滴滴汗水,浇灌了特区精神之花。将这些精神进行归纳概括,“十大精神”便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
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精神;自立自强、竞争拼搏的精神;务实勤奋、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精神;崇尚理性、自由和谐的精神;公平正义、法制严明的精神;尊重知识人才的科学精神;民主自律的社会精神;开放兼容的文化精神。
“十大精神”渗透到了特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了历史方位和坐标,并宣告特区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特区放射出与日俱增的魅力。
特区是一个窗口 一座高扬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桥头堡
巴登街曾是深圳有名的“红灯区”,到深圳后,记者即到这条街暗访,什么也没有发现。“的士”司机带着我们转了一圈后说:“过去这里街道两旁,屋前树下,到处都是拉客的‘小姐’,现在怎么一个也看不到了?”
记者要求“的士”把我们带到深圳最热闹的夜总会。在五彩斑斓、流金溢彩的“毕打奥”夜总会,只见青年男女川流不息,强劲的迪斯科阵阵传出,数百人踏着节拍跳得兴高采烈,表演厅里,结伴的情侣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表演。
时光倒流,人们会发现,中国的特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被赋予的窗口作用,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较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形成了滋生消极丑恶现象的土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深圳、海南、珠海等特区的某些地方一度猖獗;由于目前中国各特区内部发展不平衡,使它们实际上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的特区已由乱到治,有的地方“黄、赌、毒”至今还比较严重。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特区深圳,在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后,已经摆脱了发展初级阶段的混乱和无序。
深圳向“赌场”“红灯区”说“不”。
这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的方针和政策。经过10多年的摸索,深圳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即处理好“管与放”“宽与严”“堵与导”“有所引进、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的关系。
如政治原则要管,生活习惯要放;歌舞厅演出的节目,提倡健康的民族歌舞,禁止带有色情内容的节目。深圳市几百家歌舞厅成立了行业联合会,制订行业公约,互相监督。他们还组织了一个演出团,进京汇报演出,并以其健康的思想内容、新颖的表现形式,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深圳、厦门等特区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较早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追求。特区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包容了人们的各种追求。但是,翻开特区的发展史就会发现,特区始终贯彻着一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路线。
深圳市为做好下岗再就业和特困职工社会保障工作,建立了全市特困职工档案,筹集资金1034万元,建立深圳市职工解困济难基金。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邓小平“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广泛开展了“特区与老区、山区心连心”和“深贫携手,扶贫帮困”活动,对口扶持了13个省的66个县(市),总投资约40亿元,帮助建设造血型项目324个,建立“希望学校”298所,资助失学儿童8.8万名,免费为中西部地区培训干部8600名。
在特区,社会主义的力量绝不仅仅表现在处理贫富悬殊、谋求共同发展上,在“公与私”“贪与廉”“法与权”等激烈交锋的战场上,无不体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导下的公正评判和价值取向。
在特区随处都能听到人们对这样一些名字的传诵和呼唤,如李向群、陈观玉、臧金贵,他们是特区人的杰出代表,他们展示了特区人崭新的精神风貌,并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宣告:市场经济法则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能够统一在一起的。
特区的明天会更好 “五大态势”将把特区带入一个新阶段
在特区采访时,特区人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从他们娓娓道来的述说中,从他们神采飞扬的笑脸上,记者感受到特区人的精神风貌,特区精神文明大厦的轮廓日渐清晰:伟大的建设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孕育了更加伟大的成就。
从他们来去匆匆的脚步中,从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的目光中,记者瞭望到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在物质世界大厦光彩照人的同时,特区人的精神殿堂同样熠熠生辉,如同两只巨轮,驱动着特区时代的列车风驰电掣驶入新的世纪。
回眸20年来特区精神文明建设走过的里程,记者发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五大形态”已经呈现在特区这一片片热土之上。
走向社区,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选择。社区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载体,在特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已经密不可分,并诞生了全新的生活理念和人际关系。
为了加强对社区的领导,改革领导体制,深圳已在福田区组织进行“居委会”改为“社区管理委员会”试点。海口市振动区两年来为基层居委会投资420万元,促进社区居民在下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青少年犯罪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上抓好思想教育,社区文明新风逐步形成,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
走向志愿,志愿者的名字更加响亮、更加深入人心。志愿者活动已经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关注,并继续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
分布在各社区的16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承担了护绿保洁、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治安巡逻、科普文化辅导等工作。特区的志愿者有一个更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名字——“义工”,深圳义工的人数从10年前的19人发展到目前的3.8万余人,他们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以“参与、互助、奉献、进步”为精神,以“助人”“自助”为理念,进行青少年热线、法律援助、扶助老人孤儿、帮助残疾人、帮助吸毒人员戒毒等10多项工作。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已有两批共40名青年奔赴贵州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医疗等服务工作,今年报名到内地支教的人数达到4200人。
走向企业,特区的企业文化是“特区精神”的浓缩。在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深圳中康玻璃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写着“合、诚、搏、创”,这就是中康人引以为荣的中康精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有支撑这些企业的精神理念,在海南的椰风集团、珠海的格力集团,企业精神无不与特区的精神文明息息相通,并写下了特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乳交融的华美篇章。
走向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建设作用。无论在海南还是在深圳,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厦门,特区政府每年都规划主办一些大型文化项目,如深圳市已经举办了6届汇集群众文化精华的“鹏城金秋艺术节”;展示学生文艺才华的“少儿艺术花会”两年一届,已举办6届,水平越来越高。在政府主导下,深圳近年来还推出一系列文化作品,其中《花季·雨季》等4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36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海南,在政府的规划下“千里文明长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紧紧围绕“让宝岛更加文明”进行包括生态保护、文化设施、旅游景观等的软硬件建设。
走向法制,依法行政促进特区精神文明健康有序发展。成熟的精神文明是一种法制文明,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优美环境的创造、优良秩序的形成、优质服务的产生都离不开建章立制,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法制之上,特区十分珍惜中央赋予的地方立法权,多年来,各个特区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立法、用立法促进改革”。每个特区都先后出台近百部法规,海南和浦东在建特区之初就订立了“先立规矩后办事”的原则。
今天,在特区,依法办事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也被纳入了法制轨道。深圳先后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同时还制定了涉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24条的《深圳市民道德规范》。正是由于有了法制的利剑,深圳的色情业才得到有效治理,海南的禁赌才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新世纪的曙光已浮现在东方天际,特区在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11月写于北京,与杨春南、郭嘉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