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阴阳五行与建筑方位
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阴阳五行,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同时也是最具神秘感的一个哲学范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流派——“阴阳家”,专门研究“阴阳五行”的问题。所谓“阴阳五行”,是中国人一种早期的朴素的自然哲学,是对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的一种猜测。“阴阳”是世界的两极,世间万事万物都由阴阳相合而生成,同时任何事物也都有阴阳两个相辅相成的对立面,如天地、乾坤、日月、男女、奇偶、正负、上下,等等。“五行”是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世界万物都由这五种元素构成。与之相应,世间事物也都具有五种基本的属性,例如,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色:青、赤、黑、白、黄;五谷:稻、麦、粟、黍、菽;五金:金、银、铜、铁、锡;五脏:心、肝、胃、肺、脾;五德:仁、义、礼、智、信;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甜、酸、苦、辣、咸;等等。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阴阳五行的思想也有多种形式的表现。首先,关于阴阳的观念主要表现在方位和数字方面。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这是方位观念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都城规划时天坛在南郊,地坛在北郊,日坛在东郊,月坛在西郊;皇宫之中,太子、皇子等男性住东宫,公主、妃子等女性住西宫。
数字中的阴阳关系主要体现在奇数和偶数的关系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一观念最直接地影响着整个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中国的古建筑都是奇数开间,如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九开间,没有偶数开间。之所以采用奇数开间,一方面是因为阴阳观念,另一方面也是由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因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组合是中轴对称的,所以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都是从正中间进门,奇数开间就是正好从中间的明间开门(图2-6-1)。如果是偶数开间则正中间是柱子,门就偏到一边了。有一个特例是宁波的天一阁,这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其立面造型极其特殊,底层六开间,上层一开间。上层其实内部是和底层一样的,只是外部形象上做成一开间的样子。之所以做成这样完全是出于一种信仰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最怕火灾,藏书楼更是如此。《易经》中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能镇火,于是天一阁的建造者们把建筑做成上面一开间(“天一”),下面六开间(“地六”),借水来镇火,“天一阁”的名称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建筑特例也是因为对“术数”信仰的产物。因为天一阁的名气,后来连皇家藏书楼都模仿它的形制。清朝乾隆年间编撰了规模巨大的类书《四库全书》,为防不测而另外抄写了六部,一共七部。分别在北京、承德、沈阳、杭州等地建了七座皇家藏书楼分藏。这七座皇家藏书楼分别取名“文渊阁”“文溯阁”“文澜阁”等,它们都模仿宁波天一阁的形制,建成六开间,即阴数开间(图2-6-2)。
图2-6-1 建筑单数开间
图2-6-2 皇家藏书楼,六开间(辽宁沈阳故宫文溯阁)
阳数之中以“九”为最大,是阳数之极,也就是最高等级的数,只有皇帝的建筑才可以用“九”的数字。开间九间、踏步九级、斗拱九踩、门钉九路、屋脊仙人走兽九尊,等等,这些都是皇帝的建筑特有的。除了“九”以外,还有一个数字比较特别,那就是“五”。因为“五”是阳数最中间的一个数,“五”和“九”相结合是最高贵、最吉祥的一个数组。《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古人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宫殿建筑中很多地方也用到九和五的数字组合。天安门城楼就是面阔九开间,进深五开间,故宫中还有一些殿堂也是如此。
“五行”的思想最主要表现在“五方”和“五色”的象征。由“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土,分别对应“五方”中的东、南、西、北、中,以及“五色”中的青、赤、白、黑、黄(图2-6-3)。北京天安门西侧的社稷坛(今中山公园)的祭坛是一座正方形的坛台,坛面上按照不同的方向分别填着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图2-6-4)。同时,围绕社稷坛坛台的四方形围墙也按照方位的颜色用不同颜色的琉璃砖来砌筑,只不过南方本应是红色,而改为了黄色。这是因为在陶瓷烧制的历史上(琉璃也属于陶瓷一类工艺),红色一直是一种烧制难度极高的颜色,至今仍然没有专门烧制的红色琉璃,而正好四方围墙又不能用五种颜色,于是就用中央的黄色代替了南方的红色。于是四方围墙就是东方用青色(蓝色)琉璃砖,南方用黄色,西方用白色,北方用黑色(图2-6-5)。社稷坛是古代皇帝祭祀土地之神“社神”和五谷之神“稷神”的地方,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土地和粮食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头等大事。有土地和粮食就意味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社神”和“稷神”与国家社会的安定太平联系在一起,所谓“江山社稷”便是由此而来。而国家的土地是一个东、南、西、北、中各方统一的整体,用五种颜色的土壤,分别代表着天下五方,象征着平稳安定的一统江山。
图2-6-3 五行、五方、五色
图2-6-4 北京社稷坛
图2-6-5 北京社稷坛四方围墙
与“五行”“五方”“五色”直接相关的还有中国传统的五岳祭祀,“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中国古代传说中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位大神掌管,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各管一方天地人间事务。皇帝要保持天下各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康、天下太平,就要求得各方大神多多帮忙,于是分别在五岳建祠庙,供祀五方之神位。每年皇帝或亲临祭拜,或委派朝廷大臣代为祭拜,五岳祭祀成为固定的国家礼仪大典。其中尤以东岳泰山祭祀最为隆重,从秦汉时期开始,历朝历代最隆重的典礼就是泰山封禅大典。这种典礼不是每年都有,甚至不是每个朝代都有,而是要在国家大治、天下太平、皇朝盛世的时候才会举行。每次举行封禅大典,不仅皇帝必须亲驾,朝廷文武百官也全部出动,浩浩荡荡,跋涉千里,前往泰山。所谓“封禅”,就是在泰山之上筑坛祭天,这叫“封”;在泰山下的小山上祭地,这叫“禅”。《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有“封泰山禅梁父”“封泰山禅云云”,这里的“梁父”和“云云”都是泰山下的小山的名称。朱熹所著《通鉴纲目》中解释《史记·封禅书》中所说的封禅:“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关于泰山封禅的意义,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中说:“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曰:“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在泰山上祭天祭地,向群神报告天下太平,并感谢群神之恩。
另外,《礼记·月令》中记载皇帝一年中不同季节在明堂中不同方向祭祀不同的神灵,也是根据五行学说中“五方”“五色”的观念来确定的。春祭东方,“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夏祭南方,“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季夏之月祭中央,“其帝黄帝,其神后土”;秋祭西方,“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冬祭北方,“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五岳祭祀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政治性的典礼。其目的是完全政治性的,借礼仪祭祀的形式表达一种政治观念,希望国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不仅如此,五岳祭祀还有四方平安、天下统一的象征意义。南宋以后,北方女真人入主中原,汉族人的南宋朝廷退守江南。这时天下五岳已经丢掉四个,只剩下了一个南岳衡山,于是着力经营,南岳及其周边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南方地区朝圣的中心,同时也成了经济文化发达的重要地区。与此同时,在北方地区,金兵已占四岳,唯独少了南岳,于是在中岳嵩山的南边不远处草草建造了一座很小的南岳庙,以示统一天下的决心。这说明天下五岳是国家统一的政治象征。
因为五岳祭祀是国家祭祀而不是宗教,所以五岳庙也不是宗教建筑,而是礼制祭祀建筑。同时又由于祭祀规格之高,所以五岳庙的建筑都是属于最高等级的皇家建筑,规模巨大,红墙黄瓦,四周环绕城墙,城楼、角楼一应俱全,完全是模仿宫禁制度。岳庙中祭祀岳神的大殿都是前有正殿,后有寝殿,模仿皇宫“前朝后寝”的布局。泰山下的东岳庙大殿——天贶殿,更是重檐庑殿顶,面阔九开间,是只有皇帝才能有的最高等级的建筑。其他岳庙虽没有重檐庑殿,比东岳庙等级稍低一点,但也都是重檐歇山九开间,都是皇家建筑的规格(图2-6-6)。
图2-6-6 岳庙大殿(南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