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军战士的脚印(红色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井冈山速写

井冈山上望台湾,

高高矮矮万重山;

高山阻得风和雨,

难阻人民心相连。

这是井冈山人民的山歌。在井冈山上,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特别响亮。

井冈山山高林密,是一座壮丽、雄伟、险峻的山。这座山,北可以出宁冈,直达南昌,逼近长江天险;南可以下遂川,俯赣州的侧背,伸入广东;东可以据永新,以赣东南为依托,拿下福建;西可以占酃县,北击长沙,南临衡阳,控制湘、桂、粤三省的咽喉。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可以向四面八方伸展的。井冈山的形势非常险要,山的周围,有五个主要的哨口。五个哨口,像五座大铁门,封锁着井冈山上下出入的道路。这五个哨口是:南部的朱砂冲,这是在半山腰用人工劈开的一条崎岖的山口。只能容一人通行,上下都是绝壁,无法攀援。绝壁上芦苇和荆棘丛生,古松倒挂;下望深不可测,行州河的水声,在谷底发着野马奔腾似的巨响。东路的桐木岭。这个山口,从山底到山顶,要攀登二千九百级笔立的石级,每一石级的间隔约有一尺五寸高。这是真正的望天台。石级两旁都是深山中才有的叶宽如掌的芦苇,芦苇有两人高,纠结缠绕,使路都难以辨认,只有人才勉强能够通行。北路的八面山。八面山是制高点,山高而且宽,占了八面山,可以俯瞰宁冈和群山的动静。西路的汪洋界和双八石。双八石是两个陡立的山峰中的一个小口子。它由两块奇怪的巨石合成,中间只留下了可容一人通行的小缝。据说,当年守山的红军,主要就是把守这五个哨口。五个哨口都经过无数次的激烈战斗。当地人民回忆说,这五个哨口从来没被白狗子攻破过,白狗子第一次进占井冈山,是从八面山斫断了森林,偷偷潜入的。现在,在八面山的哨口上,还遗留着当年红军的哨口工事。哨口到今天还传布着不少的英雄故事,井冈山人民,对这些哨口,有着强烈的感情,有着亲切的忆念。实际上,人民也就是这些哨口的守望者、支援者、建造者。人民到哨口送饭,抬担架,运送子弹,进行慰问,唱山歌。人民在满山遍野里斫竹子,把竹子削尖,用热沙子炒过,从山脚插到哨口,摆下了尖刀阵。多少英雄往事,多少胜利和牺牲,和这些哨口联系着呀。

我们经朱砂冲哨口,进入了井冈山。

在当年红军战士走过的这条路上,只见:鸟语迎人,飞泉扑地。悬崖下芦苇丛生,曲径上淡蓝色的马兰花当道。远处山坳中,朵朵的映山红红遍了山野。老橡树下,经年见不到阳光的地方,败叶已经枯朽了,正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而向阳的地方,有一种当地人民叫做结子树的,却盛开着千万朵乳白色的小花。在眼下,起自山隙的烟云正在山半腰缭绕;从谷底,伴随着惊涛骇浪的声音,传来了漂木者的喊声。

井冈山,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井冈山的人民,几乎人人都有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下面这一个故事,是一个人的也是全体井冈山人民的典型故事,他能够说明井冈山区人民生活的变化。

罗梅斋,今年六十五岁了。她的丈夫,在土地革命时代,是红军的担架队。她当时有四个儿子:秀林,十九岁;福林,十三岁;康林,六岁;天林,四十天。在她怀着天林的时候,她的丈夫在作战的时候,中了蒋贼帮的埋伏。他在被俘以后,当场就被打断了一条腿。随后有人送信来说,她丈夫还活着。这位四个孩子的母亲,不知道这是一条计,她派了秀林和福林去抬。孩子们一去就没有回来,他们被捉走了,被杀害了。母亲并没有被这种残忍的行为吓倒,丈夫和儿子牺牲以后,她自己挺身站出来了。罗梅斋代替了丈夫,走上了他的岗位。她往八面山上的哨口给红军战士送粮食,送饭,回来就抬担架。有一次,甚至背回了一挺水机关,献给了毛主席。但不久,阴云遮上来了,敌人占领了井冈山。这时候,她遗腹的孩子生下来才四个月。敌人对井冈山人民的仇恨,可以用当时敌人所提出的这一残酷政策来形容,那就是:“石要过刀,毛厕过火,人要换种!”他们是连井冈山上的石头都要斫一刀的。这个母亲抱了两个孩子逃入了山林。没有几天,六岁的康林因为寒冷,惊恐,和饥饿,就死在山林里了。接着,蒋贼帮纵火烧掉了她的房子。经过了这些苦难以后,罗梅斋再没有力气奶她的孩子,也没有奶水奶她的孩子了。才生下四个月的最后一个小孩,也就这么活活饿死在她的怀里了。这个母亲没有了指望。她投河也投过,吊颈也吊过,割喉管也割过,但不知怎么,她每一次都给人救下来了。她逃下了井冈山。她逃到宁冈,她给人家雇工,拾柴,有时讨饭,就这么苦苦地熬过了十八年。在这十八年里,她也碰见过一些好心人,其中一个,是个裁缝,名叫尹师傅。这个好心人一直关切着她,虽然连他的大名叫什么,她都不知道。但名字有什么关系呢?它不过是个记号罢了,他们彼此相知,这就是了。他们没能力正式结婚,也不敢正式结婚,但他在实际上却是她的唯一的亲人。十八年以后,毛主席的队伍回来了。她的亲人不是一个,而是千万个了。她受到了亲人们的关怀,又搬回井冈山住了。现在,她领了一个十九岁的儿子,在六十三岁上,和六十五岁的尹师傅正式结了婚。她眉开眼笑地告诉说:她没有钱,毛主席救济了她的钱;她没房子,毛主席给她盖了房子;她没有耕牛,毛主席救济了一头耕牛;她没有田,毛主席给她分了田……

现在连丈夫和儿子都有了,她真是什么都不缺了。

解放以后人民的情绪,可以从下面这首山歌里看出来。这是一首新娘子唱的歌,但几乎大人小孩都会唱:

解放以后喜事多,

灶前灶后打山歌;

阿公听到张口笑,

阿婆听到也来和。

但井冈山人民,却不是没有困难的。蒋贼帮是大灾星,二十年来,给井冈山人民造成的灾难,是说不尽,也数不完的。井冈山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人口少。特别是青壮年,更少。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在童年的时候,正赶上了蒋贼帮的侵占,他们之中,只有很少几个长大成人,几乎给蒋贼帮害绝了。田地荒废了,房子烧光了。连吃饭的锅,碾米的磨,都给蒋贼帮抢下山去了。现在,据说,宁冈还有些井冈山上的锅,井冈山上的磨,没找到主呢!解放以后,有着伟大的革命传统的井冈山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了克服那些悲痛的日子里所造成的灾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已经组织起来,参加到合作互助的组织里了。在一九五三年的时候,井冈山还缺粮,需要从永新往山上调粮食十五万斤,到了一九五四年,粮食不仅再用不着从外面调,已经可以余粮十万斤了。到一九五四年,全区共开荒一七二〇亩,盖房子九百八十一间,修房子三百七十五间。受害最重的大井村,百分之九十的房子都重新修建起来了。现在,井冈山上有信用合作社,有供销合作社,有井冈山小学,有卫生所,有接生站,井冈山繁荣起来了。在茨坪,井冈山英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邹乙桂,向我说:从前茨坪乡只有三户够吃,一户是地主,两户是中农。五四年,全乡已经有二万多斤余粮卖,三十多户有富余,除了一户,因为过去乱搞还有些积欠外,生活都没有什么困难了。

邹乙桂社长的房子,曾给蒋贼帮烧过七次,现在也重新建造起来了。

门前,是一道小溪,小溪上,有独木桥。据说,彭德怀元帅,当年,在击败并驱逐了第一次侵占井冈山区的蒋贼帮后,就曾坐在这个桥头,亲手给老乡们发放救济费。凡是从山上逃难回来的老乡,只要经过这座桥,彭徳怀元帅就亲手发一块花边,说几句亲切鼓舞的话。很多老人,在回忆到这件往事时,还不禁感动的流泪呢。

年青的社长,在介绍过他的合作社以后,忽然问我:

“你看我们井冈山的前途怎样?能不能划为游览区,够不够条件?”我正在想的时候,他又补充说:“我们有很多泉水,我们稻田里就都是泉水。”

我想,井冈山要划为游览区,这不仅是井冈山人民的,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幸福。井冈山不仅是雄伟和壮丽,而且,又是多么实际的对人民进行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啊。但,井冈山要成为游览区,却还需要创造条件,比方说,交通条件,电力条件,革命历史遗迹的研究、标示、恢复和整理的条件。我把我的意思告诉邹乙桂了。他眼睛闪亮的说:“我们会创造条件的。”

毛主席在大井的故居,早给蒋贼帮纵火烧光了。现在,废墟上只剩下了一堵短墙。这堵短墙,是井冈山人民的骄傲。每一个人,站在这堵短墙下面,都会在心里涌起幸福的回忆。他们回忆着毛主席坐在哪棵树下看过书,在哪条田埂上散过步,站在哪块石头上讲过演,在哪堵墙壁上题过诗。他们传说:有一次,主席在拿山,敌人把拿山包围了。战士们很着急,劝主席赶紧离开。但主席不肯马上走,他在敌人进逼的时候屹立不动,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每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忽然,深山里升起了浓雾,把主席和周围的敌人隔断了。敌人不知虚实,不敢进攻,而被包围的人们,就在主席的指挥下,毫无损失的从容不迫的退出战斗了。

那堵短墙后面,有两棵焦枯了近二十年的海罗杉。最近,这两棵被烈火烧成了奇怪形状的树,在它们那秃秃的枯枝上,忽然奇异的茁出了新芽。这以前,不知是什么鸟儿,衔来了一颗当地人民叫做榨树的种子,寄生在这纵火者的见证人身上了。现在,它枝桠繁茂,正盛开着有着淡淡清香的白色的小花。我们采下了这样的一些小花,把它带回茨坪,献在红军烈士纪念塔的坛前。这座烈士纪念塔,雄伟的面向着山口,建筑在井冈山小学旁边的一座小山顶上。当我们在坛前默默地向红军烈士致敬的时候,小学校的小学生们,正在塔侧栽植着冬夏常青的马尾松。我走近一个姑娘,搭讪着问道:

“你是什么人哪?”

“井冈山的劳动人民!”她斜了我一眼,十分生气的说。

我知道我是问了一句辞不达意的愚蠢透顶的话,井冈山的人民,是非常自豪的。

其后我知道,这个小姑娘叫做罗宣娇,解放以前,是个童养媳。非人的童养媳生活,并没有磨尽她的天真。她看起来是瘦小的,但却很美丽。土改运动中,她挣脱了童养媳的锁链,早晚在家里打米、挑水、斫柴、放牛,白天到井冈山小学学习。她带我们参观了这个以井冈山为名的新创立的小学,我发觉,这个小学的壁报上,几乎每一期,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寄给井冈山小朋友的信。来信最多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叔叔们,战士们热情的向小学生鼓励着:“你们生长在井冈山,是光荣的。希望你们努力学习,要无愧于井冈山的英雄称号。”

壁报上,还发表着很多小朋友写的,对于红军烈士纪念塔的颂歌。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那么深挚的从红军英雄的形象中,汲取着鼓舞的、战斗的力量。下面是三班小学生王文心写的一首颂歌:

亲爱的英雄叔叔,

我不知你叫什么名,

我心里永远能够认识,

你英武慈祥的面孔。

我清楚的知道,

幸福的花朵,

是用你们的鲜血浇成。

亲爱的英雄叔叔,

我们献给你的,

是崇敬的眼睛;

我们献给你的,

是纯洁的心灵。

我们向你宣誓:

一定要好好用功!

让胸膛燃起烈火,

把仇恨化为力量,

到我们长大成人,

要不愧井冈山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