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大脑开发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 儿童大脑发育的真相

儿童大脑的正常发育过程是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只有了解这个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大脑发育期间的疾病是怎么产生的,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同时也能更好地创造对儿童大脑发育最有利的环境。

大众对儿童发育有很多未知之处:命运啊,基因啊,环境啊……这些神秘而不可控的因素被放入一个未知的黑匣子中,摇晃一下,砰的一下:要么得到一个健康的、成功的孩子,要么得到一个有缺陷的、不成功的孩子。儿童发育似乎是一个“牛娃”或“普娃”的薛定谔过程。甚至市面上还存在对儿童发育的“误导性”说法,如果您想考察一下自己是不是被忽悠过,那么请看看下面这道测试题,判断其中哪些说法是对的,可以用手捂住答案,先思考一下。

A.儿童的大脑像海绵,可以自己吸收很多知识。

B. 80%的人在3岁之前就完成了大脑发育。

C.人生中总有磕磕绊绊,孩子要学会坚强。

D.学习只包括认知方面的学习和智力方面的学习。


好了,我来揭晓一下答案。实际上,上面的说法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

A选项:儿童的大脑并不像海绵,而是需要很多被动刺激,还需要很多主动指导,甚至是情感抚养和社交,才可能具备很强的知识吸收能力。

B选项:人在接近30岁时大脑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促进大脑发育的机会,家长切不可过早放弃。

C选项:毒性压力和人际交往中的焦虑会严重阻碍大脑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很多时候,孩子遇到了问题,需要家长的有力支持,并不是靠他们自己硬扛就能扛过去的。

D选项:情感学习、社交学习与智力方面的学习是相辅相成,交织在一起的。所谓“智商和情商是脱离的”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1)大脑发育的核心规律

大脑的发育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说,下层技能的成熟能保证上层技能的获得。

大脑需要近30年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而且发育的总体规律是先学习基础技能—吃饭、喝水、走路、说话等,再学习更高级的技能—数学、金融、工程技术等。

每一种下层技能的成熟都为上层技能的获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走路能力为未来的运动协调能力提供了基础,幼儿时期的语言能力为未来的写作能力提供了基础。

基因和经历共同筑造大脑—基因是服务者,经历是反馈者。

大脑的发育既依靠基因,也依靠人的经历。优秀的发育历程离不开基因的调控,也离不开丰富的个人经历给基因带来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反馈。

大脑的发育会被正向的、积极的早期经历深刻影响。但是,负向的、消极的因素也会对大脑产生重大影响。基因提供了硬件,但是早期经历是整个系统的软件。

认知能力(智力)、社交能力和情感发育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社交和情感为大脑的发育提供了最好的滋养和最坚实的基础。

毒性压力会造成大脑架构性损伤。过度的压力会对大脑造成损害,压力会损害记忆功能,甚至会损害高级的认知功能。

想让孩子具有坚韧的人格,就要悉心地、科学地培养他,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置于困难境地就可以的。家长要知道的是,并不是生活越困难的人,韧性就越强。实际上,坚韧的人格是基因和经历共同塑造的,一部分与基因有关(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天生韧性强),另一部分与刻意培养有关。

大脑的可塑性,也就是能够改变的程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小的孩子,大脑的可塑性越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的大脑就不可改变,只是能改变的程度变小了。



(2)智力增长的重要因素

那么,为什么情感支撑能对儿童大脑发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呢?这就要从神经元的突触修剪开始说起。

神经元(大脑的基本信息单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细胞”)在人0 ~ 2岁时建立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期间大脑的神经元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人在出生时,大脑就基本具有了所有神经元),只是建立了很多突触(连接)。在这2年中,大脑每秒钟能建立700个突触。

但这不是大脑发育的全部故事,突触也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2岁以后,大脑要开始进行突触修剪。刚出生的婴儿,大脑没有突触;6岁时,突触数量达到高峰;到了青春期(14岁),40%的突触要被修剪掉。

神经元突触修剪严重地为幼儿的经历所影响,会保留幼儿经历中有用的、利于生存的部分,而修剪掉其他部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发育靠的是大脑神经元数量的增加,或者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增加,有的保健品生产企业也会宣传“我们的产品能促进脑细胞生长”。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儿童的智力发育不是靠脑细胞的增长,也不是靠神经元连接的增加,而是靠把神经元连接修剪得越来越少。

神经元连接减少的过程,才是智力增长的过程。就像雕塑一样,把一块石头雕成大卫,靠的不是增加材料,而是去掉没用的材料。因此,这个“雕刻”的过程是重要的。细致雕刻才能使大脑具有优秀的功能,而情感和丰富的经历是最好的“雕刻刀”。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人员将16天大的小鼠分成两组,一组小鼠和母鼠正常生活,听正常环境下的声音,另一组小鼠只听一个频率的声音。

这些小鼠到了50天大的时候,正常发育的小鼠(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的听力皮层产生了清晰的频率图谱, 而被放到单一频率环境中的小鼠,听力皮层只能对一个频率的声音产生反应。

也就是说,如果不让小鼠听世界上的所有声音,小鼠的大脑就会认为那些声音是不必听到的,就会把分辨这些频率的突触修剪掉。

可见,丰富的环境对细致雕刻大脑有帮助,而单一的环境则会对大脑的雕刻产生负面作用。

人类大脑发育的规律也是这样的,幼年经历能起到很强的“塑造大脑”的作用。长期被打骂和虐待的幼儿,只对恐惧、悲伤之类的情绪敏感,对快乐等情绪不再敏感。这是因为,在被虐待的环境中,只有懂得恐惧才能生存下去,而快乐是不利于生存的(表现得高兴,可能会遭到打骂)。长此以往,快乐的大脑反应在突触修剪的过程中就被修剪掉了。

同时,情绪正常对智力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大脑中调节恐惧和焦虑等情绪的区域—前额皮层(prefrontal cortex)、杏仁核(amygdala)、海马体(hippocampus)等,和学习新事物的区域高度重合。也就是说,掌管恐惧的区域和掌管学习的区域是完全一致的,一旦这些区域被恐惧占据,就只能处理恐惧信息,从而严重影响孩子学习。

实际上,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的统计,儿童被虐待和被忽视所产生的焦虑,导致了美国80%的儿童大脑发育伤害疾病。这是因为幼儿一旦被虐待或被忽视,就会产生被遗弃的焦虑情绪,进而使身体产生大量压力激素,导致心跳加快,而长期的压力反应会严重影响大脑突触的建立和修剪。

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各种技能是自下而上具备的,只有打下了坚实的初级技能基础,才能掌握灵巧的高级技能。儿童技能的发展中,最先具备的是感觉能力—视觉、听觉、触觉,然后是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最后是高级认知能力。

也就是说,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给予他们综合的、丰富的感觉刺激(抱、抚摸、讲故事、看图片、听音乐等),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而具备了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又为孩子获得良好的高级认知能力(高级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所以,儿童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海绵,不能自己吸收知识,他们需要成年人的悉心照顾,也需要安全、健康、丰富的环境,先获得一些基础技能(视觉、听觉、触觉),再发展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之后才能产生高级认知能力。儿童的情感发育是极其重要的,对塑造大脑有巨大帮助。只有情感发育正常的儿童,才能具有面对困难的韧性,因为韧性是需要培养的。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大脑并不是在他们3岁前就停止发育了:大脑发育是长期的经历形成的一种“雕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