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记忆的发育规律和提高记忆力的技巧
前文介绍了早期大脑学习的一些规律,但是,知识光进入大脑还不够,还要能被记住。
(1)记忆的发育规律和种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完全不记得自己3岁以前的事情,而对四五岁时的事情只能记得一些片段?如果说婴儿时期的我学会了很多事情(比如抓握、说话、上厕所),为什么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学会的呢?
这种完全不记得婴儿时期发生过什么的现象叫“婴儿期遗忘”(infantile amnesia)。也就是说,3岁以下的幼儿会几乎完全忘记生活的经历。
显然,婴儿是有记忆的,否则他们不能学会说话,学会走路。但是,为什么我们长大之后,会记住说话、走路这些技能,却忘记了幼年时发生的事情?
有心理学家认为,之所以存在婴儿期遗忘,是因为婴儿在认知上还没有“我”的概念。也就是说,婴儿虽然已经有记忆,但是他们还没有“我”的概念,所以无法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放入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中。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此外,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想让自己拥有更好的记性: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回家路上要买酱油,不再被老婆骂呢?用什么技巧才能牢牢记住英文单词,保证在2个月以后的考试中不会忘呢?为什么明明努力学习了,却总是记了忘,忘了又记呢?
这些问题就与很多关于记忆的科学问题有关:记忆的机理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人脑的记忆和计算机的记忆有什么不同?人为什么会遗忘?遗忘一定是一件坏事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记忆的种类。实际上,记忆在大脑里不是一个系统,而是多个动态系统。
从最高层级上讲,人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1949年,唐纳德·奥尔丁·赫布(Donald Olding Hebb,他提出了赫布学习律,为后来的深度学习模型打下坚实基础)指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有着本质的不同。
人的短时记忆就像计算机的内存一样,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一些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比如,你要解一道数学题,那么你必须在短时间内记住几个解题条件,以及要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连这些都记不住,就无法解题。
赫布认为,短时记忆不会在大脑中留下任何痕迹。也就是说,短时记忆只是能让我们记住这次要去超市买什么菜,或者这次要从冰箱里拿出什么东西,一旦这些任务完成了,我们就不再需要这些记忆了。这个时候,忘记是必要的。我们不可能记住这辈子所有的买菜清单,或者所有的冰箱取物清单。如果是这样,大脑里就存储了大量无效信息。
长时记忆就不一样了。赫布认为,长时记忆会在大脑中留下永久的痕迹,能让人永久记住某些事情。他认为,大脑中,在同一时间被激活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会被强化。反复激活,这些神经元就会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细胞集合,这就是长时记忆单元。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前女友非常喜欢吃糖葫芦,你和她约会的时候,总给她买糖葫芦吃。你的大脑就把处理“买糖葫芦”和“女朋友”的神经元组织在了一起,形成了细胞集合。后来你们分手了,你走过卖糖葫芦的地方,心中会生出一丝伤感。即便后来你结婚生子了,对前女友不再有任何感情,当你路过那个卖糖葫芦的地方,给女儿买糖葫芦的时候,还是会想起以往的事情。当然,这不过是一闪念,在你心里激起不了什么涟漪,但这个闪念始终是存在的。这就是长时记忆。
人的长时记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第一大类长时记忆是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包括以下两个种类:
程序性学习(procedure learning)。比如你学会了走路、骑自行车、写字、游泳、包饺子等技能后,就永远也不会忘记。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比如你能记住下课铃声响起,就表示下课了;做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就表示要做眼保健操了。
第二大类长时记忆是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包括以下几个种类:
前外显记忆(pre-explicit memory)。指婴儿时期的早期记忆,这个时候,记忆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指对词语语义、数学公式、科学概念等,即关于世界的通用知识(generic knowledge)的永久性记忆。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自传体记忆。指对有关事件和自身经历的记忆。
这些记忆系统有不同的大脑结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同一个位置的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截面图发现:
第一,不同的记忆系统位于不同的大脑区域。比如,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和第一次接吻的记忆是存储在大脑不同区域的。
第二,记忆在大脑中是分布式存储的,即有多个大脑区域参与记忆信息处理,而不是很多科普书所说的记忆仅仅由海马体负责。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回答本节最初的问题:婴儿到底有没有记忆?如果有记忆,我们为什么记不住自己的早期经历呢?
婴儿是有记忆的,有无数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当你给婴儿看一个他从没见过的东西时,他的脑波和眼动规律都会发生变化,仿佛在说:“这个东西我没见过!”婴儿有发现新奇事物的能力,证明婴儿是有记忆的,他能知道什么东西他从没有见过,就说明他记住了以前见过的事物。
这个研究结果也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正因为婴儿有记忆,才能学习语言、学习走路—没有记忆的人,怎么能学习呢?
那么,为什么我们记不住3岁以前发生的事情呢?那是因为虽然我们在婴儿时期有记忆,但是大脑的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在大脑中,前额叶相当于一个“高级策略指挥中心”,掌管大脑的各种高级策略,其中也包括记忆提取(memory retrieval)。
也就是说,婴儿虽然有记忆,但是由于他的前额叶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提取记忆。到了一定年龄,人才能学会编码和记忆提取。
首先,我们要逐渐学会组块分析(chunk parsing),才能把一个长长的序列记住。比如我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7325915821(请不要拨打,这是一个假电话号码),你会对它进行组块记忆:732, 591, 5821,就会发现无论是将这个电话号码存入大脑中,还是从大脑中提取,都容易多了。只有先学会切分,才能更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编码,而编码也有助于对信息进行有效提取。
然后,我们逐渐学会关联(association),就是把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记忆,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记忆提取。比如,我们往往把巴黎和法国、伦敦和英国、东京和日本关联在一起记忆。
随着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成熟,我们才能逐渐认识到自我,逐渐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记住。
了解了这些记忆的发育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对抗遗忘。
(2)提高记忆力的技巧
① 反复刺激记忆法
有一个记英文单词的技巧,叫“鞋盒技巧”。具体方法是用硬纸板把鞋盒分成七个小格子,把写有英文单词的卡片放入第一个格子。第一次测试时,如果记住某些单词了,就把写有这些单词的卡片放进第二个格子中;如果没记住(或者记错了),就把卡片留在第一个格子中。持续复习,直到把所有单词卡片都放入第二个格子。几天后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果还能记住这些单词,就把第二个格子中的卡片放入第三个格子。
如此进行反复测试,直到把所有单词卡片都放入第七个格子,这样每个单词都被从记忆中提取了七遍。如此反复刺激大脑,单词就会被永久记住。
② 组块记忆法
前文提到了电话号码的组块记忆法,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歌谣记忆法(简称记忆法),也是组块记忆法的一种。
比如,出门要记得带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我们就会总结成四个字—“伸手要钱”。这就是利用谐音,把四样重要东西名称的第一个字提取出来放在一起,然后一次性记住这四样东西。
③ 关联记忆法
关联记忆法就是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关联起来记忆。比如你出门总是忘记带午饭,就可以把门和午饭关联起来记忆,每次走到门口,都想一想带没带午饭。
从上面的阐释中可以看出,人类的记忆与计算机的存储有很大不同,人脑的记忆系统是一个非常灵活、非常动态、非常容易把信息抹去的存储系统。
人脑的信息存储模式并不是为了让人精确记忆每一件事情,而是要帮助人更好地生存。不常出现在大脑中的事物、无法关联的事物,就会被人迅速遗忘,以保证人能迅速处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你也许会在情人节买糖葫芦的时候想起十年前的女友,但并不会时时刻刻都记得你和她的生活点滴。有时候,遗忘是让生活更好地继续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