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考证六则
安息香,梵书谓之拙贝罗香。
《西域传》:安息国去洛阳二万五千里,北至康居。其香乃树皮胶,烧之通神明,辟众恶。(《汉书》)
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二三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实,刻其树皮,其胶如饴,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之。(《酉阳杂俎》)
安息香出西域,树形类松柏,脂黄黑色,为块,新者柔韧。(《本草》)
三佛齐国安息香树脂,其形色类核桃瓤,不宜于烧而能发众香,人取以和香。(《一统志》)
安息香树如苦楝,大而直,叶类羊桃而长,中心有脂作香。(同上)
[170]安息香:我国古籍中所谓安息香所指不同,一种从梵文来源判断可能为产于北印度、西亚及中东的安息香(gugal或者guggul),为Commiphora wightii之树脂(现在也被称为印度没药),下文拙具罗香之名即来源于此,此传入路径也是香以安息为名的原因。另一种产于东南亚的安息香(benzoin),为安息香属(Styrax)植物的干燥树脂。本书所引用的安息香可以根据其产地来判断所指。
石臼碾碎安息香
苏门答腊安息香
泰国安息香
见闻香堂供图
[171]拙贝罗:应作“拙具罗”。贝为具之误。《治病合药经》曰:“拙具罗香者,安息香是也。”《翻译名义集》:“拙具罗,或窭具罗,或求求罗,此云安息。”
[172]《西域传》:指《汉书·西域传》。《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173]安息国:安息(Parthia),音译帕提亚,亚洲西部的古国。本波斯帝国一行省,公元前249—前247年独立,逐渐发展壮大,盛时领有全部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公元226年为萨珊波斯所取代。
[174]康居: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其人善经商。
[175]波斯国:中国古籍中波斯所指有三。一为西亚古国。汉时称安息,隋唐称波斯,亦作波剌斯,今伊朗。都苏蔺城,故址在今底格里斯河西岸。二指苏木都剌国,又称八昔(Pasai),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部,见《岭外代答》卷三。三故地指今缅甸南部勃生(Bassein),见《蛮书》卷一。大抵宋以前波斯多指西亚波斯,宋以后波斯多指南海波斯。此处波斯所指应为西亚波斯。原因有二:一段成式所处时代波斯一般指西亚波斯。《酉阳杂俎》此段后面“无石子”条,亦称波斯,无石子,即没食子,是地中海和西亚地区特产,可为旁证。
[176]饴:用麦芽制成的糖浆。
[177]《本草》:《神农本草经》的省称,有时作为泛指亦包括各朝增补的内容,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为集大成总结性著作。本书中常指代《本草纲目》。后文所称《本草》如是《本草纲目》不再注释。此条唐代本草文献已记录,但作者可能还是引自《本草纲目》。
[178]苦楝:楝科,楝属植物楝(苦楝,Melia azedarach L. )。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
[179]羊桃:古籍中“羊桃”可指阳桃(杨桃),也可指猕猴桃,这里指的是阳桃。酢浆草科,阳桃属植物阳桃(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也就是日常的水果杨桃。
[180]这一段的描述来看,应该指东南亚安息香属植物(Styrax)的树脂(benzoin)。
辩真安息香
焚时以厚纸覆其上,烟透出是,否则伪也。
[181]据《陈氏香谱》,此条出温子皮《温氏杂录》。
烧安息香咒水
襄国城堑水源暴竭,西域佛图澄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高僧传》)
[182]襄国:汉高帝元年(前206)项羽改信都县置,西汉属赵国。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后赵太和三年(330),羯人石勒称帝,建都于此。
[183]城堑:护城河。
[184]佛图澄:天竺高僧,故云竺佛图澄,佛图澄是梵语音译。晋怀帝永嘉四年来洛阳,现种种神异以弘法,多次调伏石勒、石虎的暴虐之行。
[185]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又称“胡床”、“交床”。
[186]泫然:水流动的样子。
[187]《高僧传》:十四卷,南朝梁·慧皎撰,作者为纠正当时重虚名的时弊,强调僧人需以真修实证为“高”,故编撰此书。后历代依此例编撰了多部“高僧传”。释慧皎大师(497─554),俗姓陈,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南朝梁代高僧、佛教史学家。
烧安息香聚鼠
真安息焚之能聚鼠,其烟白色如缕,直上不散。(《本草》)
[188]安息香聚鼠的说法可以见于明·谢肇淛《五杂俎》,之前未见记载。谢氏藏书颇富,不知从何处得此说。
笃耨香
笃耨香出真腊国,树之脂也,树如松形,又云类杉桧。香藏于皮,其香老则溢出,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笃耨,盛夏不融,香气清远。土人取后,夏月以火炙树,令脂液再溢,至冬乃凝,复收之,其香夏融冬结,以瓠瓢盛,置阴凉处,乃得不融,杂以树皮者则色黑,名黑笃耨。一说盛以瓢,碎瓢而爇之亦香,名笃耨瓢香。(《香录》)
[189]笃耨香:关于笃耨香的所指,从其在中国古籍中的性状、植物、产地描述,以及作者对其在书中的安排,有可能是安息香科安息香属植物越南安息香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w的树脂。值得注意的是,笃耨香在基督教文献翻译中也用来作为产于地中海地区terebinth(指黄连木属植物Pistacia terebinthus树也称为terebinth树的树脂)的对译,后来在对其他西方文献翻译中,也通用这种译法。此种植物在我国古籍中多被称为熏陆或者乳香,与我国古籍所称笃耨香不是一种。笃耨香在古代依产地和等级不同,可分为黑笃耨、笃耨皮、笃耨香、笃耨脑、白笃耨,笃耨瓢等。此处记载黑笃耨为杂以树皮者,等级较低,大概类似今日低等级的东南亚安息香。而笃耨脑则是较纯,偏白色的高等级笃耨香,类似今日东南亚安息香中纯净偏白色者。从文献描述看,笃耨瓢可能是当地人用瓢之类的东西来收集笃耨树脂,取下笃耨香后,剩下的残余与瓢黏连,将瓢打碎后而成。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描述与此处有所不同,录于下:“笃耨香,出真腊国。其香,树脂也。其树状如杉、桧之类,而香藏于皮。树老而自然流溢者,色白而莹;故其香虽盛暑不融,名白笃耨。至夏日以火环其株而炙之,令其脂液再溢,冬月因其凝而取之;故其香夏融而冬凝,名黑笃耨。土人盛之以瓢,舟人易之以瓷器。香之味清而长,黑者易融。渗漉于瓢,碎瓢而爇之,亦得其仿佛;今所谓笃耨瓢是也。”
据此,则白笃耨为自然流溢的树脂,需老树且经过长时间形成,不易融。黑笃耨为人力炙烤至流出,冬天凝结而成的树脂。黑笃耨的流动性较强,春夏时为液态,容易渗入所盛的瓢中,将瓢打碎即成笃耨瓢。笃耨皮从名字看,可能是杂以树皮的笃耨香,但在文献中和黑笃耨有并列的情况,可能颜色没有黑笃耨深,或者黑笃耨只是颜色更深,和杂以树皮无关。还有一种可能笃耨皮是笃耨瓢的异名,二者从未并列是对这种猜测的支持。
总的来说,笃耨脑和白笃耨属于高等级笃耨,黑笃耨、笃耨皮、笃耨瓢属于低等级笃耨。
[190]夏月:夏天。
[191]瓠瓢:指用葫芦剖制而成的盛器。
瓢香
三佛齐国以瓠瓢盛蔷薇水至中国,碎其瓢而爇之,与笃耨瓢略同,又名干葫芦片,以之蒸香最妙。(《琐碎录 》)
[192]《琐碎录 》:亦称《分门琐碎录》、《分门琐碎》,杂录著作,两宋间温革著,陈昱增广。20卷。温革,字叔皮,泉州(今属福建)人。
詹糖香
詹糖香出晋安、岑州及交广以南。树似橘,煎枝叶为香,似糖而黑,如今之沙糖。多以其皮及蠹粪杂之,难得纯正者。惟软乃佳。其花亦香,如茉莉花气。(《本草》)
[193]詹糖香:现在中医药领域一般认为,詹糖香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红果钓樟(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的枝叶经煎熬而成的加工品。但和古籍中记载的詹糖香有出入。
詹糖香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陶弘景曾加以描述。其名屡见于唐宋本草文献及地理志中,从描述中看,概为南海某地物产。在香方中的使用很少见,《陈氏香谱》只有千金月令熏衣香用到詹糖香。李时珍认为其名称来源是因为“詹言其粘,糖言其状也”。此段文字中“其花亦香,如茉莉花气”亦来自李时珍的补充,说明李时珍可能见过这种植物,但究竟明人所谓詹糖香与唐宋时期詹糖香是否为一物还不好确定。无论如何,产地与植物学描述与红果钓樟出入太大,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近代以来,日本学者试图复原詹糖香,曾根据植物学描述尝试过多种植物,都告失败。《唐代舶来品研究》认为,所谓詹糖香的“詹”并非如李时珍所言形容其粘性,而是来自“tram”(詹)是安南语“kanari”(即橄榄属树)的读音,詹糖香在当地的原读音是“tram-trǎng”。《太平广记》“野悉密花”条:“与岭南詹糖相类。”指出詹糖的花和素馨之类的花很像,橄榄花大致符合此特征。如果这个猜测成立,詹糖香可能指的是揽糖。不过榄糖和詹糖香的描述仍有差距,尤其是和深色沙糖的性状颇有出入,也和日本传世品詹糖香不太符合。或许并非来源于橄榄树,或许加工方式与榄糖不同,具体还不好确定。
[194]晋安:晋安可指晋安郡或晋安县。晋安郡辖今福建东部和南部地区,晋安县治所为今日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古时为交通南海的重要港口。
[195]岑州:岑州具体所指不详,据《太平寰宇记》:“交州……西北至岑州陆路一百三十里……”又为载于唐书,推测为安南都护府所辖羁縻州。不过《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说法中即有“岑州”,其名应该早在南北朝之前即已有之。大概位置可能在越南北部一带。
[196]《陈氏香谱》原文中并没有“如今之白砂糖”这一句。《本草纲目》所引来自苏敬《唐本草》。原文作:“似沙糖而黑。”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已有用甘蔗生产沙糖,但品质较差。唐代时从印度传入制法,制成品质较好的沙糖。虽然当时有白砂糖的记载,不过唐宋市场主流的沙糖并不是白砂糖,颜色是比较深的,类似今日的红糖。直到元代,白沙糖才大量出现。所以苏敬此处“似沙糖而黑”,应该是非常深的颜色了。
[197]蠹:指木中虫。
[198]茉莉:一般指木犀科素馨属植物茉莉[Jasminum sambac(L.) Ait],茉莉又称“末利”、“抹厉”、“抹利”等,来自于梵语(malikā或malikd),东南亚一些地方语言也有类似的叫法。
□齐香
齐香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顶勃梨咃”,长一丈、围一尺许,皮青色,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实。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至腊月更抽新条,极滋茂,若不剪除反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药疗百病。(《酉阳杂俎》)
[199]:四库本、汉和本作“”,无碍庵本作“”,依《酉阳杂俎》,应作“”。
[200]此香的描述仅见于《酉阳杂俎》,未见于具体香方,所指不详。
[201]拂林:中国隋唐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即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的西亚地中海东部沿海一带。
[202]阿魏:作为香料或中药,过去进口之阿魏为同属植物胶阿魏草F. assafoetida L. 的油胶树脂,产伊朗、阿富汗等国。现在国内所用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 Shen或阜康阿魏 F. fukanensis K. M.Shen及其具有蒜样特臭的同属植物的油胶树脂。这里指植物。
麻树香
麻树生斯调国,其汁肥润,其泽如脂膏,馨香馥郁,可以熬香,美于中国之油也。
[203]麻树香:此香出《异物志》。《太平御览》:“《异物志》曰:木有摩厨,生于斯调。(摩厨,木名也,生于斯调州。)厥汁肥润,其泽如膏,馨香馥郁,可以煎熬。(如脂膏,可以煎熬食物也。)彼州之民,仰为嘉肴。”可以看出是作为烹饪的油料来源的。又《海药本草》“摩厨子”条引《异物志》:“谨按《异物志》云:生西域。二月开花,四月、五月结实如瓜许。益气,安神,养血,生肌。久服健人也。”则是以其果实作为药用。摩厨子作为药用,可见于宋代《证类本草》、《普济方》等书中。宋以后文献都是引用之前的资料,亦将摩厨称为麻树,明人似乎不太清楚究竟为何物。这里的“可以熬香”是熬出香的油用于烹饪,和制香没有关系。历代香方中也没有使用此物的记载。
[204]斯调国:古国名,故地一般以为在今斯里兰卡,一说为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南的一岛。
罗斛香
暹罗国产罗斛香,味极清远,亚于沉香。
[205]罗斛香:罗斛一词本指12世纪孟人在今泰国南部素攀武里一带建立的国家。都城为罗斛(今华富里、又翻作洛布里),故名。此香可能是因地得名。
此条最早见于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一书中“罗斛”一条之下。一般认为罗斛即12世纪柬埔寨 吴哥石刻中的Lvo或Lavo,故地在今泰国的华富里(Lopbury)一带。一说其名与老挝(Lao)立名有关。或谓中国古籍所记的罗斛国在不同时期所指非一:宋代和元初的罗斛系都于华富里的高棉人国家,后被泰人建立的素可泰王国(即暹国)所灭;元至正九年(1349)兼并暹国的罗斛 则指代替素可泰王国的另一泰人国家——大城王国(1350 —1767),即明清载籍中的暹罗斛、暹罗,其都在华富里稍南的大城(Ayuthaya)。从《岛夷志略》的描述看,罗斛香应该是类似于沉香之类的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