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笃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毕业典礼与明校歌

2017年,在参加完武汉学院的毕业典礼回深圳的飞机上,我忽然有了写一首校歌的想法。

毕业典礼是学校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庆典活动。它不仅是在校师生的节日,传统上,学校还会邀请毕业生家长、校友返校一同庆祝。又一批年轻学子取得学位,步入社会,这是学校所有持份者的节日。

欢庆的场合总有音乐相伴。在毕业典礼上奏响校歌全体合唱是很多大学的传统。“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清华大学校歌》首联)、“欢呼吧,斯坦福,欢呼吧”(Hail! Stanford Hail!斯坦福大学校歌)、“再见,哈佛”(Fair Harvard,哈佛大学校歌)、“老拿骚”(Old Nassau,普林斯顿大学校歌),校歌寄托着师生对母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是校园脉搏跳动的最强音。

试问哪一位毕业生在重返校园的时候,不是笑着、流着泪吟唱陪伴自己最美好岁月的校歌?没有典礼和校歌的校园生活是不完整的,武汉学院当时没有校歌,一定要补上。让美好的旋律在校园经久传颂,让所有人感受到师生的活力,铸造全体武院人的精神家园。

建设仪式感

典礼和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中仪式感、秩序感的源头。人文情怀和时代环境透过典礼和校歌映射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培育出校园的独特气质。

刚接手武汉学院的时候,虽然对民办独立学院的先天不足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实际情况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不要说没有校歌,武汉学院甚至从未举办过毕业典礼。正式接手学校后的第一年,时任校领导层对举办毕业典礼仍有顾虑。我问为什么不办,回答是过去也没办过,现在办担心一小部分因为成绩不合格而没有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有情绪,会出状况。

我想,不论怎样,毕业典礼还是要办,而且要办得庄严隆重。一是相信同学们,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是通情达理的。二是毕业典礼太重要了,是校园仪式感的核心。一场毕业典礼,不仅仅是对大学四年的告别,也是对过去16年完整学历教育的纪念。同学们努力那么久,竟然没有一个庄重的毕业仪式,是说不过去的。

我请校领导层好好研究,今年如果来不及办毕业典礼,明年一定要办。结果到了第二年,校领导层依然有各种顾虑,毕业典礼的事情一直拖着。我有些着急,把办毕业典礼当作重要任务,要求学校必须执行。在我接二连三的督促下,武汉学院当年终于办成毕业典礼,把这一环补上了。典礼庄严隆重,学生、老师、家长的反响都很热烈,学院的整体士气也得到很大鼓舞。

典礼结束后,学校领导层专程来报喜。我为学生高兴之余,也有些无奈。这也说明武汉学院的起步点是比较低的,做了一些常规的事情,却是这所学校的重要成绩,真的有些像是在呵护一个先天不足的小孩子。这件事情也侧面反映出当时民办独立学院面对的无奈现实,基础薄弱,没有校歌、校训,甚至没有校徽。于是我认真思考办学理念,面向全校作了“明德创新,解行并进”的演讲,被校董会采纳为校训。

2017年新校园毕业典礼上陈一丹与学生在一起

寻找校园的声音

起步点就是这个样子,那就面对现实,解决问题,持续改进。

校歌是校园发出的优美音符。我听到的武汉学院的声音是什么样的?2013年是机器的轰鸣,新校园的建设如火如荼;2015年是欢声笑语,是学生的晨读、老师的教导、食堂的熙攘喧哗、运动场的哨声和加油声。2017年,要把这些声音凝练成音符,做属于武汉学院全体师生的校歌。

回首来时,我在飞机上就有了很多感慨。翻开笔记本,写下四个字:“何处?何如?”这四个字成了《明校歌》最初的两句歌词。我想到了校徽中的丹桂花和梅花鹿,想到了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还想到了无限可能的未来。

在作词期间,我把写下的片段拿给朋友和同事看,请他们提意见,点滴积累,时不时改一个字,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到2019年底,终于有了一个初稿。当初在腾讯的时候总是风风火火,转到武汉学院这里却要慢工细活。两年的时间成就了这一篇《明校歌》:

明校歌

大江大湾,弦诵和鸣

明师明生,聚天下英

敏鹿好学,馥桂弥馨

吟怀咏志,云灿霞明


何处,何处,何处

大千世界,一片丹心


天地之间,万物同欣

道途悠远,明德创新


解行并进,以清以宁

人生有限,未来无垠


何如,何如,何如

天地之间,一片丹心


何处,何处,何处

大千世界,一片丹心


何如,何如,何如

天地之间,一片丹心

放声歌唱

在选择歌曲风格的时候,我也想过是走流行曲风,还是偏向古典音乐。我去请教朋友大提琴家李垂谊,他的意见很中肯,曲风要贴合歌词的意境,大学校歌以庄重典雅的风格为主,可以在编曲和细节上加入一点年轻活泼的元素。

李垂谊推荐了与他常年合作的香港作曲家黄学扬先生。黄学扬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比较深,与香港中乐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他看到歌词,听到我们介绍武汉学院的情况后,很感兴趣,很快答应为《明校歌》谱曲。

三个月后,黄学扬先生完成谱曲,并在武汉从新冠肺炎疫情中解封的当日发给我们试听,希望为师生打打气。李垂谊先生大提琴一拉,感觉就出来了。沉稳典雅,旋律优美,易学易唱,正是我希望的感觉。我唯一的意见是曲调稍显低沉,学校都是年轻人,希望可以更激昂一些。黄学扬先生快速调整,结尾处的曲调升了起来。李垂谊先生则建议把d小调改为D大调,激昂的效果马上就出来了。

《明校歌》在疫情期间录制,由在德国柏林的李垂谊大提琴伴奏并制作英译版,由钢琴家兼音乐指挥家约翰内斯·德布斯(Johannes Debus)钢琴伴奏,由滞留在家与留守在校的老师和中外学生倾情演绎,多地合作,在武汉学院2020云上毕业典礼正式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为武汉学院加油!

武汉学院师生在线合唱《明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