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美学:用平凡之物创造非凡快乐的10种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我站在一个教授小组面前,肚子里似有千万只小虫在作怪。教授们看着我后面展示的一小堆物件——一盏海星状的灯、一套圆底茶杯、由多层彩色泡沫材料制成的凳子,表情严肃。我内心忐忑,不禁怀疑:放弃蒸蒸日上的品牌宣传事业,回到学校学习和研究美学设计,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好一阵沉默之后,一位教授打破了僵局,说:“你的作品带给我们一种快乐的感觉。”其他人也会心地点点头。

突然间,他们都露出了微笑,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我通过了在普瑞特艺术学院进行的工业设计课题的第一次考核。但是这种放松的感觉马上就变成了困惑:快乐是一种感觉,转瞬即变,难以捉摸,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那为什么灯泡、杯子和凳子之类的小物件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我想让教授们解释一下,但是他们比比画画,哼哼哈哈,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就是这样的。”最后他们说。我谢过教授们,收拾好我的东西,准备回家过暑假。但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于我的脑海中。

外部世界是怎么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快乐的?

乍看这个问题,答案似乎是毫无疑问的:外部世界并不能带来内心的快乐。没错,物质的东西的确能使人获得某种乐趣,但是一直以来,我受的教育都告诉我:物质的快乐是肤浅且短暂的,物质不是真正的快乐源泉。多年来,我读了很多关于幸福的书,但没有一本书告诉过我,幸福就藏在我的衣柜或橱柜里。相反,无数的专家都说,真正的幸福并不在我们身外,而是在我们的内心。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传统,比如,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提倡自我克制,严格控制思想欲求。现代心理学也支持这种向内的视角,认为幸福的人生之道便在于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的方式。从诵经和冥想,到治疗和习惯改变,都认为真正的快乐是精神作用于物质,而非物质作用于精神。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人类似乎能从物质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快乐。看着艺术馆中自己喜欢的油画或者沙滩上自己做的沙雕,人们面带微笑,沉浸其中。远眺落日桃红的余晖,给长毛狗穿上黄色的雨靴,我们也会欣喜不已,开怀大笑。人们不仅能从身边的世界中找到快乐,而且还经常努力使自己的周遭环境赏心悦目,充满快乐。人们精心打点花园,给生日蛋糕插上蜡烛,为节庆布置灯光。如果不能带来内心的快乐,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一些研究表明,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联系。比如,有研究表明,在采光充足的办公室工作的人比在阴暗处工作的人心情更愉快,工作效率也更高;[1]鲜花不仅能使人们的情绪更好,而且能提高人们的记忆力。[2]我对这些研究发现的了解越深入,快乐这种感觉就变得越具体、真实,不再模糊、抽象。快乐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以获取,不再是长期自省或自律练习的结果。相反,我开始把世界视为正能量的汇聚,可以随时从中获取快乐。我发现在某些地方有某种使人心情愉悦的向上力量,比如街角敞亮的咖啡馆、附近的纱线商店、窗台长满鲜花的褐砂石建筑群,我会特意绕道去这些地方看看。心情不好的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些能使自己心情好转的小物件,而不是感到不堪重负,无能为力。我开始把了解到的这些融入我的家庭装饰,让我每天晚上回到家都能产生一种欣喜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获取快乐方面,传统的智慧是错误的。

快乐一点也不难寻找,事实上,它就在我们身边。

意识到这一简单的事实,令我豁然开朗,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当我与别人分享这一心得时,我发现很多人虽然在直觉上乐于从周边环境中寻找快乐,但心里总是觉得这样做是误入歧途。有一位女士跟我说,买一束鲜花能让她心情好上几天,但同时她又觉得这是无聊的放纵,所以她只在特别的日子里买花。她从没有想过,只要花一次身心治疗课程的费用,她就可以在一整年里每周买一束花。还有一位女士说,在她把家里重新粉刷了一遍之后,每天晚上回来她都会惊叹不已,感觉如释重负、神清气爽,心想怎么不早把它粉刷一遍。由此我意识到,我们都有在周遭环境中寻找快乐的内在倾向,但我们所受的教育却要我们无视周围事物中存在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够重新唤起这种寻找快乐的本能,那会怎么样呢?

我想知道外在的世界究竟如何影响我们内在的情绪。为什么有些东西能点燃欣喜之情?我把身边认识的人都问了个遍,还到街上询问陌生人,请他们告诉我,他们认为哪些地方或哪些物件是与快乐相关的。有些答案是具体的、个人的——“我奶奶的厨房”“张贴在墙上的签了名的感谢信”“我们以前常去的密歇根湖边房子旁的独木舟”。有些答案则源自文化传统或家庭教养,比如特色小吃、地方球队等。还有一些答案既非个人喜好,也非源自文化传统。有个朋友跟我讲了她的一次经历。一个夏日的午后,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她和一群同样没带伞的人躲到一个雨篷下,大家议论着这场暴雨会持续多久。几分钟后,暴雨停了,人们纷纷大胆地走到人行道上。突然有人大喊:“看!”一弯彩虹横跨天空,在帝国大厦正上方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人们驻足眺望,虽然湿透的衣服粘在身上,但他们的脸上都绽放出笑容。

类似的经历我听到过无数次。天气或冷或热,在场的人或为亲友、或为路人,彩虹或横跨山巅、或飞跃剧场、或迎接航船,但无论在哪里,彩虹似乎总是能使人欢欣雀跃。我开始把这样的事物记录下来。这些我反复听到的事物包括:沙滩球和烟花爆竹,游泳池和树屋,热气球和金鱼眼,还有多彩的圣代冰激凌。这些乐趣跨越年龄、性别、种族,并非只对某一部分人有效。几乎所有人都会因这些事物感到快乐。我收集了这些事物的照片,把它们贴在我工作室的墙上。每天我会花几分钟时间添加一些新的照片,把它们分门别类,并寻找其中的规律。

一天,我在研究这些照片时,猛然想到了些什么。看着棒棒糖、小绒球、圆点花纹,我发现:它们都是圆形的。鲜艳的被子、彩虹糖和马蒂斯的油画归入一类:它们都色彩丰富,鲜艳饱满。一张教堂玫瑰花窗的图片起初让我困惑,但是把它放到雪花和向日葵边上,道理就讲得通了:它们都是辐射对称图案。泡泡、气球和蜂鸟的共同点也很明显:它们都是悬浮于空中的事物。当这一切被呈现在我眼前,我意识到:尽管快乐的感觉是神秘而短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有形的特质接触这种感觉。具体来讲,引发快乐感觉的,就是设计师所说的“美学”,即界定物体形象和给人的感受的特质。

以前我一直认为“美学”是装饰性的东西,甚至有些无足轻重。我学设计是因为我想制造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我痴迷于寻找使我的产品功能完善、使用便利、利于环保的方法。虽然我也喜欢上那些讲如何运用色彩、质地、形状和流线的课程,但我大体上还是将这些要素视为附加且无关紧要的属性。这种态度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十分普遍。虽然我们对美学要素有一定的关注,但同时我们总是提醒自己不要过度关注外在的美,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在上面。如果太注重外在,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肤浅幼稚或空洞无物。每次你称赞朋友衣着时尚时,只会听见她说:“哦,就这身旧行头啊?我随便混搭的!”但是,当我看到工作室墙上的图片时,我深刻地意识到它们绝不仅仅是装饰——它们能诱发深刻的情感反应。

我总共确认了十条“快乐的美学原理”,每条均揭示出了物质世界外在特性与快乐感觉的一种联系。

活力:涌动的光与色

丰裕:繁茂,多样,富有变化

自由:自然,荒野,开阔的空间

和谐:平衡,对称,流动

嬉戏:圆圈,球体,泡泡

惊喜:对比反差,奇思异想

超然:上升与轻盈

魔力:幻象与无形力量

欢庆:同步,闪耀,爆发状

更新:繁荣,扩展,曲线

这些美学性质与我们的情绪有何关系?为什么是事物的这些美学性质激发了快乐的感觉?

这些问题开启了我的探究旅程,把我带到了世界上一些最令人愉快的地方。在本书中,我将带你参观一个能在里面吃饭睡觉的树屋、一座因色彩而发生巨变的城市、一套内部设计能延缓衰老的公寓、一幢完全由球体构成的滨海别墅。我们将一起观看自然奇迹,比如日本樱花盛开;一起为人工奇观而惊叹,比如阿尔布开克沙漠上空升起的成百上千只热气球。在这个探究的旅程中,我将援引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新研究,分享我的心得发现,解释为什么这些地方和这些经历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能打开快乐之门。

但是本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你到世界的另一端寻找快乐,而是希望你在自己身边发现更多的快乐。在后面的章节中,你会遇到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内部装饰设计师、色彩专家、园艺师、织被师、自制手工爱好者、花艺师,甚至还有一位专门运用气球创作的艺术家,从他们那里学到在物质世界的各个方面发现或创造快乐的秘诀。你也会了解到在家庭和社区制造快乐之物——比如野外小屋和野营车,起居室和办公室隔间,街边人行道和健身中心——的真人真事,看看小小的改变是如何能把普通的物件、平凡的处所与超凡的快乐结合起来的。

在你的指尖就有整个快乐的世界。你不需要学什么方法策略,也不需要给自己强加任何清规戒律,你唯一需要的,是相信你已经拥有的——一个乐于发现身边快乐的开放心态。

在著名创意公司IDEO担任设计总监的那些年,我在自身的设计实践中,在管理设计学博客“快乐美学”(The Aesthetics of Joy)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美学是如何由外而内改变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的。美学揭示了为什么有些商店和餐馆门庭若市,而另外一些却门可罗雀;也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在一种环境下人们紧张焦虑,锱铢必较,而在另一种环境下却气氛融洽,宽容随和。先想想人们在凝重肃穆的飞机座舱中的表现:座椅靠背多斜3度就可能使乘客打起来,大家推搡着手肘,只为争抢扶手。再对比一下音乐节上陌生人之间欢快融洽的氛围:周围挂满鲜艳的装饰物,耳边响着欢动的音乐,人们围坐在一起共享食物和饮料,在本已拥挤的草地上主动给新来的人腾出位置,与素不相识的人跳起欢快的舞蹈。快乐美学的力量在于它直接作用于我们无意识的心灵,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而我们却毫无知觉。

如何分辨你所处的环境是否具有快乐之美?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们可以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你多久笑一次?

上次你感到真正无拘无束的快乐是在什么时候?

上完一天班踏进家门时你是什么感觉?走进每个房间时又是什么感觉?

你的另一半或其他很重要的家人有多么重视快乐的心境?

在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心情愉悦的人?你多久能见他们一次?

在工作中你多久能感受到一次快乐?

你工作的公司对快乐体验的态度是欢迎、中立,还是反对?在上班时开怀大笑是否合适得体?

什么活动能给你带来最多的快乐?你多久进行一次这些活动?你能在家里或在家附近做这些活动吗?

在你生活的城市或小镇你能找到多少快乐?在你的小区呢?

你的“快乐老家”在哪里?是否离你住的地方20公里以内?上次你去那里是什么时候?

每个人生下来就拥有快乐的能力,就像火炉中长燃的火苗,就算你没有扭动开关把火点着,它也一直存在于你心中。而你现在手里拿着的这本书就是重燃快乐之火的关键,它将彻底改变你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我们不仅可以寻找快乐,而且可以创造快乐,供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享用。

你可以把本书当作一本搜寻指南,用于辨别身边的快乐之物,让你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助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东西和地方能点亮你的内心;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调色板,用于设计并制作更多的快乐,并将它们融入你的世界。本书后面的章节基本建立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之上,如果你按章节顺序阅读的话,本书的内容可能最为通顺合理。但是,这不影响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跳到吸引你的章节。读完吸引你的章节,不妨再回头看一看。

你可能会发现有些美学要素更吸引你。比如,如果你是大自然的爱好者,你会发现“自由”这个要素特别吸引你;如果你恐高,那么你会对“超然”这一要素没有兴趣。你也可能发现,令你感觉最佳的美学要素,会因你所处的位置和你生活中发生的事而改变。死气沉沉的办公室急需“活力”,忙乱的家庭生活则需融入“和谐”,而当孩子离开了家庭,这个家又需要一点“嬉戏”要素才能再次活跃起来。

你可以自由地组合、配对、叠加各种要素,创造给你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这没有具体的规则,但是为了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我对美学要素可以互补之处以及可能相互冲突之处,都做了特别说明。虽然有些章节描述了一些能把美带到生活中的具体产品,但是如果想使你的空间富有快乐气息,你并不需要买任何贵重的东西。在本书最后,你会发现一个“快乐工具箱”,里面的指导和工作表将引领你把本书的思想主张应用于你的生活、你的空间。

我们穿行于这个物质的世界,很多时候,感觉就像走在布置好的舞台之上,外部世界只是我们日常活动的无声的背景。然而,事实上,世界生机勃勃,到处充满能触发灵感、惊叹与快乐的机遇。我希望本书能带给你力量,让你在自己周围的世界中发现更多这样的机遇,并抓住这些机遇。快乐的力量在于,瞬间的灵光能点燃巨大的变化之火。一次心血来潮的着装搭配,能给你的脸上带来笑容,微笑又会促发你对陌生人的善心善举,你的善心善举可能正好帮助陌生人渡过了难关。所以说,即使我们行的只是最微小的快乐之举,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能让身边的人更快乐幸福,还能创造一个真正快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