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如同盲人摸象
一、战略形成的认识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很多人因为经营的压力、工作忙碌、思维方式和视野的局限,无法深入研究战略理论和战略管理的精要,也不具备完整地审视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紧紧地抓住战略形成的某一部分,同时对认识不到的部分一无所知,更无法把大象的各个部分简单地拼凑起来得到完整的大象。如图1-9所示。
图1-9 盲人摸象
二、企业战略八大现象和五大核心问题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就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在商业世界恰恰相反:失败的企业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业却各有不同。大量失败企业的原因都很相似,大都是败于决策失误,包括产业决策失误、人才决策失误、管理决策失误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企业管理开始失控,陷入混乱,快速走向崩溃。
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八大现象表现如下:
现象一:蔑视政策、技术等环境的变化,脚踏溜冰鞋,溜到哪儿算哪儿的“流浪倾向”。
现象二:艳羡其他企业的战略成功,盲目跟风走捷径的“东施效颦”。
现象三:跨行业、跨地区发展,越大越好的“航母情结”。
现象四:经不住短期利益和风口的诱惑的“见异思迁”。
现象五:组织流程和文化无法支撑战略实施的“旧瓶装新酒”。
现象六: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和预算相互脱节的“秀才兵法”。
现象七:远大目标、宏伟战略与人才匮乏“赶鸭子上架”的矛盾。
现象八:瞬息万变环境下战略控制手段僵化。
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五个核心问题,具体的内容如下:
问题一:有大的战略方向,缺少系统的战略规划和监控。
问题二:战略方向出现偏差,过分强调增速,忽视可持续成长。
问题三:客户需求变化,业务组合没有适时、合理地配置。
问题四:不聚焦主业,投资失败。
问题五:组织管控能力和资源与企业成长高度不匹配。
三、最大的挑战是面向未来看现在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中美经贸摩擦使世界格局加速动荡,中国经济转型阵痛凸显,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中国正在加速全面深化改革和市场化,新技术浪潮冲击和社会重建使中国的商业环境、竞争态势、机会与风险的分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中国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微观经济层面呈现五个短期化,即产业周期的短期化、产品周期的短期化、商业模式的短期化、竞争优势的短期化和盈利水平的短期化,企业经营将面临更大的动荡和更多的风险。面向未来,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能否站在未来看现在。
站在现在看未来是本能,站在未来看现在叫本领。企业经营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未来的不确定性,要适应外部不断变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家必须具备预见未来的本领,做出战略判断。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甚至企业家的出身和成长环境也相似,为什么两家公司在几年后会有着全然不同的结局?为什么环境在一些企业家心中是制约因素,而对另一些企业家来说只是经营条件?归根结底,企业家的洞察力和意志力是企业家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企业家要关心企业生存的理由,知道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企业想做什么?
怎样保证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如何保证企业的发展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
如何维持客户的忠诚度?
如何培养人才,留住员工?
如何设计机制,激励创新?
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着“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的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今天怎么做取决于我们对未来怎么判断,而未来怎么样又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设计。企业持续成长的先决条件是领导者的洞察力和意志力。《领导力引擎》(The Leadership En-gine)的作者诺埃尔·蒂奇(Noel M.Tichy)在书中指出:“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拥有优秀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指导组织中所有层次其他领导者的成长。”企业家在认知上要把环境当作经营条件而非制约因素,企业家在态度上要坚信企业有效增长,并将使命灌输到行动中,让全体成员依照公司的使命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