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有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什么是战略

“战略”一词源自军事用语,德国的军事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von Clausewitz)在《战争论》中说:“战略是为了取得战争胜利的手段。”

20世纪60年代,一些大企业的兴起,使企业内部运营效益与管理成为最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此,无数学者和管理大师给出自己的“战略”定义。

安索夫认为:公司战略就是依据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勾画出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

布鲁斯·亨德森认为:任何想要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

大卫·J.科利斯在《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中表述:战略是创造一个唯一的、有价值的、涉及不同系列经营活动的地位。

肯尼斯.R.安德鲁斯在《公司战略思想》中表述: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界定了公司当前或将来从事的经营业务,并规定了公司当前或将来所属的类型。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认为:战略定位的实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

彼得·德鲁克对战略的观点独树一帜,用他深邃犀利的目光,拨开笼罩在战略身上的层层迷雾,他认为战略就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

……

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战略历程》中,将战略管理的各家之言归纳为十大流派。明茨伯格虽然对每个流派都不置褒贬,却认为各流派无异于盲人摸象……

战略的世界里大师如云,观点纷繁,我们需要回到原点上思考。早在1965年,战略管理的鼻祖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中提到,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发展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使经理人能用来经营……商业公司可以凭借这些实用的方法来做出战略决策”。换句话说,学术界可以做各种理论探讨,但是只有提供“有效的应用工具并产生实际性效果”,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才是有意义的。

哲学家威尔·罗杰斯说:“给我们造成麻烦的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原本不是这样。”

我们把战略理解为:一种思维,一个词句,一组行为。

一种思维是指战略思维,包括定位思维、路径思维、协调思维和持恒思维等,其卓越性就在于超乎竞争对手战略思维的合理性和敏捷性。

一个词句是指战略是以未来为基点,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健康发展,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路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一组行动是指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

参考阅读:关于战略溯源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用词,“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战略在英文中为strategy,在法语中为Stratégie,其语根源于希腊的“军队”一词。关于战略——最古老的版本是德国的军事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von Clausewitz)在1818年开始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期间,系统总结以往的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出《战争论》这本经典军事著作,在书中第三篇战略概论中对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战略是为了取得战争胜利的手段”。

而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孙武在《孙子兵法·计篇》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战场上的死与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安危、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研究和仔细考察的。“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意思是应该以五个方面的形势为纲,通过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二是“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三是“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和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四是“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五是“法”,就是部队的组织编制,军官的职责范围,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等。以上五个方面,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

“战略”一词于20世纪40年代,由罗伯特·S.麦克的马拉(Robert McNama-ra)在二战后,将军队的方法论运用在美国企业。50年代,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以杜邦公司为样本展开了将战略引入商业中的研究,并于60年代初出版了《战略与结构》一书,战略是决定企业的基本长期目标,以及采取行动和分配资源以达成这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