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什么是战略
“战略”一词源自军事用语,德国的军事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von Clausewitz)在《战争论》中说:“战略是为了取得战争胜利的手段。”
20世纪60年代,一些大企业的兴起,使企业内部运营效益与管理成为最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此,无数学者和管理大师给出自己的“战略”定义。
安索夫认为:公司战略就是依据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勾画出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
布鲁斯·亨德森认为:任何想要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
大卫·J.科利斯在《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中表述:战略是创造一个唯一的、有价值的、涉及不同系列经营活动的地位。
肯尼斯.R.安德鲁斯在《公司战略思想》中表述:战略是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界定了公司当前或将来从事的经营业务,并规定了公司当前或将来所属的类型。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认为:战略定位的实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
彼得·德鲁克对战略的观点独树一帜,用他深邃犀利的目光,拨开笼罩在战略身上的层层迷雾,他认为战略就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
……
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战略历程》中,将战略管理的各家之言归纳为十大流派。明茨伯格虽然对每个流派都不置褒贬,却认为各流派无异于盲人摸象……
战略的世界里大师如云,观点纷繁,我们需要回到原点上思考。早在1965年,战略管理的鼻祖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中提到,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发展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使经理人能用来经营……商业公司可以凭借这些实用的方法来做出战略决策”。换句话说,学术界可以做各种理论探讨,但是只有提供“有效的应用工具并产生实际性效果”,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才是有意义的。
哲学家威尔·罗杰斯说:“给我们造成麻烦的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原本不是这样。”
我们把战略理解为:一种思维,一个词句,一组行为。
一种思维是指战略思维,包括定位思维、路径思维、协调思维和持恒思维等,其卓越性就在于超乎竞争对手战略思维的合理性和敏捷性。
一个词句是指战略是以未来为基点,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健康发展,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路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一组行动是指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
参考阅读:关于战略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