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释地第二

【题解】

地,指地面,陆地。本篇解释了平原地区地形及泥土方面名词的得名之由,如田、土、壤、原、陆、隰等,但不包括山、水、丘、道等,后者另有各篇分释之。

2.1 地者,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亦言“谛”也,五土所生,莫不信谛也。《易》谓之“坤”。坤,顺也,上顺乾也

【注释】

①底:最低下的地方。

②体:形体。底下:犹“低下”。

③谛(dì):确凿,确实。

④五土:指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地这五种土地。

⑤《易》谓之“坤”:《周易·说卦》:“坤也者,地也。……坤为地。”坤,地,大地。坤,《周易》卦名。象征地。

⑥乾:指天。

【译文】

地,得名于“底”,它的形体低下,承受一切物类。又说的是“谛”,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地这五种土地生长出来的,无不真实可信。《周易》把地叫作“坤”。坤,得名于“顺”,顺从于上面的天。

2.2 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注释】

①吐:长出,生出。

【译文】

土,得名于“吐”,吐冒生长出所有植物。

2.3 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也

【注释】

①五稼:五谷。一般指稻、稷、黍、麦、豆,泛指所有的粮食作物。

【译文】

已经耕种的土地叫作“田”。田,得名于“填”,五谷填满田地之中。

2.4 壤,瀼也,肥濡意也

【注释】

①壤:松软的泥土,即已经耕作的土地。

②瀼:通“(rǎng)”。肥。

③肥濡:肥沃滋润。

【译文】

壤,得名于“瀼”,肥沃滋润的意思。

2.5 广平曰“原”。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

【注释】

①元:指元气。宇宙自然之气。

【译文】

宽阔平坦的地方叫作“原”。原,得名于“元”,像宇宙自然的元气那样宽广阔大。

2.6 高平曰“陆”。陆,漉也,水流漉而去也。

【注释】

①漉(lù):液体往下渗流。

【译文】

隆起而平坦的地方叫作“陆”。陆,得名于“漉”,水渗流着离去。

2.7 下平曰“衍”,言漫衍也。

【注释】

①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

【译文】

低下而平坦的土地叫作“衍”,说的是它绵延伸展。

2.8 下湿曰“隰”。隰,垫也,垫湿意也。

【注释】

①隰(xí):低湿的地方。

②垫:原作“蛰”,据王先慎校改,下同。徐复《释名音证》说:“王先慎曰,‘蛰’为‘垫’字之误。《说文》:‘垫,下也。从土,执声。’执、隰音近。古音湿、隰、垫皆在七部。”垫,陷没,下陷。

【译文】

低湿的土地叫作“隰”。隰,得名于“垫”,低洼而潮湿的意思。

2.9 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

【注释】

①泽:水汇聚处。

②润泽:湿润,不干枯。

【译文】

低下而又有水的地方叫作“泽”,说的是湿润的意思。

2.10 地不生物曰“卤”。卤,炉也,如炉火处也。

【注释】

①生物:此指生长农作物。卤:盐碱地。

【译文】

土地不生长农作物叫作“卤”。卤,得名于“炉”,就像炉中之火燃烧的地方。

2.11 徐州贡土五色,有青、黄、赤、白、黑也。

【注释】

①徐州贡土五色:《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是说徐州贡五色土。孔颖达疏:“贡土之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徐州,古九州之一。大致在今淮北一带。

【译文】

徐州上贡五种颜色的土壤,有青、黄、红、白、黑。

2.12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

【注释】

①黎:青黑色。后作“黧”。

②黎草:即藜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也称灰藋(diào)、灰菜。黎,通“藜”。

【译文】

青黑色的土壤叫作“黎”,好像藜草的颜色。

2.13 土黄而细密曰“埴”。埴,腻也,黏胒如脂之腻也

【注释】

①埴(zhí):黏土。

②黏胒(nì):今写作“黏腻”。油腻,黏腻。胒,同“腻”。

【译文】

黄色而又精细密致的土壤叫作“埴”。埴,得名于“腻”,黏糊得像油脂一样黏腻。

2.14 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

【注释】

①鼠肝:质次的红色硬土。

【译文】

红色的土壤叫作“鼠肝”,像老鼠的肝脏那种颜色。

2.15 土白曰“漂”,漂轻飞散也

【注释】

①漂(piāo)轻:轻飘,不坚实。

【译文】

白色的土壤叫作“漂”,轻飘飘地飞扬四散。

2.16 土黑曰“卢”,卢然解散也。

【注释】

①卢:通“垆”。黑色或黄黑色坚硬而质粗不粘的土壤。

【译文】

黑色的土壤叫作“卢”,粗疏地分解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