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膏方
第一节 何谓膏方
膏方,以剂型为名,属于膏剂,是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8种方剂剂型之一。膏剂以物之精粹为内容,具有凝而不固、甘姜滑腴、滋养膏润的特点。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药物剂型,主要用于皮肤、肛肠等疾患。内服膏剂,后来又称膏方,因其起滋补作用,也称膏滋剂,用于内、外、妇、儿、伤骨、五官等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以及补虚强身。
膏方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疾病特点、中医证型、临床表现(症)而确立的处方。处方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按照中医君、臣、佐、使原则组方,以大型复方汤剂为基础,选用道地药材,严格制作过程,将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后再加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的膏样剂型。膏方的处方兼顾患者的病、证、症和体质,是“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处方,一人一方,独具特色;同时,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性稳定、口感好、便于携带的特点。
第二节 膏方的历史
膏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膏方起于汉唐时期,最初以“煎”命名。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煎、猪膏发煎,其制法类似现代膏滋方的制法,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膏方的制剂采用水煎去渣、取汁、浓缩的方法,有些膏方还加炼蜜收膏,已与现代膏滋方大体一致。如具有养阴润肺、降气化痰功效的苏子煎。这一时期的膏方除用于治疗外,也用于滋补强身,如鹿角胶煎、地黄煎均是具有滋补强壮作用的膏方。
宋元时期,以“膏”命名逐渐取代以“煎”命名。这一时期的膏方,用途日趋广泛,除治疗外,膏方补虚强身的作用受到重视。如《圣济总录》中栝萎根膏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时期,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膏方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明朝膏方,组成多简单,广为各类方书记载,流传至今的有龟鹿二仙膏、茯苓膏等。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应用,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以加强补益阴精的作用,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为应用范围扩大,受益群体增多,膏方著作和收录的膏方数量增加。收录的膏方中有传统膏方,如龟鹿二仙膏等。也有从其他剂型的成方改剂而来,如十全大补汤改为十全大补膏等。其次,开展了膏方的研究,并日益规范。此外,膏方治未病的作用越发得到重视和体现。目前,膏方在全国,尤其在上海、江苏、浙江及广东等地区广泛使用,用于疾病的治疗,特别是疾病的预防、补虚强身和延年益寿。
第三节 膏方的种类
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膏方分为清膏和蜜膏。中药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收膏时加入蜂蜜称为蜜膏,后者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者。
根据处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膏方分为素膏和荤膏。素膏由中草药组成,不易发霉,四季均可服用;荤膏中含有动物胶(药),多属温补之剂,不易久存,一般冬季服用。
根据加工途径不同,膏方分为成品膏方和定制膏方。成品膏方是制药厂选用一些疗效确切的膏方方剂,成批生产加工成膏方,作为中成药在医药商店销售,供大家对证(或症)选用,如十全大补膏、二仙膏;定制膏方是医师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疾病具体情况,以及服用膏方目的而辨证处方,由医院或药店定制加工成膏方,一人一方,每一剂膏方只适合该方本人服用。
第四节 膏方的组成
膏方一般由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及辅料5部分内容组成。
1.中药饮片 是膏方的主体部分,是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后详细辨证分析,并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和病情的需要,所给出处方中的药物部分,是针对性地体现膏方调补身体、防治疾病的效力所在。
处方由医师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选用配伍所需的中药炮制品而组成。由于综合考虑“疗疾”又“补虚”的双重性,膏方的中药药味比通常处方多,一般为20~30味;且药物剂量应满足一料膏滋药服用时间(45日左右)的剂量。因而膏方中的中药配伍组成的是一个大方剂,通常一料膏方的中药饮片总量在3千克左右,不超过5千克。
2.细料药 是一些参茸类和其他贵重药物的统称,又称“细贵药材”,是处方中体现膏方补益虚损功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细料药的品种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人参类:如生晒参、西洋参、红参、朝鲜参等。
(2)贵重的植物药:如西红花、川贝粉、三七粉、枫斗等。
(3)贵重的菌藻类药:如冬虫夏草、灵芝、灵芝孢子粉等。
(4)贵重的动物药:如羚羊角粉、鹿茸片、海马、海龙、紫河车粉、坎炁、蛤蚧粉、珍珠粉等。
(5)贵重的矿物药:如飞琥珀(琥珀细粉)等。
(6)药食两用的补益药:如黑芝麻、胡桃仁、龙眼肉等。
在加工时,大部分细料药可以在收膏时直接加入,一些需要煎煮的细料药则采用另炖、另煎、烊冲、兑入等方式单独处理,以达到物尽其用、充分表达功效的目的。此外,一些特殊来源的中药如鲜竹沥、青黛等也可单列处理。膏方中的细料药并非多多益善,应根据患者情况和细料药的特点而辨证选用和配伍。
3.胶类 常用的胶类有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鹿角胶等。胶类在膏方配伍中不仅是补益虚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膏滋制剂的固定成形。一剂膏方中胶类的配伍量一般为200~400克,以保证中药收膏成形的效果。各种胶在膏方中的配伍和应用,应按照患者体质条件,参照不同胶的功效特点而辨证选用,可以一胶单用,也可以按一定比例数胶合用。
4.糖类 冰糖、白糖、红糖、饴糖、蜂蜜是膏滋加工中常用的各种糖,膏方中配伍糖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便于服用;此外,糖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且有助于膏滋剂固定成形。各种糖在品质和功效上略有差异,应根据辨证需要,选择单用糖或者单用蜂蜜,或糖与蜂蜜并用。一料膏方中,糖的用量一般为250~500克。对于一些低糖摄入的特殊人群,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处方时选择一些低热量的甜味剂,如元贞糖、木糖醇等,可以增加膏滋的甜味,但不会提高其血糖水平。
5.辅料 黄酒是膏滋加工中必备的辅料,用于浸泡阿胶等动物类药胶。黄酒是中药炮制加工中常用的一种辅料,具有活血通络、散寒、矫味、矫臭的功效,又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用黄酒浸泡药胶不仅可以解除各种药胶的腥膻气味,而且可以加强药物在体内的运化吸收作用。黄酒的一般用量为每0.5千克胶剂用250~500克黄酒浸泡。
第五节 膏方和汤剂
膏方和汤剂都是中医方剂中的常用剂型。膏方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制作而成的膏样剂型。膏方和汤剂的相同之处在于,处方都遵循辨证论治的诊治原则和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定制膏方和汤剂也都是一人一方的个体化干预。两者的不同之处如下。
1.作用特点 汤剂以防治疾病为主,起效快,作用强;膏方以补益虚损为主,通过调补正气而起防治疾病、抗衰延年的作用,作用较缓慢。
2.服用周期 汤剂服用周期短,一般5~7日为一个周期;膏方服用周期长,一料膏方,一般约45日为一个服用周期。与膏方相比,汤剂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药,应用灵活。
3.药物的数和量 汤剂一般由10余味中药组成。膏方由于含补益药物,性黏腻难化,且服用时间长,处方时除了辨证立法、量体(体质)用药、调畅气血阴阳外,尚要健脾运胃、通补相兼,以保证药物的吸收和消化。因而,膏方药味较多,一般由20~30味中药组成,并且由于膏方缓缓调治,药物的每日用量较汤剂少。
4.服用时间 中药汤剂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而膏方一般在秋冬季节服用,特别是冬至后的2个月内为最佳。此时,食欲旺盛,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强,而机体代谢低,最适合把营养储存于体内。
5.服用依从性 膏方省却了汤剂每日煎煮的麻烦;膏剂用量少,体积小,便于携带;口感宜人,克服了汤剂苦涩的缺点。与汤剂相比,膏方的服用依从性好。
第六节 膏方的优点和作用
1.膏方的优点
(1)量身定制的个体化干预:膏方处方时,医师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综合患者的既往疾病和身体素质,拟定处方原则,进行选方用药,充分显示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极具针对性。
(2)补虚强身和防病治病相结合:膏方处方时在针对病证干预的同时,强调气血阴阳的调理,通过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药力缓和,稳定持久:膏方中每日药物剂量相对小,药力缓和;同时,由于膏方服用时间长,药物作用稳定持久,从而达到缓缓调治的效果。
(4)服用方便,口感宜人:膏方中药物浓度高、药性稳定、体积小、便于携带、服用时无需煎煮、服用方便;由于膏方加入糖类,去除了中药苦涩的口味,口感甘甜中有药香,患者依从性好。
2.膏方的作用
(1)防病治病: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气虚损,邪气所凑而致。膏方是中医方剂主要剂型之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历来用于治疗疾病;同时,膏方又根据患者体质,调整气血阴阳,匡扶正气,体现出其防病的功效。对于慢性疾病,膏方的防病治病作用尤为突出。
(2)补虚强身:急性疾病、重大疾病的恢复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手术后、产后,患者往往正气虚损,气血不足,脏腑亏损,阴阳失衡。膏方利用中药的偏性和功效可以调补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补虚强身,平衡阴阳,从而促进康复和减少疾病。对于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的亚健康人群,膏方通过同样的机制调节,增强体质。
(3)抗衰延年:衰老是随年龄增加而脏腑功能低下,气血衰退所致,表现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膏方调补气血,调节脏腑,健脾益肾填精,补益先天和后天之本,可以起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
第七节 膏方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膏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剂型之一,因此应用膏方必然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膏方因其服用周期长,防治疾病的同时强调补虚强身,所以膏方的辨证论治有其特点,表现在辨体、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
1.辨体 即辨体质。体质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形态、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往往决定个体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因而,体质是膏方处方选药的重要参考,也是膏方有效并且安全的基础。因膏方服用的周期长,如果不针对体质选用药物,常常会出现不良反应。
2.辨病 即辨西医学诊断的疾病。每一种疾病都有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辨疾病可以纵向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借助疾病研究进展以及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选方、选药。
3.辨证 辨证即分析、辨认病的证候,辨证过程就是对所收集的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病的证候的过程。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模式,因其重视体质,最能体现“治病求本”的精神,因其注重疾病的发病病机,用药针对性强,最能突出中医治病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第八节 为啥民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谚语
“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寓意:在冬天进补(服滋补膏方等),可以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
这句谚语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界规律相适应。秋天,“阳气”开始由上升转入下降,至冬天收藏起来好好“养藏”;来年春天,“阳气”经过“养藏”后又重新释放,在夏天进一步生长。
1.冬天需要增加能量 因为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体质有所减弱;秋天之后,天气快速转凉,冬天的寒冷气候又促使人体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因而冬天需要营养以增加能量。
2.冬天易于吸收和储存营养 冬季外界渐冷,人体为适应气候作出相应调整,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功能增强,食欲旺盛,生理功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同时,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补虚强身的作用。
当然,“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并不意味着只有冬季才可以服用膏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要用药与四时相应,结合季节、气候的易发病症,以及患者的体质、疾病,辨证论治,随证而变,也可以用膏方的形式防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