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十四行:末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Sonnet 38

How can my Muse want subject to invent

While thou dost breathe, that pour'st into my verse

Thine own sweet argument, too excellent

For every vulgar paper to rehearse?

O give thyself the thanks, if aught in me

Worthy perusal stand against thy sight:

For who's so dumb, that cannot write to thee,

When thou thyself dost give invention light?

Be thou the tenth Muse, ten times more in worth

Than those old nine which rhymers invocate;

And he that calls on thee, let him bring forth

Eternal numbers to outlive long date.

If my slight Muse do please these curious days,

The pain be mine, but thine shall be the praise.

如果说周围的嘈杂和负能量是某种隐喻式的污染,那么阅读十四行诗就是自我的净化,尤其是在心理环境日益浮躁的当下。跨越了地域和疆界的几百年前的诗歌,从某种形式上看,就是过滤了时代浮华和躁动的艺术生命,让我们的心理建设起某道防线。

阅读本诗时,我竭力让自己搁置不断积累的背景信息,抛却关于诗人和贵族友人的友情或爱情,从更超越的层面进行诠释。这首诗的主题或许较为陈旧,是老生常谈的重复,即在相爱中,对方就是自己灵感的源泉,是自己诗意的促发者。如何促发,怎样表述这一司空见惯的缪斯和艺术家主题,就是读诗之人的关注点。

第1诗节是一句修辞性反问:“我的缪斯怎么会缺少创作主题,既然你呼吸着,你就是精美的诗意,倾注在我的诗中,美好到不配让粗俗的纸笔来表述?”有趣的是,全诗中出现了3次同一个词缪斯(Muse)。第1行中的缪斯更接近于“诗歌创作的诗意源泉”;第9行的缪斯,其修饰词为“the tenth”,即第十位缪斯,暗指友人是除了希腊神话中9位掌管文艺的女神之外的第十位缪斯,其性别存疑,也一直是学界的探究所在,而这位友人自身确实具备阴柔秀美的女性特质。关于第三个缪斯的使用,稍后会提及。

第2诗节中,诗人继续以反问句感恩,认为友人就是赋予自己灵感的神,是一切美好的源泉。他的谦卑在诗句中表现明显:“哦,感谢你自己吧,如果我诗中还有值得你沉吟阅读的东西,谁会是哑巴,不会写诗给你,只要你给予了创作的灵感?”

因此第9行“你是第十位缪斯,要强出十倍”自然出现,借由这强出十倍的灵感之神,诗人也获得了强大的信心,他在第10—12行中悄悄、隐含地赞美了自己的诗才:“那九位老缪斯是诗匠祈求的对象,而召唤你的诗人(暗示这诗人就是自己),就让他写出超越漫长时间的永恒诗篇吧。”其中的“诗匠”(rhymer)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写韵文之人,可是诗歌之韵只是形式,并非核心,因而这些只会押韵和数节奏的人,自然低于诉诸真情和表达诗意的自己。

第13行中出现了第三个缪斯,前面的形容词是“slight”,译文常为“小缪斯”,这个词的作用不仅停留于小或次要的意思中,它在诗歌的韵律、节奏上与第6行的“sight”和第8行的“light”相呼应,而此时的“slight muse”的称谓已经不止于友人,毕竟“小”多少有谦卑之意,因此作“诗人作品”来解更为合适;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处的“小”可喻指友人,第十位缪斯与前9位相比自然可用“小”的前缀加以区分。因而第13、14行的歧义可由读者自行判断:“有着苛刻读者的当代(these curious days)若能对我的小缪斯感到满意,那辛苦是我的,而你的应该是赞美。”

结尾两句是放低自我的谄媚吗?还是诗人在创作中感恩被赋予灵感的真情?换言之,是指灵感对于创作的弥足珍贵?我更倾向于后者,相信艺术创作者都会对灵感乍现心存无比的感恩,那种稍纵即逝、难以把握的感受,如果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啻事半功倍的惊喜。即便论及诗人和友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不对等的情感付出,对于进行艺术创造的诗人,他无价的诗意收获其实已经弥补了现实中的不公和背叛。常言道,政治短暂易逝,艺术永恒不朽。得失的评断,常常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反讽式的错误,必然有一些局限迷障了我们的视线和判断,那些被我们认为受到委屈、不公待遇,贫苦潦倒的人,会在时间的磨砺中,蜕变为永恒和不朽,而那些享乐、富贵、权势之人,或许早就湮没在历史中。

当这些价值判断发生游移和变形后,那些被还原的真谛渐渐水落石出。希望更多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发出的是放松的释然之叹,而非悔恨羞愧的喟然叹息。释然,大多是因为自己抵御浮躁和嘈杂时,面对不公和委屈时,做出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