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经济地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战略地位与经济区划

一、涪陵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地位变迁

涪陵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重庆市域中部和三峡库区腹地,长江横穿东西,乌江纵贯南北,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城区处于长江和乌江交汇处,自古地连“五郡”、舟会“三川”,西通渝戎,东走宜汉京沪,南进酉秀湘黔,历来是川(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春秋战国时期,巴国曾以枳为国都。

秦、汉时置枳县。

唐代以来,涪州一直为州、县治所在地。

宋代,涪州是巴蜀六大商贸中心之一。

清光绪年间,涪州有“小重庆”之称。

民国时期,由于涪陵港与乌江中下游的经济流通量增大,涪陵成为川(渝)东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金融业随之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涪陵一直为地、县(市)所在地,是川(渝)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辐射范围覆盖丰都、垫江、南川、武隆等市县。

涪陵区归重庆直辖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十五”计划初期,重庆市提出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三大经济区”发展战略。“都市发达经济圈”包括主城9区,“渝西经济走廊”包括主城以西和以南的12个区县,“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包括重庆市东部剩余的19个区县。涪陵属于“三峡库区生态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在地理位置上与“都市发达经济圈”相邻,涪陵成为连接主城与库区的战略支点,承担起带动库区发展的任务。

经过“十五”时期的实践,重庆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发展战略,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渝东南,加上渝西经济走廊和都市发达经济圈共四大板块。涪陵被划分到渝东北板块,再次被定位为主城和渝东北、渝东南的连接点,并成为全市建设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2006年底,也即重庆直辖10周年之际,涪陵被定位为“一小时经济圈”的东部增长极,重庆市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中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三峡旅游服务接待基地之一,具有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的山水园林城市,重庆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2010年12月21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10〕37号),指出“涪陵是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决定给予涪陵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全市重要工业基地、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等战略定位。

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明确将涪陵定位为重庆“全市综合产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教育、医疗、应急中心”和“现代化城市”。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出台,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涪陵位于长乌两江交汇口,是长江、乌江水运通道的重要节点,辖区内龙头港是重庆“1+3”核心枢纽港之一。在此背景下,涪陵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涪陵工业园区被确定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2015年10月,重庆市政府印发《关于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批复》(渝府〔2015〕50号),重庆大都市区包括主城9区及周边12区,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重庆成都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涪陵位于大都市区的“涪陵—长寿板块”,重点打造综合产业基地,引导化工、钢铁、装备、材料、汽车等产业集群发展。意在在产业体系、城镇建设、交通配套上全面融入主城,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涪陵。

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包括重庆的渝中、涪陵、万州等27个区县及四川省的成都、泸州、南充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该规划对涪陵的定位是: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特别是涪陵和万州,以及四川泸州、南充一起,被国家定位为成渝城市群的4个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二、涪陵的经济区划分析

经济区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结合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划分的部分区域。

按照促进全区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原则,涪陵可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沿江工业集聚区、坪上现代农业区和后山生态发展区四大板块(见图2-1)。

图2-1 涪陵经济区划示意

注:地理底图采用审图号为渝S(2019)066号的标准地图。

城市功能核心区:包括涪陵新城区和老城区,总面积339平方公里。该区域突出“扩量增效”和“优化提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适度有序扩大城市建设空间,控制工业建设空间,增加城区生态空间。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功能区域,建成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公共服务辐射能力、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区魅力的中心区域,成为构建现代化城区的核心区域和带动全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龙头区域。

沿江工业集聚区:主要包括龙桥(含新石工业拓展区)、白涛、清溪工业园和沿江乡镇(街道)沿江区域,总面积910平方公里。该区域突出城镇化和工业化“两化提速”。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增强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和承载能力。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庆主城和涪陵城市功能核心区的产业转移,适度有序承接城郊农业区和生态发展区的人口转移,尽快形成以提供工业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区域,成为全区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坪上现代农业区:主要包括坪上乡镇和沿江乡镇(街道)非沿江区域,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该区域突出“特色发展”和“山水田园”。有效控制开发强度,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和加工、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等。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和城镇开发,加强对耕地、林地、果园、水产养殖水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以提供农副产品为主的功能区,保障城区基本农产品供应。

后山生态发展区:主要包括后山乡镇,含大木乡、武陵山乡、罗云乡全境,焦石镇武陵山脉区域和李渡街道、义和镇黄草山脉区域,总面积515平方公里。该区域突出“绿色生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围绕生态旅游和新能源开发两大主线,适度发展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和生态产品。该区域是全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主要聚集区域,对核心保护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各类开发活动,引导人口转移,逐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形成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区,成为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产品多样化的承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