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瘟记:中华瘟疫神话小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妖禽异兽能传瘟

絜钩与跂踵是两种能够传播瘟疫的精怪,它们的外形都像鸟。

有一座䃌山,䃌山的南边流过一条河,因山而得名䃌水。站在䃌山上向东眺望,可以看到远处宽广的湖泊。䃌山上生活着一种鸟,名为絜钩,看起来很像野鸭,却有一条老鼠尾巴。絜钩擅长爬树。据说,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暴发瘟疫。

图1 絜钩(明代蒋应镐绘图本《山海经》)

有一座复州山,山上盛产檀树,山南还蕴藏着储量丰富的黄金矿。在这座能令人大发横财的复州山上却栖息着一种危险的鸟,名为跂踵。跂踵看起来很像猫头鹰,但只有一只脚,身后还长着一条猪尾巴。跂踵出现之处,往往会发生大瘟疫。

图2 跂踵(清代吴任臣《山海经广注》)

两晋著名文学家郭璞是第一个认真研究过《山海经》的学者,注解《山海经》后,他又写了一卷《山海经图赞》,为《山海经》中的奇禽异兽各赋了一首四言赞诗,赞诗古朴有趣,含意深远。他这样描述跂踵:“跂踵为鸟,一足似夔。不为乐兴,反以来悲。”郭璞说的“夔”是一种与饕餮、龙、凤齐名的上古神兽,其典型特征也是只有一只脚。《山海经》说它外形像牛,但头上无角,身体为青灰色。夔善于潜水,每次出水入水都会引发暴风骤雨。夔的眼中闪耀着如日月一般的光辉,而它的吼声则像雷声那样响亮。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时,为了鼓舞士气和震慑敌人,便派人捉住夔,用它的皮制了一面鼓。为敲响这面鼓,黄帝又命人捉了雷神,用他的骨头制作鼓槌。当雷神骨做的鼓槌敲响夔皮之鼓时,天地为之变色,日月黯淡无光,蚩尤大军很快便失去了战斗力。《说文解字》等文献又认为夔是一只脚的龙。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有大量夔龙的形象,它们呈现出相似的外形特征:身体狭长,尾部上卷,一足。总的来说,夔是一种驱邪避秽、寓意吉祥的瑞兽。但同样只有一只脚的跂踵并不为安乐起飞,却给人间带来悲苦。

与蜚也能散播瘟疫,它们长得像兽。

图3 (清《禽虫典》)

生活在乐马山上,长得像猬鼠,全身通红如火,所经之处都会引发瘟疫。

太山是一座富饶之山,盛产金矿石和玉石,山间出没一种名为蜚的野兽。蜚形似牛,尾巴像蛇,白色的头上只长着一只眼睛。蜚是一种极其可怕的野兽:它进入水中,水就会枯竭;它路过草地,草就会枯死;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瘟疫横行。

图4 蜚(明代蒋应镐绘图本《山海经》)

蜚简直是万物杀手,它传播的病毒不仅在人群中引发瘟疫,更会污染水源,毒害植物,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万物寂灭,因此郭璞写道:“蜚之为名,体似无害。所经枯竭,甚于鸩厉。万物攸惧,思尔遐逝。”郭璞将蜚与著名的毒鸟——鸩鸟相比。鸩鸟是传说中一种以毒蛇为食的鸟,生活在岭南一带,体型比鹰略大,羽毛为紫绿色,有剧毒。相传,鸩鸟在山泉中洗浴后,泉水就变成了毒水,误饮泉水之人将立即中毒而死。山泉等自然水体中含有寄生虫、病毒等,人类饮用之后患病之事并不少见,这大约就是鸩羽有毒传说的根源。但后来这一说法被利用,鸩鸟的羽毛成了毒药。《左传》说:鸩羽上的毒无色无味,容易溶解于液体中,因此只要将鸩羽浸入酒中,无毒的酒顷刻间便成为毒酒,即鸩酒。

历史上有很多用鸩酒杀人的记录,《南唐书》载:南唐皇帝李昪担心大臣周本的威望太高,威胁自己的统治,就想诛杀他。一次宴会,李昪借故赐给周本一杯毒酒,而周本觉察了李昪的意图,将半杯酒奉还给他,以示君臣一体。正当李昪不知所措之时,宫廷乐人申渐高借献艺之机,请求李昪将酒赐给他,并当场饮下,还将酒杯揣在怀中带走了。可惜,这位顾全君主颜面的乐人没有等到皇上派人送去的解药便“脑裂”而亡了。因鸩毒太过猛烈,不少朝代都曾出台过禁令,比如晋代朝廷曾下令严禁鸩毒,并且不准鸩鸟过江,私人喂养的鸩鸟被发现后都被当场烧死。

鸩毒在中华历史上令人谈之色变,但郭璞认为蜚兽之毒更甚于鸩毒,关键在于它的传染性很强。在蜚兽散播瘟疫的神话叙事中,先民注意到瘟疫的传染性。蜚兽体型再巨大,也只接触一部分草木、水体,却能引起整个水源的枯竭,整片草地、森林的死亡,这其实暗含了先民对病毒传染性的认知。

上述四种鸟兽传播瘟疫的原始神话虽然叙事情节简单,却代表了早期人类对瘟疫的产生与传播规律的初步认知,传达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人类大规模的传染病是哪里来的?早期瘟疫神话认为是动物散播的,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可能向人类散播病毒。当然,这些动物并非日常生活中习见的模样,先民赋予它们特出的形态,让它们成为某种精怪,以增强神话的神秘性和说服力。这是将日常经验神话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日常经验总结与提炼后的产物。我们将这些内容还原、扩充后,便能看到先民对于携带病毒的动物类型的认知。跂踵是猫头鹰与野猪的组合,絜钩是野鸭与老鼠的组合,蜚是野牛与蛇的组合,大约指向刺猬、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散播瘟疫的精怪被想象为这些野生动物并非偶然,而是先民在长期狩猎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他们发现这些野生动物与人类传染病之间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今天发达的医学已经证明动物能传播许多传染病,比如禽流感、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先民虽没有发达的生物研究技术,却有着丰富的生活知识。在上百万年狩猎动物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动物传播疫病的经验。在文字尚未产生之前,在口传神话作为重要的记录和解释工具的早期社会,为了防范疫病,先民将他们认为的可能传播疫病的野生动物神化,创造出早期瘟疫神话。这种文化行为不仅是对传染病来源的解释,同时也是对后人的警示,提醒我们在接触这些野生动物时应该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