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 第十一
【题解】
治本,就是治国的根本。
本篇主要论述了君主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的问题,其中把发展耕织和“使民无私”作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治国的根本问题,认为治国的办法是精神感召,要对人民广施恩惠,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不误农时,不要过分地掠夺,不竭尽民财。这样人民才能拥护君主,实现国泰民安。
【原文】
【注释】
【译文】
一般治理百姓要用什么办法呢?我会这样回答:如果没有五谷杂粮,百姓们就不能填饱肚子,如果没有丝麻织成衣物,百姓们就会没有可以遮盖身体的衣物。所以,吃饱肚子要靠粮食,遮盖身体要靠衣服。男人耕地种田,女子在家纺线织布,百姓专心从事耕种纺织而没有其他干扰,那么国家就会有充足的粮食物品储备。提倡男人不要去从事奢侈工艺品的雕刻制作,女子不要去绣制装饰过于精美的织物。木制的食器容易漏水,金属的食器有腥膻气味。圣人饮用的水来源于土地,食用的粮食生长于土地,所以他们就用陶土制作饮食用具,这样,既可以杜绝浪费,又不会因为加重征敛税收而使天下百姓增加负担。
可现在的情况恰恰与之相反,金和木的本性是不怕寒冷的,如今却要披上锦绣作为装饰;马和牛的本性是吃草喝水,如今却要让它们吃豆料和粮食。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它们的本性,所以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限制。春天和夏天能让男人安心地在田里耕种,秋天和冬天能让女子安心地在家织布染帛,这样一来,百姓们就不会面临贫困了。可现在的百姓们各个穿着短小粗糙的衣服,衣不蔽体,吃着粗糙劣质的粮食,食不果腹,这说明国家丧失了有效的治理方法。古时候土地肥沃与贫瘠的程度和现在没什么两样,古代人和现世的人勤劳与懒惰的程度也没什么两样,那么为什么古人能够得以丰衣足食,而现在的人却缺吃少穿呢?这是由于如今男人经常被官府征去服役,所以没有时间耕地种田,女子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农事,也很难有时间专心纺织,这样的话,百姓们又怎能不饱受寒冷和饥饿的折磨呢!究其原因,就是古时候的耕织制度能得到有效的施行,而现在,这些好的制度早已被废止了。
【原文】
【注释】
【译文】
所谓的国家能被治理好,就是教育百姓们没有私心。百姓们没有私心,那么天下间所有的人都会成为一家人,而每个人都不再只顾自家耕地私自织布,受寒时大家一同忍受寒冷,挨饿时大家共同抵抗饥饿,共度难关。因此,即使你家中有十个子女,也不会为多增加的一份饭而苦恼;即使你家只有一个子女,也不会为减少一份饭而减少一份社会责任,这样的话,人们哪里还会吵吵嚷嚷、酗酒闹事,以致于败坏良好共处的社会风气呢?如果百姓们相互轻视不尊重,私欲就会产生,私心也会随之膨胀,这时候,争权夺利的祸患就会随之兴盛而起了。如果此时恣意萌生一位暴虐自私的国君,倒行逆施,那么百姓们只好效仿他吃自己储存的粮食,把钱财储存起来独自享用,而一旦百姓为了私利违反了禁令,国君就拘捕他们加以治罪,那么这还算什么万人之上的好国君呢?
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政治清明,而且能够坚持执行国家的制度,教导百姓没有私心。身为臣下的没有私心就不敢自私自利,那么也就没有为非作歹的坏人了。人们自觉回归到善良的本性,共同追求治国的根本原理,共同遵循无私的准则。那么,内心里膨胀的私欲就会消失,彼此之间私利的争夺就会停止,监狱里自然也就没有了囚犯,劳动的人就会遍布田野,生产的粮食就会不断增多,百姓们就会安居乐业,就连边远地区的人民也都能受到君王的关怀,而且国家于外没有敌人来侵犯,于内也没有暴虐祸乱发生,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将国家治理到最好的境地了。
【原文】
【注释】
【译文】
苍茫的天空,没有人知道它的边际。古代五位英明的帝王,又该遵行谁的治国法则呢?过去的时代不会再回来了,对于未来也不能只是徒劳地等待,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创造罢了。纵观历史,能够称为天子的,都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其一就是要目光远大,智慧过人;其二是就要将恩泽广施天下;其三是要有洪大的功业伟绩;其四就是英明勇武能够天下无敌,这都是天子必须要做到的大事。不把野生的动物当作祭品,不把杂七杂八的读书人当成博学知变通的儒者。
如今有人说:“百里宽的海水,不够一个贪得无厌之人饮用;三尺宽的泉水,却能让三军之众止渴。”依我看,人的贪欲是由于没有节制而产生的,邪恶是由于没有禁令遏止而产生的。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精神上感化他们,然后采用因势利导,再有就是不能耽误农夫耕地种田的时令,不去掠夺百姓的财物。要想彻底禁止人们做坏事,就必须使用强制的武力和严厉的刑罚制裁才能成功;鼓励人们做好事,必须从思想上教导他们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