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三要:识人、管人、用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被“光环效应”所蒙蔽,看人要全方位

光环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指由于对某个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和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爱屋及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和特点,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和扩散,所以人们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有报道称,大明星玛丽莲·梦露死后,有一位叫艾尔克斯的收藏家买到了梦露的一只鞋子,他把梦露穿过的这只鞋子拿到市场上展示,如果参观者想闻一下,须出100美元,尽管如此,出钱去闻的人仍旧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梦露的鞋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梦露头顶上耀眼的“光环”所产生的“光环效应”。

很显然,光环效应其实就是人们对别人的评价有些以偏概全,而这种评价是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产生的。因为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者缺点会被别人无限放大,而其他的特点则会被人们忽略。甚至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把一切好的品质都赋予他,认为他所使用过的东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有一定负面作用。

朱玲毕业于一所专科大学,毕业后凭着关系进入到一家外贸公司做职员。作为新人,学历不高,加之又是凭着关系进来的,所以,朱玲的上司和周围的同事都不看好朱玲,认为她其实就是一个混饭吃的人,所以有什么重要的工作,上司从来不会想到她。

一次,公司里来了一个英国客户洽谈业务,恰巧翻译出差了,经理的英语听力还不错,但是口语很糟糕,没办法和对方沟通。这可把大家急坏了,要知道连沟通都成问题的话,这项业务肯定没戏了。正在这时,平时不太说话、大家也一直不看好的朱玲主动走上前,对经理说:“可以让我试试吗?”经理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看朱玲,虽然很不愿意,但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还是点了点头。

于是朱玲开始和英国客户交谈。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朱玲就凭着自己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超强的专业能力征服了客户,英国客户当场就同意签订合同,并对经理提出了一个要求:“签订合同后,我希望和贵公司的合作由这位小姐全权负责。”经理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事后,公司几乎所有人都对朱玲刮目相看了,对其投去了赞许和羡慕的目光。经理更是愿意提拔朱玲,有什么重要的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人们总是习惯看一些表面的东西,因为它很主观,不用动脑筋。但是仅凭主观臆想为人处事,必然会出现许多失误,就像这位经理一样,认为凭关系进来且学历又不高的人能力自然不会高,谁曾想,在他的下属里竟藏着这样一块金子。领导者在看人识人的时候,只有打破“光环效应”,才能不被所谓的“光环”所蒙蔽,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

汉代叱咤风云的大将韩信,早年家贫,又不会做买卖,常常寄食于别人,很多人都嫌弃他。淮阴屠户当众欺负他,使他蒙受“胯下之辱”。他后来投奔项羽,不受重用。汉丞相萧何不计其过往劣迹,慧眼识英才,发现他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于是月下追韩信,向刘邦保举他做大将军,并勉励他施展才华。在漫长的楚汉战争中,韩信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立下了大功。

如果刘邦总是用韩信受过胯下之辱的往事来衡量韩信的才能,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他,那韩信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武夫、无才之辈,一代人才就会因此而被埋没。

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种种偏见,许多领导者总是存在把员工看扁、看错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就在于不能从整体上看员工。下面总结的是一些整体看员工的方法:

1.用发展的眼光看员工

俗话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员工是会变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员工,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如果领导者总是用老眼光去看一个员工,就会把他看错。不断更新自己的眼光,是知员工、识员工的关键环节。

2.要全面地看员工

所谓“要全面地看员工”,就是要对一个员工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长处和短处作全面的考察,不能以偏概全,做出“盲人摸象”的错误行为。

3.要历史地看员工

所谓“历史地看员工”,就是要求领导者既要看到他与其所在团队的共同之处,又要看到这个员工的个性,具体的人要具体看待。

在企业里,很多领导者在认识员工的过程中,经常会以点概面,出现“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况。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认识一个员工。领导者只有从整体来认识员工,才能对员工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真实的把握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