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身体语言的十条戒律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掌握窥探他人内心的本领,因为这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人际交往,达到自己的交往目的。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这一本领,因此,心理学家建议,要想掌握身体语言的秘密,就需要掌握十条戒律。
戒律1:用心观察,做个称职的观察者。
对于想解密身体语言的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现在,我们先来假想一下,假设坐在你对面的人正在向你倾诉内心的苦水,但你的耳朵里却塞着耳机,不难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举动。任何一个称职的聆听者都不会戴着耳机参与谈话。事实上,一些人在面对身体语言时,就好比戴了耳机一样,根本没有察觉到对方身体发出的信号。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些信号不是无法发现,而是人们疏于观察。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实验的主导者穿上了大猩猩的服饰,然后,他从人群中走过,与此同时,其他的一些活动也在进行,结果,实验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没有注意到这只异常的“大猩猩”。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你也会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抱怨:
“那时候我在跟他争吵,但不知不觉中,他居然打了我,我怎么就没有察觉到呢?”
“昨天我的丈夫突然对我提出来离婚,我当时都蒙了,我以为他一直很满意我们的婚姻。”
“学校老师打电话来告诉我,我那15岁的儿子居然嗑药三年了,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
“我以为老板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但是没想到他却把我解雇了。”
从这些抱怨的话中,我们看到了悔恨和惊诧,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些结果,与他们疏于观察是分不开的。
的确,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我们并未接受过这门课程的教育。幸运的是,经过后天的努力,我们是可以获得这门技能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观察——用心地观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不应该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应该是一种自觉、投入的行为,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精力和专注力方可练就的能力,同时,它也应该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获得的能力。
戒律2:结合具体环境观察。
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时,如果能将其所处的环境也考虑其中,你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比如,假设你所观察的对象是刚目睹一场车祸的人,你会发现,人们表现得很震惊,然后是茫然地走来走去,甚至还有可能走向那些经过的车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人们的大脑受到边缘系统的控制,于是就会出现颤抖、迷失方向、紧张等不适现象。
所以,当一个人出现以上现象,我们可以想一想其中的原因。
戒律3:认识普遍存在的非语言行为。
有些身体语言具有普遍性,如人们有时会紧闭双唇,这清晰地说明了他们遭遇了麻烦或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这被称为嘴唇按压。抓住对方一点不自觉的动作,有时可以有效地处理一些问题。
戒律4:解密特异的身体语言。
普遍的非语言行为构成了一组肢体线索,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但还有一种身体语言线索,是只专属于某一个个体的独特信号。
想要识别它们,就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熟人,相处越久,就越容易发现。例如,你的同学在考试前有挠头或咬嘴唇的动作,你应该明白他非常紧张,这样的举动是他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后你便会一次又一次地看到。
戒律5:与他人互动时寻找基线行为。
对于周围的人,你必须注意仔细观察他们,比如他们的坐姿是怎样的,常常如何摆放物品等,这样能帮助你分辨出他们的常态与特殊状态。
戒律6:寻找多种信息综合判断。
精湛的应对能力能提高你通过观察获得多种信息的能力。掌握的行为信号越多,越能帮助你接近最真实的答案。
戒律7:一个人行为的变化很重要,它会告诉你这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意图。
比如,当一个满心欢喜奔向主题公园的孩子被告知公园已经关门时,他的行为会立刻发生变化;当我们从电话里听到不好的消息或看到某件令人伤心的事情时,我们的身体会马上对这种改变做出反应。
戒律8:学会发现虚假的或误导性的非语言行为同样很重要。
练就这种区别真线索和误导性线索的本领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不仅需要用心观察,还需要缜密判断。
戒律9:区分舒适与不适,帮助你找到译解非语言行为的侧重点。
戒律10:观察要细微。
心理启示: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注意不到周围世界的细节变化,因此,也就意识不到周围环境的丰富多彩。一个人举手投足间的动作可能与他的思想或目的大相径庭,但是却没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