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尼采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断成长,成长的不仅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知识层面、思维和方法等。比如,曾经我们一直坚信的某些真理,随着我们知识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我们逐渐认识到那些所谓的真理是错误的,曾经我们坚信的原则和信条也会变化,这些改变并不是说我们过去的看法是错误的,知识表明事物在变化而已,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随时调整自己。
的确,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一个人只有以积极的、阳光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才能拥有快乐的心情,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转换思维,时时心存感激不忘欣赏生活的美好,保持均衡的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因此,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快乐,就要敞开心胸,就要学会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变化。
在《郁离子》里有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在路上碰到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正坐在路旁哭泣。这个年轻人感到有点好奇,于是上前询问:“老人家,您为什么会这么悲伤啊?”
老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回答道:“我的命真苦啊。我年少时,当权的皇帝喜欢与武者交往,于是我便拜了一位武者为师,可待我学成之后,那位喜用武者的皇帝已经驾崩了。新上任的皇帝又喜欢文士,于是我又拜了一个秀才为师。待我学成后,新任国王却又喜欢年少者为师,而我那时已两鬓斑白。就这样,我最后一事无成。现在我走在街上,忽然想起了这些经历,所以才在此痛哭啊!”
这位老者文武俱通,不可不谓是个人才,但却一事无成,不得不让人叹惋。事实上,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候,我们对于某些目标的成功也都是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你把毕生的时间都花在了追悔过去上,而不去执行一些实际的计划,当你年迈之时,只能悔之晚矣,而学会放下那些执念,你才可能充足人生,迎来新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就好比一只口袋,当袋口封上的时候,人们会发现,里面装的全是没有完成的东西和令人遗憾的东西。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要一味地沉浸在悔恨和遗憾中,因为陷入悔恨中,你就无法取得新的进步。
英国也有一句名言:别为牛奶洒了而哭泣。这些都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小心在人生旅途上栽了个跟头,请千万不要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继续走好往后的每一步,否则等待你的将会是无尽的失败。
尘世之间,变数太多。事情一旦发生,就绝非一个人的心境所能改变。伤神无济于事,郁闷无济于事,一门心思朝着目标走,才是最好的选择。相反,如果跌倒了不敢爬起来,不敢继续向前走,或者就决定放弃,那么你将永远止步不前。
面对变化,我们若想取得进步,就要走出悔恨和自责的心理误区,你应学会勉励自己:“我要振作精神,跟命运搏斗,我要把痛苦化为力量,设法有所建树。”实际上,在变化面前,我们不停下来好好想想、歇歇脚,失利正好给了我们反省的机会,这更利于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
对此,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
然而,在面对困难和失利时,我们总是听到一些女人不停地抱怨,不断地自责。这样一来,将自己的心境弄得越来越糟。这种对已经发生的无可弥补的事情不断抱怨和后悔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前面一片明朗的人生。
在遭遇困难时,可能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我能成功渡过困难吗?当然能,但前提是你不要被面前所谓的“失败”吓倒,或者怨天尤人,而应该先冷静下来,找到问题的缺口,才能反败为胜。
具体来说,你需要做到:
首先,你要接受事实,承认失败。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程。”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当事情已经发生时,我们只能接受。“事必如此,别无选择”,但这并非容易的事情。你需要常提醒自己。
其次,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找不到新的解决方法。
曾经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艾森豪威尔总统:“为什么你的周末比别人的时间都长呢?”对此,艾森豪威尔说:“我不相信,无论你从事什么,可能是自己的营生,或者是政府人员,你既然坐到办公室里,就应该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因此,我们最好要避开那些琐事的干扰,而应该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基本决策上。只有这样才会作出更好的判断。”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艾森豪威尔的话,当你遇到重大的难题时,不要马上放弃,先放下手边的工作换换气氛,当你回来重新面对原有的难题时,答案便会不请自来了。
最后,把握要点。
遇到问题,你应冷静下来,想想是不是曾经有其他人遭遇过类似的问题,却成功地加以克服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好问题,俗话说:“打蛇要打在七寸上”,“七寸”就是蛇的致命处。我们对待问题,也要把握住问题的“七寸”,才能把问题“置于死地”。
总之,无论过去如何,无论你犯了多大的错误,你都不要学会坦然接受,只有收拾心情,尽力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我们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