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胃脘痛(消化道出血)案
潘某,男,47岁。初诊时间:1983年2月12日。
主诉:胃痛4小时。
诊查:患者有胃病史3年,因劳倦胃痛发作半天,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浮肿,指甲无华,大便如柏油样,舌淡嫩,苔白,脉虚。血常规:血色素5.5g,白细胞总数3.6×109/L,中性57%,淋巴45%,酸性3%,血小板65×109/L,大便潜血阳性。
中医诊断:胃脘痛(脾不统血型)。
西医诊断:消化道出血。
辨证分析: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的病理反映,不仅与脾主统血直接相关,而且与脾之化生气血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发挥固摄作用,血液就能循其常道而不致溢出脉外,故脾统血的作用是脾气化生血液和固摄血液功能的综合体现。脾胃素虚,或脾胃因饮食所伤,或劳倦思虑伤脾,或久病耗伤脾气,均可使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气血虚亏,固摄无力,则血溢脉外而致出血。
治则治法:温脾统血。
处方:西党参12g,三七粉3g(吞服),炒白芍10g,乌贼骨15g,炙甘草5g,焦神曲10g,生黄芪15g,炮姜6g,炒白术10g,仙鹤草10g,熟大黄8g。3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服上方6剂,复查大便潜血阴性。去熟大黄,加炒扁豆10g。14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随访:半月后复查血常规:血色素8.5g,血小板9×109/L。再服上方20剂后身体渐复。
【按语】此案患者原有胃病史3年,平素脾胃虚弱,加之劳倦伤脾,脾虚不能统血而发为便血。正如孙思邈所言:“亦有气虚夹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败,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治宜温中益气,健脾止血。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补气统血;大便柏油样,故以三七粉、炮姜、仙鹤草、乌贼骨、熟大黄止血守络;白芍配炙甘草缓中止痛;焦神曲健脾增食。药证相符,故而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