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小生意(《商界》2020年第7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观点 |O P IN IO N

海南与香港的不同与同

“王于兴师,与子偕行。”

文/程实
经济学家

自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至今,市场聚焦于比较海南与香港的异同之处。

我们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全局之下,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海南与香港将承担各具特色的战略职能,其差异性贯穿于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全局作用与体制特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对标香港,海南的成长之路既有制度设计的形似,更有精神内核的神似,为两地的同气连枝、深度合作奠定了多维基础。展望未来,海南与香港求功能之“异”,存合作之“同”,互补、呼应、传承将成为未来两地关系的长期主题。

海南的未来并非第二个香港,而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全局思路,“未来的海南”与“现在的香港”具有截然不同的战略职能,两者的差异性将清晰体现于4个层面。

第一,就功能定位而言,现在的香港是全球排名第6的国际金融中心,重在连通境内外的贸易流与资金流。而未来的海南将成长为要素自由流动港,引导物资、资本、人员、技术和数据等生产性要素的全球性集聚、配置与融合。

第二,就产业结构而言,贸易、金融、地产、旅游、服务构成当前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相较而言,未来海南的产业结构更加向“实”、向“新”,在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聚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主动拥抱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同时,也有望获得工业互联网、D C EP等中国产业升级领域的先发优势。

第三,就全局作用而言,现在的香港是投资中国的“虚体”,外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内接“陆港通”、“债券通”等便利性工具,为国际资本投向中国内地提供渠道。未来的海南则是投资中国的“实体”。全球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3.5万平方公里的地理空间,叠加“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设计,有望吸引国际资本在海南落地生根,直接融入中国实体经济的大循环。

第四,就制度特征而言,基于“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独树一帜的竞争优势与发展路径。与之不同,未来的海南在基本制度上与内地一致,更利于放开手脚,发挥“试验田”的先试先行功能。并且,海南的创新成果也更加体现中国特色,更易于向内地移植,从而推动高水平开放从“特例”变为“惯例”。

对标香港,海南的成长之路既有形似之表,更有神似之里。

着眼于外部的形似,一方面,从“自贸区”升级为“自贸港”,海南有望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低税率等制度优势上比肩香港。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划分为稳扎稳打、逐层推进的3个阶段,亦相近于香港营商环境发展的探索路径。深究于内部的神似,琼港两地具备同气连枝的精神特质。

回顾历史,香港从边陲渔村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端赖于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狮子山精神”。与之辉映,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余年来,海南在金融、医疗保健、绿色产业、教育和旅游等方面积极突破,展现出相似的奋斗精神。

展望未来,基于一系列制度创新,海南有望孕育出“五指山精神”,在开拓自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4大精神特质:1.包容的氛围;2.理性的认知;3.自我的解放;4.自律的气场。由此,海南“五指山精神”料将与香港“狮子山精神”掎角呼应,构成两地深度合作的人文底蕴。

海南与香港唇齿相依,未来有望偕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