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影响你一生的DISC识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2 打开乔哈里视窗

想当年,大家都沉溺在玩QQ,聊天、写心情、养宠物、布置空间,仿佛QQ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为了增加互动效果,QQ官方特意推出了“好友印象”,每个人都可以给好友“贴标签”,同时在他的标签下+1表示认同。

假如被贴上了:帅气、有才、聪明、独断……

帅气?算你有眼光,我也这么认为。

有才?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聪明?一直不觉得自己聪明,过奖过奖!

独断?我怎么独断了呀?贴这个标签的人给我站出来!

大多数人的普遍做法是,把所有夸赞自己的标签留下,默默删去那些有损个人形象的标签。

这样的互动,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只是当初年纪小不懂事,没有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

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出发,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这两个维度,将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未知区,这个理论被称为“乔哈里视窗[3]”。

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模型,它聚焦于自我意识的发现和反馈,恰是我们探讨的重点问题“我是谁”。

img

开放区:我知你也知。包含了任何我想告诉你,告诉全世界的“关于我”的信息,这扇窗是双向透明的,属于公开展示。譬如,我的名字叫俞亮,我是一名培训师,坐标苏州。

盲目区:我不知你知。包含了被你发现,但我自己没意识到的“关于我”的信息,这扇窗是单向透视玻璃,需要你给我反馈。譬如,菜叶仍卡在牙齿里,前门的拉链忘了拉上,这时候需要有人仗义相救,否则自己会洋相百出,好尴尬!

隐藏区:我知你不知。传说中的个人隐私,这是我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处于保密状态的“关于我”的信息,这扇窗也是单向透视玻璃。譬如,我的年龄一栏写了“80后”,但我不会告诉你具体是哪一年。当然,有人喜欢把“婚姻状态”“感情状态”放在这个区域中。

未知区:我不知你不知。关于“我”的潜力、潜意识、潜在需要,往往都在这里,这扇窗是神奇的窗,平时紧闭,偶尔开启。譬如,张三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恶少准备捏这个软柿子,阻止他进京赶考,张三情急之下,使出浑身解数,居然反杀了恶少!自此,坊间流传起“张三疯”的传说,张三的战斗数值被曝光,最后尽人皆知,张三的“武功”也从未知区转移到开放区。

前面让大家拿A4纸写下九宫格,现在到了揭秘的时候了。

譬如有一个词——“妻管严”。

你写了,别人也点头说“没错,你就是这样的”,这是开放区。

你写了,别人说“原来你是妻管严啊,看不出来啊”,这是将隐藏区转为开放区。

你没写,别人说“你不也是个妻管严嘛”,这是盲目区。

至于未知区,你既没写出来,也没人告诉你,有待生活的解锁。

我们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最大的忌讳就是“定论”,举个例子,爱因斯坦9岁的时候甚至不能完整说话,他妈妈和“权威”专家一度说他是智障者,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没有他,就没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无论打开什么窗,我们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看别人、看这个世界。

世界是变化的,人是发展的,人活着的每一天,都在进行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