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造反者鲜有人为亡秦而战
虽然,秦末的战乱被后世描绘成反抗暴秦的统治,而历史的真相却是:秦始皇不是暴君,秦不是暴政(请参见《真秦始皇》),造反者也大多不是为了亡秦!
如果秦帝国明智地把守秦故国关口,黄河以东六国故地的造反者,很快就会因为争相称王而形成割据,然后他们又会为争夺地盘而互相厮杀。就如同秦始皇消灭诸侯统一中国之前的景象。
没有人再会想要亡秦。
(1)陈涉占领陈县,随即享受王权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陈涉造反起事之后,很快就停下来急不可耐地称王了。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带兵打仗去冲锋陷阵。他干的事情不是杀秦军,而是杀自己的造反兄弟。上行下效,谁都不是傻子。所以,最初跟随陈涉起事的人,一旦有了实力,占了块地盘,立刻自立为王,再不把陈涉当回事了。前面我们提到的陈涉部下武臣,在他自立为王之后被杀之前,还有这么个插曲。武臣自立为王后,派手下人韩广向北去攻占燕国故地,韩广到了燕地,立刻就不听武臣的招呼,自立为燕王。
韩广出发前,武臣怕韩广跟自己一样,攻占燕地就自立为王,也学陈涉的做法,把韩广的家人扣押做人质。起初韩广也害怕家人被杀,有人就分析给他听,说武臣不敢:
“赵王武臣西面有秦国为敌要防御,南面有陈涉的张楚为敌也要防御,必然没有力量来攻打我们。何况陈涉比武臣强大,尚且不敢加害武臣的家人,武臣怎么敢加害你韩广的家人?”
听这话,韩广便肆无忌惮了。果然,几个月后,武臣不得不乖乖地派人把韩广母亲和家人送还燕国。
事情至此,武臣和韩广的恩怨还没完。
武臣大约是想想心里窝囊,于是就和宰相张耳,将军陈馀带领军队推进到燕国的边界,想要寻找机会攻打韩广。一天赵王外出,不小心却被韩广的军队突袭抓走了。燕王韩广于是囚禁这个曾经是自己顶头上司的赵王,要求赵国拿一半的土地来赎。
赵国的宰相张耳和将军陈馀派去好几个谈判的使者,都被燕王韩广杀了。两国相争还不斩来使,看看造反者的德行。派出去的使者一个接一个被杀,张耳、陈馀束手无策。
接下来,司马迁讲了个故事:
有个在赵王行宫里打杂的小卒对周围人说:“我能去为宰相游说燕国,把赵王救回来。”
众人都笑话他道:“谈判的使者去了十几个了,都没活着回来,你有什么办法能把王救回来?”
同伙笑话,这小卒也不急,独自来到燕国的营垒前叩关。燕国的将军闻讯接见他。这小卒不慌不忙地问燕将:“知道为臣的来干什么吗?”
燕将说:“不就是想救赵王吗?”
小卒又问:“君知道张耳和陈馀是什么人吗?”
燕将回答:“听说是贤明之人。”
小卒还问:“知道他们的志向吗?”
燕将回答:“想救赵王回去。”
小卒这会儿不问了,而是笑:“大人你是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志向。赵王武臣和张耳、陈馀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赵国数十座城池,他们都想南面称王,有谁甘愿只做个将相?做臣子和做君王那能相提并论吗?张耳、陈馀都想称王,只是顾及战局刚刚稳定,不敢立刻三分赵国而称王,只好按照年龄长幼,立武臣为赵王,以维系赵国的民心。现在赵国已经安定,这两人正欲分赵而称王,只是苦于没有借口。现在将军你囚禁了赵王,这两人正好名义上救赵王,实质上是想逼燕国杀之,这样,两人就能分赵而自立了。以赵国一国的兵力就能拿下燕国,不要说这二人相互配合,又以杀赵王的罪名为号召,消灭燕国,还不易如反掌!”
燕国的将军听了这番话,觉得有理,就释放了赵王武臣。那个小卒子就和赵王一起乘车凯旋而还了。(13)
这个故事,从事件来说真的,因为韩广没杀武臣,从情节来讲就不一定了,是否真有这么个小卒?是否真说了哪些话?那么多使者去了都没了脑袋,这个小卒如何这么幸运?但是,司马迁通过小卒之口,对当前造反者的心态描述,还是符合逻辑能够服人的。
虽然武臣从韩广那里捡了一条性命,但是他也没能活几天。不久,他就被自己的部下李良所杀。韩广也没活多久,他也是被自己的部下臧荼杀死。臧荼后来也死于部下的刀下,赵王武臣的宰相张耳和将军陈馀不久也反目,陈馀攻击张耳,没能把他杀死,反过来张耳杀死了陈馀。
《史记·陈涉世家》这样写道:“在这个时候,到各地去攻城略地的将领,数不胜数。”(14)
但是,《史记》还少写一句话,那就是:“这些将领攻城略地之后,都是自己赶紧称王,然后是为地盘厮杀,根本没有人向西去攻打秦国都城咸阳。”
陈涉想不想灭秦?
想,但那是嘴上想。
如果真想灭秦,为什么你不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向西号召民众攻城略地?
陈涉不管他以前在军队中当过什么官,造反前只是一个佃农,可是作威作福起来,甚至超过豪门出身的项梁、项羽。
项梁造反以后,自始至终都还是率军东奔西走,与秦军厮杀;项羽更是身先士卒,战不畏死。那好歹是名门之后,好歹从小也是娇生惯养。
(2)六国后裔,不念旧情刀兵相见
如果说,陈涉的造反派自相残杀还情有可原的话,六国贵族都与秦始皇有破国夺尊的仇恨,理应合力亡秦才是。非也!六国贵族同样是自相残杀。甚至同姓相残,毫无人性。
田儋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齐国王族,他的堂弟田荣、田横也是当时齐国很有势力的豪门。陈涉造反自立为王后,田儋假装捆绑着自己的家奴,带着家丁来见县令。田儋谎称家奴有罪,请求县令准许杀死家奴。县令不知有诈,放其入室,于是田儋杀死县令,自立为齐王。
这个时候,陈涉派手下人周市带兵向北去占领齐国,结果,抵抗他的不是秦帝国的军队,而是自立为齐王的田儋。虽然田儋的军队是刚集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但陈涉的军队更差。两军对阵,周市大败。
不过田儋也没当几天齐王,不久他就兵败被杀。
田儋死后,他的堂弟田荣收拾残兵退往东阿(今山东东阿县)。这个时候,齐人又立原诸侯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国,田间为大将。败退到东阿的田荣闻听大怒,立刻发兵攻打田假。田假战败逃走,田荣便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己为相国,弟弟田横为将军。
这之后,田氏之间又不断攻杀。最后的结果是,参与造反的齐国王公贵族全都死在争权夺利的战乱中。
(3)刘邦也在向造反派兄弟大打出手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陈涉造反称王之后,刘邦由于有家不能回,也就起事跟进。沛县的官吏如萧何、曹参、樊哙等为刘邦招集沛县的年轻人,共得二三千人。随后刘邦率众去攻打胡陵、方与、丰邑等地,占领了这些地方之后,把丰邑作为根据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刘邦派一个名叫雍齿的人守卫丰邑,自己率领军队去攻打薛县扩大地盘。这个时候,陈涉派魏国人周市来争夺地盘。周市不去与秦军作战,反而来夺取已经被造反者刘邦占领的封邑。
周市仗着兵多势大,派人威胁替刘邦守城的雍齿道:“丰邑过去就是魏国的旧都,现在魏地已经平定的有几十座城池。你如果归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驻守丰邑。如果不归降,我就要屠灭丰邑。”
雍齿本来就不愿意归属刘邦,周市一威胁,他就顺势反叛刘邦,归顺了周市,为魏国守卫丰邑。
刘邦闻听大怒,立刻放弃与秦军作战,回军攻打丰邑。可是战事不利没有攻下,刘邦还病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又急又气闹的。老窝没了,下属反叛,又急又气也在情理之中。刘邦只好退兵回沛县,心里痛恨雍齿和丰邑的子弟背叛他。这时他听说东阳县的秦嘉立景驹做了楚王,驻守在留县,于是前去投奔,想向他借兵去攻打丰邑。没有史料记载秦嘉是否借兵给刘邦,但是因为忙于借兵报仇,刘邦在萧县西面遭遇秦军战败。从秦嘉处离开时又遇见了正在追击陈涉的残兵败将的章邯部将。刘邦再次战败退回留县。大约是听说秦嘉曾杀死陈涉派来的使者,所以刘邦不敢久留,只好带兵寻找薄弱地方,以求找个安身之地。这时传来陈涉战败被杀的消息,又听说项梁在薛县召集各路人马开会商议大事,刘邦就带着一百多随从前去见项梁。在项梁军中,刘邦得到了项梁慷慨的帮助。项梁给刘邦五千人马,五大夫级的将领十人。刘邦得了项梁赞助的人马后,不是去与秦军作战,而是立刻回去攻打已被陈涉部将周市占领的丰邑。(15)
为什么造反者这么急切地自相残杀?
答案显而易见:争权夺利而已!
没有人造反是为了灭亡秦国。不然,强秦还在,大家应该精诚合作,同舟共济,怎么能这么急不可耐地同室操戈?
因为目标是权、利,所以权利就成为这些人行为的最高准则。为了权和利,什么君臣,什么战友,什么骨肉宗亲,什么故交朋友,全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杀之!
在所有的造反者中,如果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项羽叔父项梁。不一样的行为目的,自然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