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多种渠道进行感恩教育活动
是年少不知父母恩,还是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才懂得父母恩之重?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和亲情关爱。正处心智发育期的孩子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或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儿童,如果从小很少受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感谢自然恩赐之恩的教育,难免失去对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认同。因此,感恩教育就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花一样,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社会和谐的前奏。
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其必要性。现在许多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开展感恩教育正是为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感恩教育首先是让学生对父母、师长、朋友心存感恩;其次是发现身边点滴的爱,懂得爱,让每天发生的琐碎小事变得亲切而感动;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懂得付出是报恩,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同时重点利用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
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事例以及从网上查找一些感恩方面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活动从文学与思维校本教材种选择了背影、以小见大、悠悠寸草心和地震中的父子等几篇文章,作为文学欣赏时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
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
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孩子走出课堂,同时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在家中,如每天给父母、老师、同学一个问候,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实事等。在社区里,以至上升到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隔一段时间,在班上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使学生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对学生进行感恩活动是一个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要想让学生的认识从单纯的点滴行动上升到对社会的感恩,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不断的磨合中,争取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最大的收获。
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与之相反,也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
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县局《关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为主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感恩父母主题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实践性强的“孝敬父母心存感恩”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孝敬升华为博爱。
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关心他人、知恩图报,学生树立了感恩之心,能够使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更使学生把这种爱化作了博爱,能够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能够时时、事事、处处心存感恩,使家庭充满和谐、充满爱心、充满希望。
(1)从实践体验入手,开展父母感恩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进行全员发动,公布了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内容,利用广播向学生发出号召,要求根据不同年龄,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在走读生中开展“每天一件家务事”活动,学校统一设计“家务登记卡”,要求学生每日及时登记,家长填写反馈意见,并据此评出“知恩少年”。
(2)从班会队会入手,开展感恩父母教育。根据不同年级,结合班级实际,召开不同主题的班队会,如低年级召开《我爱爸爸、妈妈》、中年级召开《感谢我的父母》,高年级召开《孝敬父母心存感恩》。
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自己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用不同形式和父母交流一次感情。简单的6项活动,折射出了学生对家长的关心和感激。学生通过给父母端茶,与父母交流,给父母洗脚,从中受到了教育,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要感谢父母,要为父母分担一些压力。
同时利用班会,让学生估算一笔养育帐,讲述一件关爱事,会上学生们积极发言,畅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和爱心,畅谈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学生们还纷纷献计献策,商讨如何感谢自己的父母。
(3)从读书收集资料入手,开展感恩父母教育。让学生收集名言、警句、书画、诗篇进行交流、熟读、背诵、理解,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一组亲情文章,认真组织开展亲情阅读,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使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伟大,领略了他人的感恩之心,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充分利用学习园地这一教育阵地,收集感恩故事、诗歌,并布置感恩园地,教育学生心存感恩、知恩图报。
(4)从学唱歌曲入手,开展感恩父母教育。首先音乐教师印好歌词,学生人手一张,让学生熟背歌词,然后学校利用广播、音乐课和大课间,教唱感恩歌曲。月底学校分年级评比出“先进班级”、“优秀校园小歌手”。
(5)从孤儿结对入手,开展感恩父母教育。对于无父无母,开展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但是针对他们更要增强感恩意识,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心态。从孤儿结对入手,向他们的“社会爸爸”、“社会妈妈”发出号召,同时教育学生要一样感谢“社会爸爸”、“社会妈妈”,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无私的关爱,从而达到培养育才学生心存感恩的教育目的。
(6)从组织活动入手,开展感恩父母教育。在校内开展活动:“感恩父母”诗文朗诵会、高年级“学会感恩”手抄报比赛、“感恩父母”征文比赛、“感恩父母”优秀活动方案评比等。通过系列“感恩教育”活动,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使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7)从品德社会课入手,进行感恩父母教育。重温亲情,课堂上通过学生交流各自名字的含义,有关名字的故事,体会父母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对我们一生的美好祝福,体会父母对子女满腔的爱心。出示一组家庭的照片,学生讲述他们成长过程中,他们遭遇疾病时和挫折时,父母对之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的血汗。讲讲平时父母怎样关心我的生活,我的学习的事例。开展“感恩父母”的故事演讲会,诗歌朗诵会。出了一期感恩父母的小报。通过诗歌朗诵:妈妈的爱,舞蹈:烛光里的妈妈等形式来渲染情感,陶冶情操,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8)利用阅读欣赏课,进行体验母爱的熏陶。阅读欣赏课上,让他们阅读一系列有关母爱的故事:比如血奶等催人泪下的故事。配上动人的音乐,深情的讲述,说出了感动的原因,再次受到灵魂的洗礼,体会到母爱的神圣。
(9)在晨会班队课上,进行感恩教育。请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关心父母的故事。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我要求学生说说父母最爱吃的菜,最喜欢的衣服,及他们的爱好和习惯。有很多学生说不上来,深感羞愧。父母的无私付出和我们回报的贫乏,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告诉孩子们: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珍惜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
(10)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父母的教育。在《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中,让孩子走进文本,去深入了解一个山区母亲的生活的艰辛,肩上所担负的沉重担子。由课文中的母亲到自己的母亲,想想平时妈妈为我们做得哪些事最令你感动?父母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
是啊!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吧!“感恩”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出发自内心的谢意。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