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家庭劳动教学方法的运用

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始终,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它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许多青少年懒惰习气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鄙视体力劳动者 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2)挫伤孩子劳动兴趣 有的孩子平时根本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偶尔考试没考好或者在外面淘气了,家长就用干家务活儿作为惩罚手段,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3)剥夺孩子劳动体验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值日。老师发现并批评他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花钱可以雇人干活,却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买不来孩子的劳动技能。

由于家庭教育的失当,我国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普遍淡薄,劳动时间普遍少。即使富裕家的子女,收拾房间,帮助洗餐具,外出购物,擦洗鞋子,浇花,耕土,擦洗汽车,人人都做,人人都会。家长深知要让孩子不做寄生虫,就要教会他们劳动的技能。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劳动创造人类。马克思说:“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不仅如此,劳动对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价值。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负责、珍重亲情、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因此,从小抓不抓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头等大事问题。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全社会人人关心的大事。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为我们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劳动、对待奉献指明了方向。其中,家庭劳动教育是关键,要推动道德教育回归家庭教育的核心。在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要有所作为:

(1)要端正对劳动的态度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于人民,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就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2)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劳动是孩子的权利,父母要把孩子当作与成年人平等的家庭成员,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大包大揽、包办代替。从小就要给孩子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

(3)劳动教育要讲究技巧 家长在给孩子布置劳动任务时,不仅满足于体力,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巧干和创新精神。打扫房间时,不仅要求清洁整齐,而且要求他动脑美化房间。又如,给孩子分配劳动任务时,除一些相对稳定的劳动外,还增加些临时性的劳动,可以增加对劳动的适应性和兴趣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拿出行动,在青少年中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价值观,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