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二册):史学典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场面如戏剧,对话也传神

《史记》虽是历史著作,却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在司马迁笔下,历史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场面也富于戏剧性。《项羽本纪》记述鸿门宴那段,就是例证。

刘邦与项羽本是破秦的同盟军;但秦朝一亡,两人顿时成了争夺天下的敌手。鸿门宴就是在秦朝已亡,刘、项将要翻脸时发生的故事。那时刘邦只有十万军队,项羽却有四十万大军。项羽请刘邦到楚军驻地鸿门来赴宴。刘邦明知这杯酒不好喝,可还是来了。

席间,刘邦竭力做出温顺的姿态,表示自己并不想跟项羽争天下。头脑简单的项羽相信了他的话。但项羽的谋士范增却没上当。他怕项羽“放虎归山”,就派楚将项庄到席前表演舞剑,嘱咐他寻机刺杀刘邦。

项羽的叔叔项伯跟刘邦有点交情,他见事情紧急,便“胳膊肘朝外拐”,拔出宝剑跟项庄对舞,暗中拿身子护住刘邦,让项庄难以下手。

刘邦的谋士张良见势头不好,急忙溜出帐外,找到刘邦的卫士樊哙,叫他赶紧进去保护主人。樊哙一来,震住了楚军上下,缓和了气氛。过了一会儿,刘邦借口登厕,偷偷抄小道跑回汉军营垒。——项羽错过这次机会,后来到底死在刘邦手中。

阅读鸿门宴的故事,读者的心始终被紧张的情节牢牢抓住。各方人物的性格,也在瞬息万变的事态中显露无遗。刘邦的狡猾与怯懦、项羽的坦率无谋、范增的忠诚、张良的机智、樊哙的勇猛无畏,都让人忘不了!

《史记》还擅长写人物对话,话语间还夹着俗语、谣谚,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陈涉起兵抗秦,自封陈王,住在巍峨的宫殿里。从前跟他一起当长工的伙伴去找他,见殿堂高大,帷幕重重,惊叹道:“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原来楚人称“多”为“夥”,这话犹如说:真大啊!陈涉做了王,宫殿太深沉气派了!——如此鲜活的语言,仿佛就在我们耳边回响。

从人物言谈中,还能听出人物的志向与性格来。项羽见秦始皇出行,曾说过“彼可取而代也”的话,出语豪迈,志向不俗。刘邦也见过秦始皇的仪仗排场,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不免流露出艳羡之情、贪婪之意。

司马迁还擅长引述长篇人物对话,有些篇章,甚至可以视为记言体。——“记言体”指记录诏告、训令及人物对话的文献体裁,如儒家经典《尚书》,便是典型的记言体作品集。

《史记》中的《滑稽列传》收入淳于髡(kūn)、优孟、孙叔敖等几位弄臣的传记。“弄臣”是指宫廷中擅长插科打诨、替君王解闷的一类人。他们身份卑微,但头脑敏捷、能言善辩。常能在谈笑间劝谏君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滑(gǔ)稽”一词,即语言流利、能言善辩之意。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淳于髡是个身不满七尺的小个子,他“滑稽多辩”,口才极佳。奉派出使诸侯,总能胜任愉快。有一回齐威王问他酒量如何,他回答:我饮一斗也醉,饮一石也醉。威王感到奇怪,问他缘故,他滔滔不绝讲了一大篇,说得威王连连点头,当即停止了长夜之饮。(文摘五)——原来淳于髡这是故作惊人语,借机劝谏君王呢。

司马迁的史传文字平易通俗,即便今天读来也不觉费力。倒推两千年,大约跟当时的口语十分接近。因其朴实无华、流畅生动,深受后世文人推崇。唐代古文大家韩愈便把《史记》视为文章典范。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文章也深受《史记》影响。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对司马迁更是推崇备至。连后世的小说,也奉《史记》为样板。《史记》里的不少人物和故事,也都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成为常用不衰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