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二册):史学典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刺客列传》则歌颂了五位重义守信、慷慨轻生的“杀手”。他们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

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待到齐、鲁会盟时,曹沫冲上盟坛,手持匕首劫持齐桓公,逼着他返还侵占的鲁地。桓公被迫答应,曹沫这才扔掉匕首,下坛归队,面色不改,语气不变。——司马迁在《史记》中几次提到此事。

专诸刺王僚的事迹,又见于《吴太伯世家》。专诸是位勇士,被伍子胥收买去刺杀王僚。他把匕首藏在烤鱼肚子里,借献鱼之机拔刀行刺,自己也被王僚的手下杀死,得益的却是公子光和伍子胥——公子光取代王僚当上吴王(即阖闾),伍子胥则借兵伐楚,报了父兄之仇。而专诸只是被利用的工具,尽管他的儿子因此做了上卿。

与专诸相似的还有聂政,也是被人收买,功成自杀的。不过文中特别强调他的孝悌,当母亲在世、姐姐未嫁时,他不肯轻身冒险。从这里,还能看出司马迁对儒家伦理的肯定。

跟专诸、聂政不同,豫让做刺客,完全出于个人意志。豫让是晋国人,曾先后侍奉范氏、中行氏,默默无闻。后来转而侍奉晋国执政智伯,智伯对他十分器重。

晋卿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掉智伯,还拿智伯的头骨做成酒盏。豫让逃到山里,感慨地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容:妆扮)!智伯尊重我,我一定要报答他,虽死无怨!

于是豫让改名换姓,冒充罪人,入宫打扫厕所,伺机刺杀襄子。襄子如厕时忽然心动,让人把扫厕所的抓起来审问,发现竟是豫让,还怀揣着凶器!不过赵襄子挺感动,说智伯没有后代,豫让身为臣子替他报仇,是义人、贤人!竟然饶了他。

豫让并未就此罢手。他以漆涂身,让皮肤生疮长癞,又吞火炭使嗓音变哑,在市上行乞时,连妻子都认不出他来。有个朋友认出他来,哭着劝他:以你的才干去侍奉赵襄子,一定能得到重用;那时要杀他还不容易吗,何必这么糟蹋自己?豫让却说:去侍奉人家,又要杀人家,这是“怀贰心以事其君”啊。我之所以这么干,正是要让那些怀贰心的人羞愧呢!

豫让得知赵襄子准备出行,预先埋伏在桥底下,结果再次被发现。襄子这回发了火,责备他说:你先前也曾侍奉过范氏、中行氏,智伯灭掉他们,你不张罗为他们报仇,反而跟随智伯为臣,那又是为什么?如今智伯已死,你何必这么没完没了!

豫让回答: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拿我当一般人对待,因此我也以一般人的态度回报他们。智伯则以“国士”待我,所以我要以“国士”来回报他!——所谓“国士”,是指国家级的人才。

襄子听了,感叹再三,竟至流下泪来。不过他说:我已饶过你一回,这回不能再饶你了。豫让自知不免,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我死不足惜,不过希望得到你一件衣服,让我击刺几下,以表报仇之意,我也就死而无憾了!赵襄子受了感动,真的让人拿了自己的衣服给他。豫让拔剑跳了三跳,连刺衣服说:我可以到地下去见智伯了!说罢自刎而死。

中国文化讲情义、感恩遇,认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孝悌等伦理观念也是由此产生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士人的价值取向。

不过过分强调感恩,又容易让人陷入个人恩怨的旋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豫让的言行令人感慨,也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