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书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研究视角的新颖
首先,本书从发展的视角出发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抓住经济增长质量的本质。从管理学中的“质量”含义来看,经济增长质量应该是经济增长所固有的特性满足发展需要的程度;从哲学“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出发,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质变。发展就是结构和制度的改变,社会和文化系统的动态演进,或者发展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发展的改善。现有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大多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等经济增长本身的特点,仍然是在“量变”的范式下研究问题,没有抓住经济增长质量的本质。本书以发展界定经济增长质量,以可行能力刻画发展,能够较好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本质。
其次,本书以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反观经济增长过程,有效区分“手段”和“目标”。现有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中,有部分研究试图将结构和制度的演进、人们生活质量等发展方面的内容包含在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然而这些研究中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过度扩大化,把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等同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现了用组成要素解释自身的错误。本书从发展的目标而非发展的过程考察经济增长质量,区分了“手段”和“目标”,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错误,增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实用性。
再次,本书以“增量”而非“存量”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区别于对发展阶段的评价。无论是管理学角度还是哲学角度,“质量”描述的都是一种程度(增量)而非状态(存量)。现有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大多采用的都是存量指标,是对状态的描述,或者说对所处发展水平的描述。本书以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行能力的提升(即增量),对该阶段经济增长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评价,更好地抓住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本质。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质量越高,对于既定的发展目标而言,实现的速度也会更快。
最后,本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讨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框架。本书定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从微观层面讨论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框架,便于更详细了解各种影响人们可行能力的因素。社会最终是由微观个体所构成的,因此,尽管经济增长质量是宏观概念,而可行能力最早提出是对个人福利状态的评价,但并不影响本书用于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另外,由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关注的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从两个层面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框架进行讨论。而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都是从宏观视角出发的,因此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讨论经济增长质量也是本书区别于现有研究的地方。
二 研究方法的独特
在本书的模型中,由于无法观测到个人所有可能实现的潜在的功能性活动,也就无法观测到可行能力,因而很难找到有效的变量对可行能力进行直接的衡量。一般常用的计量分析方法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只能通过可观测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来间接地衡量可行能力。在相关研究中,一些研究者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处理多维度的变量,将各个维度的可观测变量综合成一个指数来表示那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变量。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这些观测变量的一个线性组合来衡量这些观测变量所包含的变异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数据降维手段,然而它缺少潜在的解释模型。因子分析法是将观测变量看作潜变量(不可观测的变量)的函数,在此基础上估计出潜变量的因子得分作为潜变量的值。相比于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虽然有了模型解释,但不能同时考察那些潜变量的影响因素。
本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可行能力表示为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结合了验证式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两种分析方法,不仅便于衡量可行能力,而且便于分析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可行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本书从可行能力视角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了有效工具。由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不同,现有研究不需要同时进行抽象变量的衡量(即将多个指标合成一个指数)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因此鲜有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
[1]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3]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4]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5]资料来源:《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
[6]资料来源:《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
[7]资料来源:中国知网检测结果,主题词为“经济增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