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4卷·村庄类第19卷·长江区域第9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九节 胡家坝村经济实态

当前,胡家坝村落经济发生着深刻变化,既有着传统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又有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基于此,本节主要从“产权”“经营”“分配”“交换”“消费”“继承”六个方面考察胡家坝村落经济实态。

一 产权

胡家坝隶属都昌县三汊港镇港头行政村,是港头行政村管辖的一个自然村,村落地形由山地、低丘构成,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截至目前,村落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原著胡家坝居民约50人,耕地面积约10亩,其中旱地面积约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2亩。由于田地较少,村民以外出经商务工为主,水田和旱地经营多集中在房前屋后。[15]

当前胡家坝的产权物主要包括水田、旱地、山地、河塘、庙宇、道路、房屋、娱乐广场等。水田和旱地在1949年之后经过多次调整变更,现在水田和旱地主要由村委会统一承包经营,村民年末收取红利。山地由各姓氏占有,各姓氏占有山地主要依据自然法则,用当地村民的话讲述,山地都是由老祖宗传下来的。河塘产权发生了较大的变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政府征收;二是河塘变质。由政府征收,产权变更为政府所有,河塘发生变质,水质变差,原先拥有河塘产权的姓氏即不再拥有河塘产权,河塘由私塘变为公塘,产权也相应由私有变为公有。庙宇产权归属村民集体所有,庙宇修建费用由全体村民共同筹集。房屋产权归属私人,谁购买谁拥有。娱乐广场归属村集体,村集体出资为村民修建娱乐广场,供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所用。各产权物归属情况见表3-19。

表3-19 胡家坝各产权物产权归属统计

表3-19 胡家坝各产权物产权归属统计-续表

二 经营

“靠田吃饭,靠市经营”是胡家坝村民的经营特征。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主要采用“种田+经商”的谋生方式,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胡家坝村民逐渐由田地走向市场,到外地打工谋生。因此,当前经营实态表现为“种田+经商+务工”。

(一)种田

耕作田地是村民世代的生计习惯。当前在胡家坝地区,外出务工的人数逐渐增多,留在村落种田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留守种田主要集中在房前屋后。据当地村民讲述,留在胡家坝种田的一般都是老人,由于水田全部收归集体所有,因而老人种植的大都是旱地。以罗序安老人为例,罗序安老人今年70岁,年轻的时候任港头第四队队长,现在退休在家经营田地,田地主要集中在房前屋后,据老人讲述没有水田只有1亩旱地。罗序安老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与女儿全部在外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罗序安老人讲述;现在孩子们都不会再种地了,主要原因是种地不赚钱,但外出打工可以赚好多钱,因而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只留下老人在村里面种地,我们老人种地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希望有块地活动活动(参见图3-5)。

图3-5 村落老人耕作旱田

资料来源:图片拍摄于2016年7月。

(二)经商

传统时期,经商是胡家坝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胡家坝北接港头老街,在传统时期与港头老街融为一体,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集市地点。据吕宜钭老人讲述,集市上店铺林立、商铺品种繁多,米铺、店铺、茶楼、柴行形形色色。但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吸引下,大批村民都到都昌县以及南昌地区打工,不会在本村落开铺营店。

据老人讲述,不在本地区经商营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港河集市背靠港河,港河在历史上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水利便捷,因而可以吸引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到港河做买卖。但在1949年之后,港河集市南北水运通道的地位逐渐下降,因而没有村民愿意再聚集开店。二是港河集市靠近鄱阳湖,在1949年之后,鄱阳湖连续发生多次洪涝决堤,将附近店铺全部冲毁,冲毁之后的店铺主担心鄱阳湖再次决堤,因而纷纷搬迁店铺。三是港河集市随着港河南北交通枢纽地位的下降,客源越来越少,因而店铺纷纷倒闭,没有新店铺愿意到港河开店(参见图3-6)。当前,胡家坝村民在港河集市开铺的只有吴姓一家,以经营百货店铺为主。

图3-6 1949年之前胡家坝香料铺遗址

资料来源:图片拍摄于2016年7月。

(三)务工

胡家坝年轻的劳动力都不会在本村种地,都会到都昌县或者南昌务工。据当地老人讲述,年轻人到外地务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本村没有田地耕作,田地全部由村委会统一经营;二是耕作田地不赚钱,种植一年田地不如外出两个月打工赚得多;三是年轻人有文化,一般不愿意待在村里面。据聂老人讲述,聂家一个共有2个儿子,2个儿子一年在家种地,一般收入近2万块钱,但如果两个儿子到外地打工,年底的时候每个儿子可以拿回3万~5万块钱,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可以赚到近10万块钱,因此,老人认为外出务工要比在家务农强得多。

三 分配

当前,胡家坝村民在分配上依旧以家户为单位,一家一户是分配的主体。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分配主要以家户为单位,但进入现代社会,胡家坝村民在以家户为分配单位的基础上,又有着新的分配内容,集中表现在娱乐消遣、健身购物等方面。

以吕敬常老人为例,吕敬常老人今年80岁,老伴叫萧芙蓉,83岁,全家种有2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季。吕敬常老人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儿女以种地务工为主。据老人讲述,老人现在全年可以赚取1万块钱,赚钱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儿女孝敬;一个是种植田地,其中种植田地收入大约4000元,儿女一年孝顺大约6000元。老人花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柴米油盐等生活性花费,大约300块钱,二是电费、器具等生产性花费,大约600块钱,三是烧香拜佛等信仰花费,大约300元,四是请客吃饭等人情花费,大约700元,五是文娱活动等娱乐花费,大约500元,六是养老看病等养老花费,大约5000元,七是交通等费用大约100元。吕敬常老人全年花费分配比例见表3-20。

表3-20 吕敬常老人全年花费分配项

四 市场交换

胡家坝所属的港河集市在传统时期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商业集市,拥有港河北街、港河南街、港河正街、港河码头等商业圈。据吕宜钭老人讲述,旧时期,港河集市是当地最繁荣的交换场地,大大小小的店铺,来来往往的人群都会聚集在港河街道。但在1949年之后,由于鄱阳湖决堤以及其他道路开通,港河集市南北地理枢纽位置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因而港河集市交换场地逐渐消失。

当前,胡家坝地区有一个重要的商贸交换中心,村民称之为“菜场”(见图3-7)。“菜场”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每天早上的时候,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到“菜场”聚集,有的村民拎着自家农产品售卖,有的村民拎着菜篮购买。“菜场”有统一的管理组织,由当地镇政府安排。村民买卖交换只有一种方式:货币。在买卖的时候,村民可以讨价还价,熟人购买,卖者也会适当减价。如果村民没有带钱,一般可以赊账,但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一般都要按时归还,否则下次将会很难再赊。

图3-7 三汊港“菜场”

资料来源:图片拍摄于2016年7月。

五 消费

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消费以家户为基本单位。当前,胡家坝村民消费依旧以家户为基本单位,家庭消费项目主要由当家人说了算,但与传统时期不一样的是,当前教育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每年各家为小孩教育支付的费用越来越多。聂文辉老人讲述:“当前我们家最大的消费项目是教育和医疗,医疗主要是指养老,我们得留下很多钱养老,否则晚年将会过得很艰难。孩子教育也是最主要的一块,从小到大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小学需要学费,初中需要学费,大学需要学费,现在我的一个孙子在读研究生,也需要学费。虽然现在国家政策讲究义务教育,但教育开支依旧是我们的重要开支项。”

以聂文辉老人为例,聂文辉,1946年出生,以中药业为主,现在从卫生院退休,老伴叫雷塞春,60岁,全家种植了一亩土地。聂文辉老人现在有2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广州读研究生,生一个小孩,另一个儿子在南昌工厂干活,生有两个女儿。据聂老人讲述,现在孙子和孙女的教育开支是家庭的重要开支,小孩每年的费用都在1万元以上,如果小孩想上一所好初中,一般会花费更多钱,现在两个儿子供小孩上学很吃力。

六 财产继承

当前胡家坝村民也讲继承,继承主要由当家人分配自己的财产,但据村民讲述,当前继承与传统继承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男女均等继承;二是兄弟不可继承。当家人去世之后,儿女都可以继承当家人财产,当家人财产一般实行等额分配,由儿女平均占有。除了实物等额分配,当家人钱财也需要等额分配,如当家人有6万块钱,一儿一女将会各分3万块钱。当前当家人在分配家财的时候也会立遗嘱,但仅限于当家人财产很多的情况,胡家坝村民一般没有立遗嘱的,如果当家人立遗嘱,一般按照遗嘱分配家财。对此,吕宜钭老人讲述:“当前我们胡家坝没有立遗嘱的,立遗嘱的一般都是有钱人。胡家坝如果有人去世,一般都按照平等原则,由儿女平均分配家父财产。如果在分配财产的时候发生纠纷矛盾,一般都会让村长或者村支书过来调解,如果村长没法调解,有时也会向法院申请(调解)。”

当家人去世之后,财产主要由儿女继承,儿女是继承当家人财产的第一继承人。据胡家坝老人讲述,如果村落有一家当家人去世,但继承当家人财产的是兄弟而不是儿女,村民一般会闲言碎语。此外,如果由兄弟而不是儿女继承,当家人儿女一般会和当家人兄弟打官司。但也有一种情况,当家人的财产可以继承给兄弟,就是当家人在去世之前,会立下遗嘱,遗嘱明确规定当家人兄弟占有当家人财产。据老人讲述,兄弟继承当家人财产一般是和当家人关系非常密切,否则当家人不会专门立下遗嘱,将财产分配给兄弟。


[1]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2] 根据2016年7~8月在胡家坝村访谈俞圣记、梅顶兴、梅小玉、邹全奎、熊祖勤、吴北京、吕宜钭、吕士温等多位老人口述获得。

[3]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4]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5]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6]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7]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8] “面铺”与“地铺”是地方性话语,“面铺”一般指固定大店铺,“地铺”一般指流动小店铺。

[9]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10] 来源于84岁的方晨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11] 来源于吕宜钭生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12] 来源吕宜钭老人讲述,访谈时间是2016年7月。

[13] 都昌县志编修委员会:《都昌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144~145页。

[14] 都昌县志编修委员会:《都昌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145页。

[15] 来源于港头村村情统计表,2016年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