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哲学视野下的中外人文精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现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关系在现代哲学中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人本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结合起来,成为现代人本主义各思潮、流派的思想基础。如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思想根源,都从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理性主义,而倾向于非理性主义。这正如刘放桐先生对现代人本主义的评价,“反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所提出的以理性为基础,以人们之间普遍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为目标的人道主义,而要求建立以非理性的个人为出发点的新人道主义或者说人本主义。他们由此开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先河”[18]

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在现代的背离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当时,理性主义发展到顶点,工具理性的僭越和大行其道使得人在其面前不得不消弭自身的存在,人由于社会的机械化而变得“物化、异化”。整个现实社会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困守现代人的理性主义囚笼。在这种情况下,非理性主义应运而生,这是理性发展到极端,也是人自身被压抑到极致的自然反应。

尽管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在现代哲学中发生了背离,但二者又逐渐消弭这种差别和背离。在后期,二者都逐渐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实践。这种现实的生活和实践对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整合,不仅是对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曾经结合的再度发展,其得出的成果也更加丰富。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第696页。

[2]《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列宁格勒科学出版社,1986,第89页。

[3]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编《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人民出版社,2001,第221页。

[4]《牛津哲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第178页。

[5]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19.“Humanism.”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humanism.

[6]《英卡特百科全书》,1999年电子版。

[7]《牛津哲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第178页。

[8]《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1974,第17版。

[9]《韦氏大学词典》(第十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第564页。

[10]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第1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45页。

[12]《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第711页。

[13]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第18页。

[14]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第14页。

[15]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罗大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第179页。

[16]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载《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

[17]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第14页。

[18]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