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心理动力视角

心理动力视角(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是影响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最早的理论基础,它也是社会工作理论中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理论视角(Payne,2005:73)。直到现在,心理动力视角仍然是众多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中最有影响的理论视角之一(Payne,1992)。在心理动力视角的影响下,不仅个人的人格成了把握社会工作理论逻辑和实践活动的关键(Howe,2009:30),而且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情绪被视为社会工作最重要的理论元素(Weick,1981)。由于心理动力视角自身也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传统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到现代的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再到之后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和主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等(Goldstein,1995:4-15),因此受其影响的社会工作理论也出现丰富多彩的特点,包括直接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自我心理学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兰克(Otto Rank)的人格理论作为基本理论逻辑框架的功能理论,注重适应环境的个人自我功能的问题解决模式、危机介入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以及深受客体关系理论和自我心理学影响的依恋社会工作和自我心理学视角的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