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姜晓芸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96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这个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理想是人或者组织对未来美好目标的认定,信念是对未来美好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96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这个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聚集在这面旗帜下,铸就了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并走向成功,靠的就是信念的支撑,为的就是理想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中国自1840年以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广大群众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道路。经过96年的接续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证明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性。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自始至终坚持对科学理论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客观地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近170年的时间里,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已经从一种书本上的理论学说变成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催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更是从根本上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921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付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集团从未付出过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继续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尽管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实现奋斗目标的最佳途径,最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共产党人能够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党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貌、行为作风,决定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决定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强调、注重理想信念,因为中国共产党就是靠理想信念、靠精神灌注让其追随者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理想信念前仆后继、无怨无悔,这是我们党独特的优势。理想信念让这个政治集团产生了强大的力量。今天,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当前,在干部队伍中,理想信念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遇到的纷扰是多重的,在道德品行上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通过近40年改革开放,释放市场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16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但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人们的物质欲望、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涌动、释放。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在一个时期被一些人(包括一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抛到一边。当前,中国共产党已拥有8944万名党员,党员队伍的结构、思想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国内外和党内外复杂的形势,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面对社会上各种利益和诱惑,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精神懈怠、消极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究其根源,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
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在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理想信念不坚定排在首位。《准则》共12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准则》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内各级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及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总和,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准则》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党内政治生活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不管历史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始终如一。
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让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意为只要官民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齐心奋战,共克时艰,坚定理想与信念并付诸行动就能出奇制胜。这一千古名训被作为治国准则,为历代推崇并沿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了“上下同欲者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只有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就能做到“上下同欲者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原载于《中文信息》2017年11月)